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扶貧的步伐更快了,干群關系更親了
——隴西縣駐村幫扶隊工作掠影
自從村上來了駐村幫扶工作隊,隴西縣馬河鎮川口村黨支部書記袁振璽明顯感覺到村里的大事小事理順了,精準扶貧的步伐更快了,干群關系更親了。“我們村來了個好書記,能把老百姓的事當成自家的干,他不嫌農村吃的,能把咱當親戚。”宏偉鄉后岔村村民景玉學見人就說。
這是隴西縣選派雙聯干部、駐村干部、科技人員等組成駐村幫扶工作隊,進駐貧困村助推精準扶貧的縮影。駐村幫扶隊員已成了引導群眾脫貧致富的“大掌柜”和“貼心人”。
吃透上情,摸清下情,找準駐村幫扶的切入點
在隴西縣精準扶貧動員大會上,縣委書記魯澤向全縣各級干部發出了開展精準扶貧的“動員令”,駐村幫扶工作隊立下了不脫貧不脫鉤的“軍令狀”。
省質監局的雙聯干部王延輝,從2014年1月起就擔任菜子鎮董家寺村第一書記,說起駐村幫扶工作,他認為首要是強化學習,吃透上情,全面走訪,摸清下情,充分發揮自身信息廣、人脈多的優勢,做村上發展的參謀者、決策者和落實者,帶領群眾共同脫貧致富。
該縣選派的296名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帶著感情進村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群眾共忙夏收生產,走入尋常巷陌破解民生難題。他們對貧困村里有多少人、多少貧困戶、有幾條路等情況都如數家珍,對每個貧困戶的人員構成、致貧原因、貧困狀況等都進行對照核實、填表登記,為抓精準扶貧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據統計,駐村幫扶工作隊已走訪農戶3萬多次,詳細分析致貧原因,列出貧困村、戶幫扶需求清單1.5萬多份、3.2萬條,完善貧困戶檔案2.6萬份,填寫走訪日記1200多篇,辦實事好事1560余件。
有的放矢,搭建載體,強化引導群眾自我發展
和平鄉文中村黨支部書記郭璽說:“駐村幫扶工作隊員的手頭有技術,開展工作有方式,與群眾說得上話、幫得上忙,很受老百姓歡迎。”
結合隴西縣“1+18+7”精準扶貧方案,駐村幫扶工作隊重點從引導群眾自我發展入手,在增強貧困村“造血”功能和促進農民增收上做文章,探索“產業大戶+貧困戶”、“幫扶干部+貧困戶”的路子,積極引導貧困戶發展中藥材、草食畜、馬鈴薯、林果等增收致富產業。同時,在每個貧困村協助制定了精準扶貧“進度圖”,將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目標、任務、措施、職責上墻,對貧困家庭收入、致貧原因和幫扶干部、幫扶措施等在村上進行公示。
目前,幫扶貧困戶種植中藥材9萬畝、馬鈴薯10萬畝,建立優質林果業1.5萬畝,培育“種養加”大戶200戶,帶動1500多戶貧困戶發展種植、養殖,協調落實幫扶項目120多個、累計投入資金1900多萬元。
如今,產業扶貧的新理念已經滲透到了隴西縣精準扶貧的各個環節之中,全社會共同參與、群眾自我發展的精準扶貧攻堅戰,已經在隴西全面打響。
凝心聚力,聚焦發力,爭做精準扶貧的指導員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選派的第一書記多是“空降”到貧困村,群眾會更加關注、更會“高看一眼”,領導多會給予重望、多會“厚愛一分”。
渭陽鄉黨委書記張寬告訴筆者,“選派的駐村幫扶工作隊到位后,貧困村的力量一下子加強了,村班子也充滿了活力,辦事效率更高了。”
該縣把駐村幫扶工作隊作為助推精準扶貧“主力軍”和“常駐軍”,把精力集中在精準扶貧上、把心思凝聚在精準脫貧上,做服務發展的指導員、宣傳員和技術員,引導社會各界力量參與到扶貧攻堅中來,建立以“聯貧困村、聯貧困戶,幫培訓、幫規劃、幫指導,促效益、促提升、促管理、促發展”為主要內容的“兩聯三幫四促”工作機制,幫助貧困村理清發展思路,編制發展規劃、計劃。
目前已組建成立駐村科技服務隊87支,建立技術服務站26個,開展政策法規、勞務技能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600多場次、受教育人5.6萬多人次,輸轉剩余勞動力4.7萬人次,幫助指導完善村級發展規劃93份。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