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現場
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
新華網北京3月26日電(記者楊昱 婁奕娟)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經濟工作的主線,也是今年全國兩會關注的熱點。如何發揮認證認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作用,提高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擴大有效供給,提振消費信心,滿足百姓需求?
3月25日,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國家認監委主任孫大偉,全國政協常委、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鋼鐵研究總院教授級高工王海舟做客新華訪談。訪談中,孫大偉為網友詳細解讀了“十三五”期間,認證認可將如何當好供需之間傳遞信任的橋梁。
認證認可搭建供需間信任橋梁
“認證認可是一種國內外通行的第三方評價制度,由具備專業能力的第三方機構依據標準和技術規范,對產品、服務或者企業的管理體系、人員能力等做出評價,因此認證認可是保證質量、提高質量的技術基礎手段。”孫大偉說,通過在供需之間傳遞信任機制,認證認可促進供需有效對接和良性互動,讓“優質優價”來引導市場預期,從而提高供給質量。
孫大偉具體解釋說,對于供給方來說,認證認可能幫助生產企業加強管理,改進產品和服務質量,并且提升在市場上的品牌形象;對于需求一方來說,認證認可向消費者提供正確的信號,幫助消費者識別優劣,指導理性消費。消費市場的信號反饋給供給方,又可以倒逼生產者調整供給,改進質量,生產出更加符合消費需求的產品。
對于認證認可在供給側改革中發揮的作用,王海舟認為,供給側改革要求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其中,提升產品質量和推進結構調整均可利用認證認可手段。加快推動標準更新和產品結構升級,讓達不到標準和認證要求的產能“出清”,加大高品質、多品種、中高端市場供給。
建設“同線同標同質”公共服務平臺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加入到“海淘一族”,使得資金外流,國內生產企業受到擠壓。孫大偉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來國內市場的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還不足,還不能完全滿足國內消費者日益提升的消費水平和日益增長的消費選擇,也凸顯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要性。
孫大偉表示,目前質檢總局、認監委已啟動出口食品企業內外銷“同線同標同質”工程,從認證認可的角度改善質量供給,提振消費信心。
所謂同線同標同質,是指出口企業在同一條生產線上,按照相同標準生產出口和內銷產品,使供應國內、國際市場的產品達到相同質量水平。“‘同線同標同質’實際上是在供給側進行的一場質量變革,目的就是為了縮小乃至于消除國內外由于標準尺度和管理模式的不同所導致的質量差距。”孫大偉如是表示。
孫大偉說,今后將試點建設一批“同線同標同質”公共服務平臺,發揮認證作為國內外市場統一評價制度的作用,用一套標準、一套管理模式、一套評價工具去管理內外銷產品質量,從而縮短國內外產品的質量差距、信任差距。在出口食品取得成功經驗后,將來可以逐步復制到其他產品上,帶動國內產業整體提質升級。
南存輝則表示,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用一個標準來生產國內、國際需求的產品,可以解決重復檢測、重復認證、重復付費這些問題。降低企業生產成本的同時,也可通過國際認證來消除貿易壁壘,快速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可,促進貿易的便利化,真正實現一證在手、全球承認、世界通行。此外,不出境享受國際同等質量的產品,也會提升消費者對國內生產企業的信心。
建立電子商務和綠色產品認證制度
在電子商務迅猛發展的當下,如何保證消費者優質的購物體驗,如何加快電商健康發展?綠色消費發展如火如荼,如何辨別真正的綠色產品?綠色產業又要如何規范?孫大偉表示,國家認監委已經著手建立電子商務認證制度,同時統一建立起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中國綠色產品”認證和標識制度體系。
為了提高電商產品及服務質量,幫助消費者在網購時選擇可信的電商平臺及網店,降低質量風險,國家認監委已經著手建立電子商務認證制度。此外,還向電商平臺開放了“云橋”,也就是認證認可公共資源數據庫,其中包括產品及企業的認證信息、獲證產品抽查結果等等。通過開放這些認證認可信息資源,幫助電商企業從線上源頭加強質量管控。
目前,阿里巴巴、京東等龍頭電商已經接入“云橋”。從阿里巴巴反饋數據來看,通過“云橋”對旗下電商平臺銷售的CCC產品進行證書核查,成功攔截了未填報CCC證書信息的商品達近3萬余件。
為改變“綠色產品”標準不統一、認證和標識種類過多等問題,國家質檢總局、國家認監委正在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會同相關部委制定綠色產品認證和標識整合方案,把目前分頭設立的節能、節水、環保、循環、低碳、再生、有機等產品評價制度整合起來,統一建立起覆蓋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中國綠色產品”認證和標識制度體系。
“十三五”進入世界認證認可強國行列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的認證認可大國。無論從頒發證書數量還是獲證組織數量來說,都穩居世界第一,目前已累計頒發有效認證證書約150萬張,其中ISO9001證書占全球發證總量將近三分之一。我國已加入國際上所有的多邊互認體系,并與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103份雙邊合作協議,互認范圍覆蓋了95%以上的經濟體。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確定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門類。“十二五”期間我國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年均增長達20%以上,服務產值已達到1700多億元,成為世界上增長最快、潛力最大的檢驗檢測認證市場。
“‘十三五’期間,我們將加快完善國際化和中國化相結合的認證認可體系,力爭使我國認證認可工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進入世界認證認可強國行列。”孫大偉透露了“十三五”目標:力爭將“十二五”末1700億元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產值翻一番,使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成為“十三五”時期重要的經濟增長點,為國家建設、經濟發展做出應有貢獻。
為實現這一目標,國家認監委將制定認證認可強國的“路線圖”,包括建立認證認可強國評價指標,在國家戰略產業領域實施一批認證認可創新工程,建設一批檢驗檢測認證產業集聚區和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知名影響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品牌。同時將加快構建“一帶一路”認證認可國際合作互認機制,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供制度性支撐,為我國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爭取更多的制度性話語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