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健康頻道 > 健康資訊

隴西縣中醫醫院:守正創新擎藥都大旗 精耕細作繪健康新篇

時間:2025-10-09 22:43:1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隴西訊(甘肅經濟日報 記者 劉 峰  通訊員 王 維)清晨隴西智慧中醫堂內,濃郁的中藥香與艾灸氣息交織縈繞名中醫館里,省級名中醫指尖輕搭患者腕脈,目光專注地觀察舌苔,口中細詢癥狀,筆下快速記錄辨證要點;治未病中心的中醫CT(經絡檢測儀)前,醫護人員結合紅外熱成像圖譜,為群眾講解“經絡不通”的體質癥結;康復中心醫師一邊示范八段錦“調理脾胃須單舉”的招式,一邊叮囑患者配合中藥熏蒸疏經絡;中藥炮制室中,藥師正按古法翻炒飲片,火候把控間盡顯炮制智慧……這幅滿溢“岐黃韻味”的場景,正是隴西縣中醫醫院以中醫特色立院、以文化傳承鑄魂的生動寫照。

作為縣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排頭兵”,隴西縣中醫醫院始建1984年7月,歷經四十載深耕,已發展為集醫療、預防、保健、科研、教學于一體的二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醫院占地100畝、建筑面積5.3萬平方米,編制床位600張,現有職工682人,其中高級職稱專業技術人員87人,匯聚1名甘肅省名中醫、5名甘肅省基層名中醫14名定西市名中醫。醫院打造針灸、中醫骨傷、中醫腦病3個省級重點中醫專科多個市級重點專科,年總診療量達23.6萬人次。

近年來,隴西縣中醫醫院緊扣“守正創新”核心方向,在中醫診療能力提升、特色服務深化、傳承創新發展及人才隊伍建設等領域多維發力,持續鞏固“中醫院姓中”基本根基,推動中醫藥事業從“有”向“優”進階,讓優質中醫藥服務更貼近群眾需求,各項工作成效顯著。

nEO_IMG_圖片247.jpg

“中醫姓中”根本 , 以特色療法筑健康屏障

“凡治病必察其下,適其脈,觀其志意,與其病也”《素問・五臟別論》的診療理念,如今仍是隴西縣中醫醫院的臨床準則。醫院嚴守“中醫為主、西醫為輔”診療路徑,將針灸、推拿、穴位貼敷、小針刀、“羊毛疔挑治”等20余項中醫特色療法,全面融入內外婦兒各科診療,讓“簡便驗廉”的中醫優勢惠及更多患者。

“我們始終堅信,‘中醫院姓中’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落實到每一次診療、每一張處方里。”隴西縣中醫醫院主要負責人在臨床巡查時曾這樣說,“讓患者通過中醫療法解決病痛,讓中醫藥真正成為診療服務的‘主力軍’,這是我們的初心,也是我們的使命”數據更能印證這份初心的成效:門診中藥飲片使用率從32.3%增至38.87%,住院患者中藥飲片使用率由87.25%提升至93.34%,以中醫為主治療的出院患者比例從19.47%躍升至35.91%,住院與門診患者中醫適宜技術使用率分別達96.58%、21.7%。如今,醫院每10名住院患者中,就有9人使用中藥飲片;每10名門診患者中,就有4人選擇中醫治療,中醫藥的價值在臨床中得到充分彰顯。

“智慧中醫”創新,以文化載體傳岐黃薪火

“傳承中醫藥,既要守好‘老祖宗的智慧’,也要讓中醫文化‘活起來’‘傳下去’。”醫院主要負責人在智慧中醫堂建設研討會上強調,“我們建智慧中醫堂,不只是建一個診療空間,更是要打造一個中醫藥文化傳播的‘窗口’,讓群眾在接受服務的同時,讀懂中醫、信任中醫、愛上中醫。

步入智慧中醫堂,“中醫藥文化博覽館”內,從中醫藥起源到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從隴西本地道地藥材標本到中藥炮制工具展陳,系統呈現中醫藥發展脈絡;“名中醫館”墻上,懸掛著甘肅省名中醫的行醫心得,診室內擺放著脈枕、經典書籍、處方箋,處處透著“大醫精誠”的文化底蘊。為此,醫院高標準建成隴西智慧中醫堂,以“一園三中心七館”為核心,將傳統中醫理念與現代服務場景深度融合,既做中醫診療的“服務站”,更做中醫藥文化的“傳播館”。

“三中心”更將文化與服務緊密結合:中醫治未病中心用中醫CT(經絡檢測儀)為群眾做經絡評估時,同步講解“十二經絡對應臟腑”的中醫理論;康復中心在為患者做針灸治療時,穿插介紹“穴位治病”的原理;醫療中心開展“小針刀治療”前,會向患者說明這一技術源于古代“九針”的傳承與創新。此外,“藥膳館”推出“清肝明目飲”“益氣安神飲”等養生茶飲,包裝上印著對應的中醫養生典故;“中醫特色理療館”開展艾灸服務時,會講解“艾灸溫通經絡”的中醫功效,讓群眾在接受服務時,同步感受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2025年8月,隴西智慧中醫堂被甘肅省中醫藥管理局認定為“甘肅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至今已接待參觀學習群眾超5萬人次。“看到越來越多的人愿意走進來了解中醫文化,甚至帶著孩子來感受岐黃薪火,我覺得所有的投入都值得。”黨委書記在基地授牌儀式上動情地說,“這不僅是對醫院工作的認可,更是對中醫藥文化生命力的最好證明。”

nEO_IMG_圖片252.jpg

“文化惠民”路徑,以多元活動植群眾根基

“中醫藥文化不該只停留在醫院里、書本上,更要走進社區、學校、鄉村,走進千家萬戶。”醫院主要負責人在文化惠民工作部署會上明確方向,“我們要通過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的活動,讓中醫藥成為大家生活中的‘健康伙伴’。”

 “這是黃芪,咱們隴西的道地藥材,能補氣固表;這是艾葉,端午用來驅蟲,平時用來溫經散寒……”在渭州學校的中醫藥文化課堂上,醫院醫護人員拿著藥材標本,用生動的語言為學生講解中醫藥知識。這是醫院開展中醫藥文化“六進”活動的一個縮影。多年來,醫院始終以“讓中醫藥走進千家萬戶”為目標,搭建多元文化傳播平臺:線上通過微信公眾號、快手號發布“中醫節氣養生”“常見病癥中醫調理”等科普內容,制作《八段錦教學》《三伏貼小知識》等短視頻,累計播放量超100萬次;線下每年夏季組織萬人“三伏貼”免費貼敷活動,現場設置中醫藥文化展板,安排醫師講解“冬病夏治”原理;秋冬季節開展“膏方養生節”,邀請名中醫坐診開方,同時舉辦中藥膏方制作工藝展示;深入社區、機關、企業、學校、鄉村,開展中醫藥知識講座、穴位辨識體驗、傳統養生功法教學等活動,累計舉辦活動200余場,覆蓋群眾超10萬人次。

nEO_IMG_圖片253.jpg

在渭州社區,資深醫師教居民用“按揉合谷穴緩解頭痛”“艾灸足三里調理脾胃”;在縣公安局,醫護人員指導民警練習八段錦,緩解工作疲勞——通過一次次貼近群眾的活動,中醫藥文化從“書本上”走進“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群眾開始了解中醫、相信中醫、使用中醫。正如醫院主要負責人所說:“文化惠民不是‘走過場’,而是要真正解決群眾的健康需求,讓中醫藥文化在服務中扎根,在實踐中傳承。”

謀“傳承創新”長遠,以人才技術固發展之基

“中醫藥的傳承創新,關鍵在人才、核心在技術。沒有人,再好的技藝也傳不下去;沒有技術創新,中醫藥也難以適應新時代的健康需求。”醫院主要負責人在人才培養會議上強調,“‘育名醫、建名科、創名院’是我們不變的發展戰略,只有筑牢人才與技術的根基,才能為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注入持久動力。”

醫院建成王海東、黃生輝李興芳、陳志龍10個省級名中醫工作室及1個民間中醫工作室,讓名中醫通過“師帶徒”“病例研討”等方式,傳承臨床經驗與診療技藝。累計已通過名中醫帶教,培養經方醫學繼承人員27人、縣級中醫骨干68人。同時,醫院成立全縣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心,累計舉辦培訓班7期,培訓基層醫務人員1530人次,將“穴位貼敷”“小兒推拿”等15項操作簡便、療效確切的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至全縣所有鄉鎮衛生院和80%以上的村衛生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中醫服務。

在技術創新上,醫院注重名醫名方研究,系統搜集整理名老中醫臨床驗方45個,成功研發三七膠囊、損傷膠囊等4個內服中藥制劑,以及三黃膏、消定膏、疼痛貼膏等7個外用中藥制劑,這些制劑因療效確切、價格親民,深受患者認可。此外,醫院還開發“暖身祛寒”“活血止痛”等6種養生足浴藥包,將名中醫經驗轉化為群眾易獲取、易使用的健康產品,讓中醫藥創新成果切實惠及民生。

 

展望未來,隴西縣中醫醫院將續緊扣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部署,以“守中醫本源、傳文化薪火、惠群眾健康”為目標,在中醫特色診療上持續發力,在中醫藥文化傳播上持續深耕。“我們會始終牢記‘中醫院姓中’的根本,把中醫的根扎得更深,把中醫文化的火傳得更遠。”醫院主要負責人堅定地說,“努力打造區域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標桿,為守護群眾健康、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貢獻更多‘隴西力量’。”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