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武威市古浪縣:三代人共譜治沙壯歌

時間:2015-07-15 16:35:2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夏日的陽光透過茂密的樹葉叢潑灑下來,風吹過,一抹抹新綠斑駁,為腳下的綠洲帶來無限生機。

  這里是位于中國第四大沙漠——騰格里沙漠南緣的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的八步沙。從上世紀80年代當地六位老漢開始聯戶承包治沙起,經過三代人30多年的努力,硬是將這片原本幾乎寸草不生的荒漠區改造成了植被覆蓋率高達80%以上的綠洲,共同譜寫出一首壯麗的治沙之歌。如今,作為治沙“二代”的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也已步入花甲之年,他告訴記者,古浪縣沙漠面積約占國土面積三分之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每年8級以上的大風要刮10次以上,給當地人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現在,通過30多年的治沙造林,八步沙附近地區已經變得林草豐茂,不僅大風天氣減少了,而且古浪的整個風沙線也后退了15公里。”郭萬剛介紹,八步沙原名“跋步沙”,因連綿的沙丘只能讓人畜艱難“跋涉”而得名。如今,經過父輩和自己的多年治理,八步沙已“破繭成蝶”,衍變成一條南北長10余公里、東西寬8余公里的一片綠意盎然的林場。“附近4個村子、1萬多人的兩萬多畝土地現在又能耕種了”。

  在“治住”了八步沙之后,從2003至2013年的10余年間,郭萬剛和同事們還完成了距八步沙25公里的黑崗沙的治理,他們在那里造林76000畝,栽種各類沙生苗木1300多萬株。記者站在如今綠樹成蔭的黑崗沙上,清風掠過,陣陣沙棗花香撲鼻而入,沁人心脾。在矢志治沙的征途上,郭萬剛未曾停下腳步,自2013年以后,他和同事們又把治沙目標對準了距八步沙43公里的八道溝至十道溝地區。

  郭萬剛告訴記者,由于距離遠,他現在每天早上5點鐘起床,騎三輪摩托到十道溝就需要一個半小時,“中午飯就在沙漠里將就,喝開水、吃饅頭,每天晚上回到家天已黑了。”

  “過去古浪生態環境惡劣,每到冬春兩季,沙塵暴天氣頻發。”古浪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子文介紹,“正是有許多像郭萬剛這樣的治沙人堅持多年治沙,我們的生態環境才有了今天的明顯改善,沙塵暴和揚沙天氣也明顯減少了。”

  歲月無聲,林草為證。今天,曾經荒蕪的八步沙已有20多萬畝林草覆蓋其上,郁郁蔥蔥。

  “父親走后,我也治沙30多年了,有時候也會發愁。”郭萬剛說,“兒子大學畢業后去了杭州,2007年,我硬是把他叫回來繼續治沙。我就想著如果有一天自己老得走不動了,兒子也不干,這片林子不就要毀掉了嗎?”

  “想當初父親叫我回來,我不愿意,也不太理解。”郭萬剛的兒子郭翊說,后來,看到這么多年來父親和鄉親們治沙造林的艱辛與成果,自己也覺得有必要把這項工作繼續堅持下去。

  “總得有人要堅守。我選擇了回到家鄉治沙,就是想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一片值得驕傲的綠洲。”郭翊說。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