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人們常說,沒有健康就談不上小康,那么衛生計生如何做到精準醫療,助推精準扶貧,為建設小康社會保駕護航?
馮愛平:我市是一個農業大市、財政窮市,群眾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全市衛生計生工作的市情是:人口基數大、基礎條件差、歷史欠賬多、人才嚴重缺乏、管理模式落后、服務對象貧困,市情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既是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又是一項實際意義上的扶貧攻堅工作。沒有群眾的健康就談不上全面小康,衛生計生決不能拖全市人民致富奔小康的后腿。為此,今后我們衛生計生的每項工作都將緊緊圍繞精準扶貧開展:一是加快標準化村衛生室建設;二是提高貧困村鄉村醫生待遇;三是強化鄉村醫生培養培訓;四是充實鄉鎮衛生院衛生技術人員;五是加強縣級醫院重點專科建設;六是建立引導醫療衛生人員到貧困地區工作的政策機制;七是提高貧困人口新農合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八是提高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報銷比例;九是減輕患者醫藥費用負擔;十是增強計生家庭發展能力。同時,我們將對因病致貧人員個案和致病原因進行摸底調查,對因病返貧、因病致貧戶逐一核實,準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醫療脫貧需求,并進行建檔立卡,通過掛牌銷號方式精準解決因病致貧人員看病就醫問題。
記者:目前我市部分貧困村尚無標準化村衛生室,群眾看病就醫最后一公里問題還沒有很好的解決,對此,市衛計委有什么解決辦法?
馮愛平:你剛才說到的這個問題目前的確還存在。近年來,我們通過積極爭取項目,多渠道籌措資金,按照城鄉一體化管理和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通過爭取各級財政投資及社會團體捐建,2014年底共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1121個。下一步,我們將加大村衛生室建設力度,重點對全市貧困村中的300個未列建的村衛生室分年度進行建設,2015年計劃建設260個、2016年40個,實現貧困村村衛生室建設全覆蓋。同時,優先為每個貧困村村衛生室配備1臺健康一體機,為群眾免費提供一般性健康檢測服務。
記者:近年來我市的縣鄉醫療機構基礎設施建設雖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群眾舍近求遠到大醫院就醫的情況,請問對此有何具體措施?
馮愛平:這是在醫改中需要解決的新問題,大量患者涌入三級醫院,給醫院帶來巨大診療壓力,也給患者增加了昂貴費用,我們也看到了大醫院“三長一短”現象的普遍存在,即“掛號時間長、等候時間長、繳費買藥時間長,診斷時間短”。我們正在努力發揮新農合補償政策的杠桿撬動調節作用,著力構建服務到位、保障有力、分級診療的就醫新格局,在縣鄉兩級醫療機構確定150種病種進行協議管理,力爭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疑難危重再轉診”的目標。同時,為分級診療改革順利實施,有效解決基層人才不足、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結合我市實際,全面推行“市縣鄉村醫療服務一體化”服務模式,即以市、縣醫院為核心,轄區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組成聯盟,自上而下建立協作機制,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上下聯動、急慢分治、資源共享,抱團發展”的新模式,積極開展醫師多點執業和萬名醫師對口支援農村衛生工作,從2015年起,每年選派66名市級醫院副主任以上醫師、843名縣級醫院醫師重點到基層醫療機構定期開展多點執業服務;選派95名市、縣醫療機構醫師到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幫扶,重點幫扶醫療衛生服務和技術培訓工作,努力逐步實現“醫生下沉、基金下沉、病人下沉”,有效緩解新的“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記者:縣級醫院作為農村醫療三級網的龍頭至關重要,請問如何發揮好縣級醫院的作用,有效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問題?
馮愛平:這主要是醫院的診療水平問題,對此我們計劃從2015年開始,每個縣區建設2個重點專科,每個專科投入250萬元并積極培養學科帶頭人。重點專科建成后,急危重癥患者在本縣域內就能夠得到有效救治,這樣將大大降低了患者的醫藥費用,也減少了患者及家屬往返省、市大醫院的交通、住宿等費用。
記者:目前還有部分已脫貧的群眾因患重特大疾病發生高額醫療費用又返貧,有些貧困戶因患慢病長期不能脫貧,對于這一問題有何對策?
馮愛平:對于這些因患較大疾病和長期不能致富脫貧的人群,主要采取三個方面的措施重點加以解決:一是擴增重大疾病病種。在新農合原有的27種農村重特大疾病病種的基礎上擴增到50種,參合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治療時新農合按最高限額標準的70%進行直補,之后可由商業大病保險進行理賠補償,最后符合民政部門醫療救助條件的農村困難家庭重大疾病患者按民政部門有關規定申請醫療救助。市縣合管辦與重大疾病定點醫療機構簽訂了即時結報服務協議,各定點醫療機構為患者提供新農合補償、商業大病保險與民政救助補助等“一站式”即時結算服務。二是提高貧困人口住院報銷比例。在對全市因病致貧家庭進行認真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從2015年起,對全市730個貧困村68.29萬貧困參合人口政策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提高5個百分點。制定出臺《定西市醫療機構亂收費、重復計費和過度醫療新農合資金扣減辦法》,規范醫療機構收費和醫療行為,切實降低患者的自付比例,堅決遏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三是降低大病保險報銷起付線。從2016年起,對完成新農合出院報銷的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公司將報銷起付線由5000元降至3000元,使農村貧困人口大病保險實際報銷比提高3個百分點以上。
記者:請問對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有哪些具體扶助措施?
馮愛平:當前,計劃生育家庭特別是一些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和雙女戶家庭,面臨著生產、生活、養老等方面的實際問題,他們中的一部分成為社會上最困難、抵御風險能力最低、最需要政府救助、扶持的群體。基于此,我們著重在建立融資金獎勵、優先優惠、救助扶持、社會保障四位一體的定西特色“一生福”計劃生育利導政策體系。一是嚴格落實《定西市“一生福”計劃生育利導政策體系》各項優先優惠政策,確保目標人群100%全覆蓋并及時落實到位。二是緊緊依托“隴家福·幸福寓所”對他們進行生產幫助、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按照計劃生育獎勵扶助、特別扶助制度和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補助標準,籌措資金,落實補助,著力提升他們的社會保障能力、生產發展能力和養老照顧能力。三是我們還將每年為1萬對計劃懷孕的夫婦全面落實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為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定期開展保健知識科普教育及保健服務,著力提升計劃生育家庭健康水平。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