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水鄉展新姿——高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本報記者田玉龍 楊延榮
盛夏的高臺大地,處處翻騰著跨越發展的熱潮:風景如畫的大湖灣游人如織,高崖子灘光伏產業園源源不斷輸送清潔能源,萬畝綠色蔬菜產業園新上市的各類蔬菜俏銷市場……該縣以轉變生產方式促改革、以結構調整促發展,大力發展生態工業和文化旅游產業,加速推進城鎮化建設,深入實施精準扶貧,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呈現趕超跨越的強勁態勢。今年前5個月,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4.54億元,增長8%;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4.05億元,增長24.3%。
生態工業實現趕超跨越
走進高崖子灘光伏產業園,大片墨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像閱兵儀式上行進的隊伍,一眼望不到邊。目前,該園區已累計向外輸送清潔能源3.6億度。
該縣搶抓政策機遇,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累計投資4.5億元建成占地39平方公里、水電路設施配套的工業園區。通過設立生態工業發展基金,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獎勵辦法,嚴格落實招商引資責任制,采取節會招商、產業招商、以商招商、跟蹤招商等多種形式,加速工業經濟發展。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與浙江正泰、上海航天等38家企業簽訂或達成總投資315億元、3730兆瓦的新能源發展協議,高崖子灘百萬千瓦級光伏產業園已進駐光伏企業7家,建成并網發電300兆瓦。前5個月,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2.17億元,35家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增加值1.4億元。
精準扶貧補齊農村短板
駱駝城鎮新民村人均耕地不足兩畝,是全縣16個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建溫室、改圈舍、襯渠道、修新房、栽林帶……昔日的移民村正悄然發生著變化。
該縣實施人力、信息、項目、資金、行業力量、產業培育“六大整合”,對照省上“1+17”方案體系,制定全縣“1+15”配套落實方案,推動扶貧開發由“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在16個貧困村種植高效經濟作物2.9萬畝,落實高效林地面積5730畝,扶持發展養殖大戶155戶,改建暖棚圈舍685戶2055間,完成8個村的林帶建設和村莊道路綠化,栽植各類苗木1.9萬株。與此同時,84戶危舊房建設、560戶門面改造及19.54公里道路硬化、57.15公里渠道襯砌、7個村群眾人飲工程、2.09公里輸電線路架設等項目正在抓緊實施。至目前,全縣累計建成小康住宅2.45萬戶,占總戶數的70%;建成規模養殖場261個,畜禽飼養總量達405.32萬頭只;累計建成日光溫室和鋼架大棚3.74萬畝,推廣高效農田節水面積34.73萬畝。
文旅融合提升發展活力
今年端午小長假,該縣游客數量突破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900多萬元,旅游人數和綜合收入再創新高。
該縣加快景區景點開發力度,先后完成旅游項目投資19.29億元,建成大湖灣風景區基礎設施、黑河濕地公園、紅西路軍紀念館二期工程、漢唐文化商業街、“九九歸一”雕塑等20多個重點旅游項目和宇陽國際大酒店、在水一方度假村、游客服務中心等,購置畫舫、多人自行車、小火車等娛樂設施,景區吸引力不斷提升。扎實開展A級景區、星級賓館、星級農家樂創建、復核工作,創建國家4A級景區2個、三星級旅游飯店3家、三星級以上農家樂21家。成功舉辦濕地之夏·祝福高臺專場文藝演出、中國張掖·高臺全國戶外運動嘉年華、全國男籃甲A四強對抗賽、全國農民跳繩比賽、全國健身秧歌大賽等重大節會賽事活動,初步形成了高原龍舟、塞外垂釣、沙漠越野等特色旅游品牌,帶動旅游人數和旅游綜合收入兩項指標連續5年保持30%以上的增幅。
城鎮化建設凸顯帶動效應
俯瞰高臺,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道路寬闊整潔、一片片綠地生機盎然、一盞盞明燈流光溢彩……
該縣搶抓全省新型城鎮化試點縣建設機遇,在全省率先啟動“多規合一”編制工作,形成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規劃于一體的城鄉統籌規劃,實現用一本規劃指導城鄉建設發展。先后在縣城建成10所學校、國家一級圖書館、國家二級文化館、國家二級甲等醫院、全省首個縣級游泳館、全省領先的縣級博物館等21個民生項目,帶動2.6萬農民離開土地到城鎮就業生活,全縣實際城鎮人口達5.2萬人,城鎮化率達39.8%。在國頒、省頒標準上分類降低城市建筑密度和容積率10%至30%,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36.2%,人均公共綠地面積40平方米,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投資13.6億元建成由新城區、黑河濕地公園和大湖灣文化旅游風景區組成的大湖灣生態新區。黑河濕地公園成為全省兩個國家級城市濕地公園之一,大湖灣文化旅游風景區榮膺“絢麗甘肅”最佳特色景區稱號,縣城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縣城、全國綠化模范城市、省級園林城市。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