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張掖市

高臺縣:“淺埋滴灌”織就沙漠綠網

時間:2025-09-06 00:22:5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高臺訊(通訊員 陳占偉)九月,高臺縣黑河之畔、北部灘邊,風卷細沙掠過連綿的梭梭林,滴灌帶發出細微的叮咚聲,嫩綠的枝丫牢牢鎖住流沙。

走近黑泉鎮胭脂堡灘風沙治理區,縱橫交錯的滴灌帶如暗色經緯埋入沙土,將涓涓細流精準輸送到每株梭梭根部。水珠順著滴頭,緩緩滲入30厘米深的根系層,這看似平常的一幕,卻是干旱區種活樹、保住綠的命脈所在。

“這里是高臺縣三北工程鞏固防沙治沙成果項目區,全部采用淺埋滴灌技術。”縣治沙站站長黃步青站在沙丘旁,指著遠處起伏的沙丘,話語中滿是欣喜與自豪,“滴灌能讓每滴水在沙層停留6小時,是傳統漫灌保濕時間的4倍。正是這種科學管護方式,讓風沙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淺埋滴灌的魔力不僅在于節水,它還能顯著提高梭梭的成活率,持續均勻的水分供給促使其根系深扎,增強了植株的抗旱韌性。

在荒漠戈壁中種活一棵樹,絕非易事。十年耕耘見證了這里的生態治理之變。“過去用水車拉水漫灌,沙地里的水分還沒滲下去就被曬干了。”縣治沙站技術人員陳輝感慨道。而今,鋪設滴灌管網、采用“淺埋滴灌”模式編織起的“水網”,讓肆虐的風沙著實收斂了腳步。

近年來,隨著造林區域從綠洲內部向外圍拓展,荒漠化區域成為造林重點,而灌水問題成為最大制約因素。地下水位下降、夏季高溫期間機井供水不足,使得造林成本與難度陡增。然而,塘壩建設配套滴灌技術的應用,有效破解了這一難題,為綠洲外圍造林提供了可行的技術支撐。

作為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主陣地,高臺縣年均降水量103毫米,蒸發量高達2000毫米,大部分區域屬于荒漠化地帶,植被覆蓋度低。經過多年試驗探索,當地最終選擇了適生的1年生梭梭作為防沙固沙的主力樹種,并引入“淺埋滴灌”技術為其保駕護航。滴灌帶沿植株行間鋪設,淺埋于地表下3-5厘米處,滴頭間距0.5-1.5米,確保水分均勻滲透至每株樹苗根部,如同隱形的“毛細血管”,有效規避了烈日的“蒸發掠奪”。

科技賦能之下,生態答卷愈發清晰亮眼。“十四五”期間,高臺縣完成營造林28.24萬畝,退化草原修復治理及圍欄38.4萬畝,工程固沙3.55萬畝。這片曾飽受沙患的土地,如今正通過滴灌管網,編織起一張廣袤無垠的沙漠綠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