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岷縣信用聯社全力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時間:2015-07-29 15:11:3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岷縣信用聯社調研金融支持災后重建工作。

  盛夏時節,走進海拔2700多米的岷縣梅川鎮永星村。震后滿目瘡痍的村莊褪去了傷痕累累的軀殼,集中重建點上一座座漂亮新居整齊劃一、布局合理、規劃科學,白色的外墻、青一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式的頂檐,村莊街道干凈靚麗,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曾經的廢墟上一個個漂亮的新農村拔地而起。鎮永星村村民董德俊家新購置的高級組合音響里傳出了動聽的歌聲:“今天是個好日子,心想的事兒都能成;明天是個好日子,打開了家門咱迎春風……”,新房寬敞漂亮,客廳里新式沙發、茶幾、電視柜一應俱全。董德俊自信地說:“我家建新房花了十多萬元,除了政府給的建房補貼,自己掏了十來萬,要沒有信用社這個大靠山,要在一堆廢墟上建新房我連想都不敢想啊!”

  信用聯社,成了當地群眾“自己的銀行”。

  重建路上的“財神爺”

  岷縣地震民房恢復重建,群眾普遍面臨資金困難。如何確保受災農戶按期住進新房?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按照李克強總理視察岷縣災區時提出的“農民是信用社的衣食父母,信用社在災后重建中要多出汗、多出力,一方面做好服務、做好支持,另一方面還要讓利”的指示精神,嚴格按照政府確立的“政府補助資金+金融機構信貸扶持資金+農戶自籌資金”的重建資金鏈模式,主動承擔起了災后重建信貸支持的重擔。

  災后,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基層網點辦公設施損毀嚴重,群眾對資金的需求非常迫切。聯社第一時間組織人員搶修受損線路,全縣23個營業網點迅速恢復營業,同時開通金融綠色通道,成立了金融服務小組,把金融服務點搬到了災區群眾家門口。

  包安明,岷縣梅川鎮永星村村民。地震中,他家的8間土坯房嚴重損毀。災后信貸服務點設到了他家門口,包安明激動地將剛剛從地窖中挖出來的3.9萬元現金存了進去。“這些錢本打算蓋房的,地震全部埋在了地窖里邊,剛挖出來的,是揣在懷里好呢,還是怎么辦好呢?”當信用社員工把手工填好的存折送到他手中的時候,他眼眶濕潤了。“我冒著生命危險挖出來的錢,存到信用社我就放心了!”。

  急群眾之所急,想災民之所想。岷縣信用聯社全體員工在理事長雷軍鋒、主任李沁芳的帶領下,充分發揮營業網點多、服務范圍廣的行業優勢,全力支持災后重建。對災后重建貸款實行利率優惠、延長期限。確定對每戶受災農戶發放貸款不超過5萬元,利率下調2.46%,月利率為6.15‰,期限兩年,按季結息。采取信用、自然人擔保、農戶聯保、農村房產抵押等多種靈活多樣的抵押擔保方式,最大程度的滿足不同的受災戶抵押擔保的條件。

  為了使惠民政策盡快落到實處,岷縣信用聯社班子成員對全縣18個鄉鎮進行分片包干,深入重災村社,召開金融支持災后重建現場會,為受災農戶現場講解災后重建信貸政策、利率優惠政策、“三戶聯保”政策等。針對信貸人員少、入戶難的問題,專門從安定、隴西、渭源兄弟聯社抽調15名業務熟練的信貸人員,分配到各網點協助發放重建貸款。在當地政府、包片村社干部的配合下,信用社干部職工“背包下鄉”、駐村入戶,開展調查,現場采集影像資料,填寫貸款申請,填制信貸資料。晚上到信用社加班加點整理檔案,錄入系統,次日借款農戶即可拿到災后重建貸款資金。

  岷縣地震重災村社都是地處海拔高,經濟基礎薄弱的山區。災后民房恢復重建,除了國家有限的建房補貼,群眾普遍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岷縣寺溝鄉所轄的十幾個行政村都散落在疊藏河流域的溝溝岔岔里,地震中村民住房損毀嚴重,根據群眾意愿和抗震設防要求,一棟140平方米左右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二層小樓房所需資金都在十萬元以上。

  沒錢建房怎么辦?鄉親們把目光投向了身邊的農信社。

  重建伊始,寺溝鄉農信社主任溫亞東就帶領員工走村串巷,發放宣傳手冊,張貼懸掛橫幅,樹立災后重建貸款政策宣傳牌,現場為受災農戶講解重建信貸政策。對縣上確定的重建戶逐一摸底調查,了解重建資金需求情況,符合條件的重建戶當場就可以辦理貸款手續,拿到現款。由于受災農戶多,居住分散,溫亞東和同事們把灶具搬進了村委會辦公室,鋪蓋卷也是走到哪里背到哪里,每天冒著刺骨的寒風奔波在崎嶇的山間小道上,一日三餐也是饑一頓飽一頓,幾個月下來他成了鄉親們最貼心的“紅臉財神”。

  溫亞東說:“群眾的信任,是我們農信社存在和發展基礎。鄉親們平時把積攢的錢存進咱農信社,現在大伙兒遇到資金困難,我們理應幫大家分憂解難。”

  眼下,寺溝鄉綠沙村和八步川村兩個集中安置點近兩百戶群眾紛紛搬進了漂亮的二層小樓。“信用社幫了咱鄉親們大忙啊!我家蓋新房花了十多萬,要沒有信用社簡化手續上門貸款,說不定我們一家六口人還住在救災帳篷里呢!”八步川村五社村民徐建設不無感慨地說。

  “傾心為民,才能贏得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岷縣信用聯社理事長雷軍鋒說。為了將災后重建資金盡快發放到受災農戶手中,岷縣信用聯社通過簡化貸款手續、增加信用貸款額度、放寬貸款期限等辦法,設立災后重建貸款專柜,為受災農戶提供“一條龍”服務,對確有需求、風險可控因救災農忙抽不開身的農戶,信用社客戶經理采取送貸上門、現場辦公等方式,全面滿足受災農戶的特殊需求,保證貸款及時送到群眾手中。對受災農戶、個體戶到期貸款,采取借新還舊等措施減輕受災貸款戶負擔,對即將到期貸款,按照銀監部門的要求,辦理了延期手續。同時,在全縣范圍內發放宣傳手冊共計25000多份,張貼懸掛橫幅30多條,樹立災后重建貸款政策宣傳牌5個,配合電視臺制作播放災后重建貸款發放節目4期,在廣播臺播放宣傳廣告1期,全方位的引導群眾利用信貸資金做好災后重建工作。

  截至今年六月底,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累計發放災后重建貸款達9億元。

  產業發展的“助推器”

  岷縣自古就是“西控青海,南通巴蜀,東去三秦”的交通要道,有“茶馬互市”的傳統和“隴原旱碼頭”的美稱,是甘肅南部久負盛名的商品集散地。盛產當歸、紅芪、黃芪、黨參、柴胡、大黃、貝母等中藥材238種,素有“千年藥鄉”之稱,尤以“岷歸”馳名中外。2015年,岷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年產值超過20億元,中藥材收益占到當地農民純收入的40%以上。

  岷縣信用聯社大膽創新擔保模式,努力為當地中藥材企業和經銷戶注入資金活力,解決小微企業發展瓶頸。2014年3月份開始。聯社理事長、主任帶領相關人員,走訪縣內各藥材企業、大小藥材經銷戶,了解掌握產業發展及貸款需求、個人資產等情況,并積極同當歸產業協會溝通協商,組織召開藥材產業銀、企、商座談會。根據聯社承貸能力,當歸產業協會的資金需求、章程規定等,協商確定了由當歸產業協會成立內部藥材經銷戶聯合基金會,吸納藥材經銷戶入會并存入保證金,聯社以保證金余額放大5倍發放貸款,并按照會員與信用社的存貸往來關系確定優惠利率,全力支持岷縣中藥材產業發展壯大。

  日前記者在岷縣順興和中藥材有限公司看到:嘈雜的機器聲中,工人們正在加工各種中藥原材料,她們手工嫻熟、配合默契。她們的身后一排排整齊劃一地擺著黃芪、當歸等藥材。作為一家以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及銷售為主的民營企業,岷縣順興和中藥材有限公司得到了該縣農信社大量的信貸支持。“公司今年已向岷縣聯社貸款500萬元,另外還有700萬元的款項正在審批中。這些資金主要用于種植合作社的發展和回收原材料方面。”岷縣順興和中藥材有限公司董事長景曉勤說。

  在岷縣,對于普通種植戶,要想自己加工,走規模化道路面臨的困難很大。而一些有了一定規模的企業,由于缺乏有效擔保和抵押資金,加之加工手段過于原始,技術含量很低,瓶頸依然較大。

  “為解決中藥材企業發展融資難題,聯社與當歸協會進行了溝通,并組織召開了銀企商座談會,提出了‘銀行+協會+會員’的貸款營銷模式。”據岷縣信用聯社理事長雷軍鋒介紹,經過參會人員的協商后,最終協會決定設立聯合基金為會員提供擔保,向信用社申請貸款。并率先在全省成立了首家中藥材發展聯合基金會,中藥材經銷戶聯合基金作為會員在岷縣農村信用社借款的擔保基金,與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簽訂基金擔保協議,全體成員存入的基金為所有成員借款提供擔保,會員能夠享受到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務。

  在信用聯社的支持下,岷縣已形成了西川片區小工程承包;南川片區小規模養殖牲畜、種植畜草產業;北路片區中藥材產業做大做強;東山區規模的牛羊養殖、販運的格局,為岷縣經濟社會轉型跨越發展和精準扶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雷軍鋒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聯社將把這種合作模式在幾個大的鄉鎮試點推廣,然后逐步在全縣范圍內推廣開來。同時在這種貸款營銷模式的基礎上也會演變出像‘銀行+合作社+農戶’等一些更多的貸款營銷模式。”

  服務群眾的“貼心人”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這不僅標志著普惠金融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更重要的是,體現了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大眾。因此,發展普惠金融,有利于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金融服務可得性的提高,必然會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富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理事長雷軍鋒坦言。

  “普惠金融服務的導向就是滿足‘三農’金融需求,因此,破解農村金融難題重在創新。”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李沁芳詮釋了農村金融發展路徑:“農信社的金融服務跟著富民產業走;農民走到哪里,農信社的服務就跟到哪里”。

  基于此,岷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改變以往坐等客戶上門的觀念,創新信貸擔保模式,準確定位市場,積極營銷貸款,助推岷縣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服務三農,增加農業信貸投放額度。為了解決農戶貸款難、抵押難的問題,該縣聯社采取對農戶的土地使用權、林權、宅基地、農村房產進行評估,納入經濟檔案,相對提高農戶授信額度。積極支持春耕備耕、農業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涉農貸款余額已達到26.36億元。占各項貸款的94.5%。

  大力扶持小微企業發展。針對我縣縣域經濟發展情況和小微企業規模小、資金少、用款急的特點,聯社細化貸款手續,縮短貸款審批時限,降低利率水平,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先后向岷縣力源水電有限責任公司、岷縣玫瑰生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岷縣中能置業有限公司、草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岷縣方正草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岷縣人民政府招待所、岷縣岷山紅酒業有限責任公司等562戶小微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發放貸款5.6億元,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助力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創新服務方式,拓展支農領域。岷縣聯社順應市場需求,在省聯社的引導支持下,依靠科技力量,改進服務方式,不斷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大POS機具、手機銀行、網上銀行等新型電子產品的營銷,加大自助設備的布放,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平,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真正扎根農村,服務農民,行業形象和社會知名度日漸顯現。

  岷山巍巍,洮河悠悠,征服厄運的歷程充滿艱辛,但也結出了累累碩果。在信用聯社的支持下,岷縣45758戶住房重建(不含異地安置1510戶)、35950戶住房維修全部完成。黃土峁梁間一座座漂亮的新居整齊劃一,白色的外墻、青色的琉璃瓦、坡屋面式的頂檐,朱門明窗,村莊街道干凈靚麗,鄉親們臉上洋溢著災后重生的幸福,人們記憶中山河破碎的悲傷之地,已脫胎換骨,破繭化蝶。

  一壟壟翠綠的秧苗扎根在希望的田野里,“這里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樹枝能發芽……”一位正在藥材地里除草的社員亮開嗓門,一曲嘹亮婉轉的“花兒”漫過了山梁。站在新的起點,開啟新的希望,承載著新的夢想,更給信用聯社提供了新的舞臺。始終堅持“服務三農和服務縣域經濟發展”的市場定位的岷縣信用聯社人,善謀富民之策,著力服務創新,加大信貸投入,將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發展的生態建設提高到新的高度,丹心描繪出一幅絢麗多姿的生態美麗鄉村新畫卷……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