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新常態下經濟效益增長的多極選擇

時間:2015-08-03 14:19:4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李含琳

  經濟新常態,是對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基本經濟發展狀態的高度概括,主要是由持續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經濟轉型。從全國來看,就是從10%左右的經濟增速轉換為7%左右;從我省來看,就是將從保持了10多年的12%左右的經濟增速調整為8%左右。經濟增長速度的下調,將會對投資、稅收、就業、收入和消費等的增長造成直接影響。如何既保持合理的經濟增速,又能夠提升經濟效益呢?筆者認為有六個方面的效益增長路徑可以考慮。

  結構優化型增長

  在低速增長的條件下,比較容易開展結構優化工作。結構優化就是三次產業之間、工農業產品之間、上下游產業之間的遞次提級、更新換代。關鍵是鏈條關系的開發和升級模式的建立。要充分利用新常態的機遇:一是壓縮低產出的產業和行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型產業和接續產業等,不斷開發出新的技術和產品。二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特別是旅游、物流、信息、金融、物業、家政、餐飲等與城鄉人民生活直接相關的產業和產品。三是加快結構轉型的速度。要通過結構調整和優化,比較快地形成完整的、新型的和高效生產體系、加工體系和服務體系,特別是要在培育新型支柱產業和地方財源產業上下功夫。

  過剩產能轉換型增長

  我省雖然是欠發達地區,但是在工業領域、農業領域,也存在部分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的現象,比如:鎳銅鈷、煤炭、傳統裝備制造產品、水泥,原料馬鈴薯、部分中藥材、部分經濟林果等。對于這部分過剩產能能否利用得好,考量著各個地方政府適應新常態的能力。

  一是直接轉換生產方向。通過轉產來把過剩產能充分利用起來。二是改造轉化生產方向。對于難以直接轉換生產方向的產能,可以提高改造設備、改造技術,來生產有市場、有效益的產品。三是對于能夠通過產業鏈條關系轉換生產方向的,可以考慮升級轉型。比如,煤炭行業可以適當壓縮煤炭產量,或者新上煤化工項目。四是對于有些過剩產能可以通過調整產品結構來實現,比如,將大眾馬鈴薯調整為專用薯類,普通鋼材調整為專用型鋼,低檔次的汽車轉化生產中高檔次的汽車,原料生產能力轉化為加工出口能力。

  資源盤活型增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發展資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硬資源”,比如,土地、水、礦石、森林、能源、材料、交通運輸條件等。另一種是“軟資源”,比如,勞動力、資金和資本、科學技術、信息系統、政策、市場、貿易通道、發展模式等。市場配置資源就是要綜合配置這兩方面的資源,核心問題是配置效率和投資回報率。

  應當將盤活資源作為建立我省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機制的中心工作來抓。要充分利用新常態的機遇,進一步完善要素市場,完善高效配置、流動發展要素的市場機制,使得城鄉各種發展要素能夠得到充分的流動和活性,讓資源能夠流動到最為適宜的部門和行業。

  在農村,要進一步加快耕地使用權流轉,通過引入工商資本等創辦現代規模型的公司制農場、牧場和林場,盤活現有耕地資源;對于農村幾十年以來因易地搬遷、生態移民和新劃宅基地等形成的農村舊宅基地和遺棄舊房產,進行整理復耕;加快三荒地開發,為城鄉發展提供充分的土地保證。同時進行河道流域修復治理,保護綠洲資源,提高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在城市,要大力開展城市新規劃、舊城改造、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廢氣廠房改造利用等,塑造城市形象和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按照城市功能分區的要求,規劃消費區和產業區,徹底將工業“三廢”與城市生活區區分開來,建立規模化、整體化和技術化的“三廢”集中處理系統。

  技術創新驅動型增長

  我省目前雖然已建立了新型的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工業體系,但由于一些政策難以真正到位、轉化平臺建設滯后、新技術和新產品的市場轉化能力不足等原因,我省企業的產品結構仍以傳統產品為主,利潤主要來自有形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而智力開發、無形產品的生產還很不夠,相當一部分企業沒有自主知識產權,更談不上無形資產經營和利潤。這種情況在農村更加嚴重。

  因此,要充分利用新常態的機遇,大力培育和發展企業的無形資產。一是加快對已經成名的、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傳統農產品、工業品等盡快注冊商標、申請專利。二是對于新技術、新產品要隨時隨地加快注冊和登記。三是成立一批專門管理無形資產的中介公司,專門為農村企業、城鎮“小微企業”提供無形資產經營服務。四是重視對跨國公司、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的無形資產的開發和經營,創造“無形利潤”。對規模以上企業的業績評估,應當增加無形資產經營的內容。五是要注重培育具有甘肅地方特色和優勢的品牌無形資產。

  人力資源開發型增長

  解決城鄉過剩勞動力的就業既是人口發展難題,也是經濟發展難題。在新常態下,應該抓緊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在人力資源開發中培育增長點。一是重視綜合大學的發展,特別是在增加博士點、碩士點、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點學科、國家級教育基地上下功夫。二是要高度重視高等教育與主導產業融合發展問題,爭取能夠自主培養高層次專業人才。三是加快高中等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把相當數量的城鄉新生代勞動力資源轉化成教育對象,為今后的長期發展提供智力和技術支撐。對于農村和民族地區的職業技術學生要有政府政策的扶持。四是城鄉富裕勞動力的轉移性就業不僅要繼續擴大,而且要從制度上轉型,既扶持轉移就業,也要扶持轉移定居,使部分農民真正成為市民。五是加強所有在職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專業技能。整個社會的職業水準和技能提高了,經濟發展的整體效益就會自然提高,這就是開發內生動力。

  貿易轉移型增長

  貫徹落實“一帶一路”的戰略部署,對于甘肅來說,就是要與中亞、西亞、俄羅斯、地中海國家等在資源開發、技術合作、貿易往來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甘肅是國家重要的農產品出口省,在鎳銅鈷產品、高原夏菜、蘋果系列產品、馬鈴薯產品等方面有一定的加工出口能力。所以,要通過進一步的對內對外開放,擴大出口規模,將省內的產能過剩因素轉化為對外貿易能力,轉化為對外開放因素,轉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資源。要逐步培育出口產業優勢、品牌出口產品、出口加工技術,規劃和建設一批出口加工基地,積極開發新的國際金融平臺和國際貿易通道,提高利用國際投資和貿易的調節能力,利用國際資源促進甘肅發展。

  (作者系省委黨校經濟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教授)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