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林緣區的養殖脫貧模式

時間:2015-08-06 11:20:3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盛夏時節,走進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東部林緣區,群眾們有的正在為牛羊添草飲水,有的正在建設養殖小區,有的聆聽技術人員養殖技術培訓……昔日偏僻落后的一個個小山村,在精準扶貧春風的吹拂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場面。

  在張家川畜牧養殖園區見到養殖戶馬有旦時,他正在給牛添加飼草。20多頭牛在他的精心喂養下,一個個毛色發亮、膘肥體壯。馬有旦說:“從最初的一兩頭,擴大到如今的二十幾頭,養的時間長了。也能摸來牛的脾氣、習性了。”現在馬有旦已經成了一個專業的養牛人,養殖、防疫都是他一手包辦,年收入4萬元左右。

  張家川縣閆家、平安、馬鹿等東部林緣區鄉鎮為高寒陰濕地區,加之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長期滯后,群眾致富無門,貧困面大,是全縣扶貧攻堅的主戰場。

  為此,張家川針對東部鄉鎮草山資源豐富,有養殖傳統的實際,提出了“一人兩頭牛,日子樂悠悠”的思路,并通過互助協會的資金扶持,雙聯行動的示范引領,探索出了東部林緣區的脫貧致富模式。

  為了破解發展資金短缺的問題,張家川縣去年投資1250萬元,在東部林緣區幾個鄉鎮建立了25個村級產業扶貧互助協會,扶持群眾發展養殖業。

  “如今村里有了‘銀行’,借款利率低,方便快捷,手續簡單。去年我從協會貸到了3萬元,如今,我的養殖規模從去年的7頭牛擴大到了現在的12頭。”在閆家鄉車古村,養殖戶黎目沙高興地說。

  村支書楊國珍說,現在,養殖業成為車古村的支柱產業,全村牛存欄860余頭,養殖大戶達80戶,車古村農民人均收入由2013年的2716元提高到現在的3390元。

  張家川縣還堅持把牛羊規模養殖業作為雙聯行動和扶貧開發的首要任務,強化引導扶持,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

  幫扶單位酒鋼集團公司向恭門、平安兩鄉鎮的10戶養羊示范戶每戶扶持5000元,建成了10座標準化養羊圈舍,并為10戶示范戶精心挑選購買了50只母羊和10只種羊。

  “集中圈養小尾寒羊省時省力,小羊羔容易長大,幾個月后就能賣錢了。”平安鄉磨馬村馬夫珍高興地說。和他一樣,磨馬村的個體養羊戶改變了傳統的養羊方法,紛紛加入到養殖小區,進一步擴大了養殖規模。

  為了拓寬牛羊肉產品的銷路,張家川縣還探索電子商務扶貧新模式,鼓勵大學生村官依托鄉鎮服務站開通網點,代銷農產品。目前,閆家鄉、馬鹿鎮等鄉鎮已經成功開通淘寶、微店等網絡交易平臺,只要進入交易平臺,就可以在網上進行付款購買牛羊肉等農副產品。

  目前在張家川縣,牛羊養殖業占到農民人均收入的30%,牛羊養殖業已成為全縣三大富民產業之一。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