秦延安
“吃剁面,去秦朝,大刀剁面,爽口耐饑嫽得太!边@句順口溜不僅道出了剁面的香,也證明了要想吃到正宗的剁面并非易事。相傳秦始皇急于一統(tǒng)天下,馬不停蹄的行軍和戰(zhàn)事連連,讓士兵們不便攜帶灶具。在一次行軍做飯中,因為沒帶刀無法切面,一名伙夫靈機一動,用戰(zhàn)刀剁面。后來為了方便操作,他就在刀柄兩頭安上了木制的把手。戰(zhàn)事結(jié)束后,這種秦刀剁面的方法,也隨他解甲歸田,流落鄉(xiāng)間。狼煙消散,世事變遷,兩千多年的時光讓大秦帝國已灰飛煙滅,但秦刀剁面的技藝卻被代代相授地傳承下來。
在秦風秦韻敦厚的秦漢新城,我被朋友帶到一農(nóng)家去吃秦刀剁面。好奇的心理,讓我耐不住性子等面端上來,便直接跑進廚房,看主婦如何制作這道美食。
雪白的面粉已被揉和成光滑而富有彈性的面團,只見主婦身體靠在案板前,右腿前傾左腿后蹬。手拿一尺多長的搟杖,順著面團一側(cè)搟出一個一尺多寬的長舌形,搟到薄厚適當,然后灑上包谷面粉,開始剁面。一個手拿刀叫切,兩個手拿刀叫剁。二尺有余的刀,厚約三寸,如鍘刀般寒光閃閃,讓人看上去生畏?此拼植诘闹谱鞣椒,卻粗中有細,細中見獨特。只見主婦雙手握住刀的兩個把柄,開始剁面。那剁刀起起落落,如縫紉機針般在走,始終不離面,又似排列整齊的軍隊在大踏步前行,步伐整齊鏗鏘有力。那一刀一刀密集得看似紋絲不動,卻案隨刀響,刀隨手移,在不易察覺之中讓一條條粗細均勻的面條往外滾動著,沒有一絲粘連。那熟稔的程度看上去好像不是剁面,而是機器在壓面。不一會,那面便被剁到了舌根,主婦又繼續(xù)搟剩下的面團。
我有些好奇,剁面的人看不見刀后邊的面,如何保證那一尺多長的面條粗細均勻。對于我的疑問,主婦笑道,剁面講究的是運刀干脆、粗細一致。這學起來容易,要精熟卻不易,且需要胳膊、腰、腿協(xié)調(diào)用力。每一刀下去,兩邊的力道都要同步均勻,干脆利落,拿捏得當。要想剁出一手好面,起碼得十年以上的刀功。聽著主婦的講解,我感嘆道,真沒想到,這看似簡單的剁面,竟然有這么大的學問和不易。
開水滾沸,面條下鍋,如浪里白條地游動。開鍋撈面,迅速過涼,面的軟硬好壞,就在分寸間的把握。一碗正宗的秦刀剁面,不僅要賣相好更要口味佳,臊子是必不可少的搭配。既有洋芋、紅蘿卜、肉丁、韭菜搭配的肉臊子,又有西紅柿雞蛋。葷素兩種,各有特色,澆在面上,白中見綠,黃中見紅,讓人未吃口水先流。
吃著秦刀剁面,我仿佛回到了秦朝。雖然現(xiàn)在會剁面的人少之又少,且制作起來費工費力,但是由此帶來的筋道彈牙口感和秦人豪邁的英雄氣魄,不僅滲透在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中,還融入到了他們的筋骨和體魄之中,代代相傳。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