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貧困的家底,莊浪縣黨員干部群眾沒有等、靠、要,而是在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發揚實事求是、崇尚科學、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莊浪精神,掀起了全縣第一次大規模的生態建設。歷時34年,于1998年建成了中國梯田化模范縣,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梯田化,解決了困擾全縣人民的溫飽問題,為生態文明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隨著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落地,生產和建設便一日千里,整個中國便成了一個大工廠、大工地。幾十年過去,經濟建設成效顯著、碩果累累。不但走完了別的國家上百年的“工業革命”和建設歷程,還以超乎想象的速度積累了大量財富,一躍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絕大多數國民的生活逐漸由貧窮而溫飽,進而步入了“小康”。
然而,大規模的工業生產和粗放式的經濟增長,雖然促進了物質文明進步;但是,伴隨而來的“副作用”——生態環境遭受重創,也不容忽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并不等于生活質量的提升。近年來,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夏季的洪水肆虐和冬季的霧霾圍城,更讓人們印象深刻。其主要原因不外乎過度開采和工業排放,以致于生態遭到破壞、環境受到污染。時至今日才大夢方醒,不得不回過頭來,再重新補上這不可或缺的一課。
與此同時,地處甘肅省東部、六盤山西麓的莊浪縣,由于地理位置及交通條件等因素的制約,并未能趕上第一輪的經濟發展機遇。但是,勤勞樸實的莊浪人民,并沒有因此碌碌無為。而是不等不靠,在自然條件惡劣的土地上,經過34年的不懈努力和堅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梯田化,解決了困擾全縣人民的溫飽問題。同時,還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等綠化活動,創造了生態文明建設奇跡,形成了今天的“綠色莊浪”。
如今的莊浪,不僅形成了“山頂油松沙棘戴帽子,山腰梯田果樹掙票子,地邊林草綠化穿裙子,溝底壩庫刺槐穿靴子”的生態梯田綜合治理模式;還建成蘋果產業基地60.1萬畝,農民人均擁有蘋果園超過1畝。如果以此為基礎,一是再利用其境內的“朝那湫”、“云崖寺”、“陳家洞石窟”、“紫荊山”等旅游景點,大力開展“生態”、“觀光農業”等旅游項目。二是配套建設水果深加工企業,塑造獨特的莊浪水果品牌,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鏈。那么,莊浪的綠水青山,必將化為高純度的“金山銀山”。
總之,在國家倡導生態文明建設和大力發展“綠色GDP”的大政方針下,“綠色莊浪”終將能夠趕上第二波經濟發展大潮,迎來“鳳凰涅槃”,實現“浴火重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