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隴南訊(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劉 峰 通訊員 張鈺瑩)盛夏時節,走進隴南市徽縣水陽鎮灘店村,40余座蔬菜大棚整齊排列,棚內黃瓜藤蔓垂掛著鮮嫩果實,村民們穿梭其間,忙著采摘、分揀、裝箱,豐收的歡聲笑語回蕩在田野間。“今年黃瓜畝產6000斤,預計收益40萬元,還能帶動150人就業!”,村支書張鵬賢的話語中滿是喜悅。這樣生機勃勃的場景,正是水陽鎮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縮影。
今年以來,徽縣水陽鎮緊扣全鎮“135”產業發展思路,堅持把黨建作為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以組織建設為核心、產業發展為根基、環境整治為抓手、集體經濟為支撐,走出了一條黨建強、產業興、鄉村美的振興之路。
筑牢"紅色堡壘" 凝聚振興合力
徽縣水陽鎮構建"黨委書記牽頭抓、班子成員協調抓、支部書記具體抓"的責任體系,深入推進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持續提升村級組織組織力、凝聚力、戰斗力,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分析研判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為各村量身定制"一村一策"發展計劃,明確發展目標,細化責任到人,通過"月調度、季評比、年考核"機制,推動產業發展和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攻堅突破,開展"頭雁領航"培訓、觀摩活動,提升基層黨組織戰斗力,推動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讓黨組織成為鄉村振興的"主心骨"。
產業融合賦能 拓寬增收渠道
徽縣水陽鎮堅持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充分挖掘特色種植、養殖產業和鄉村旅游資源優勢,做優做精"五大特色產業"示范帶,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突出集體流轉和連片發展蔬菜種植、集體供地和群眾散養發展肉牛養殖、集體入股和群眾務工做實精深加工,實現村級集體經濟與群眾收入雙增長。
在特色種植領域多點開花。在徽談路沿線的牟壩、石灘、水蓮、兩鋪埡等村大力發展瓜果蔬菜種植,新建200座大棚,種植露天蔬菜2000余畝,打造"蔬菜瓜果"產業示范基地;在泰山、水蓮、兩鋪埡等村引進萬畝訂單玉米,有力推進訂單農業基地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在劉溝村、牟壩村、石灘村種植7500畝大豆和5000余畝油菜,在胡河村試種100畝淫羊藿,預計畝產200余公斤,有效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發展提質增效。
畜牧養殖產業穩步推進。依托金徽農業肉牛養殖基地,聯動平順、旺畜等養殖合作社,在牟壩、泰山、新柳等村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養殖模式,預計實現年生豬出欄1萬頭、肉牛出欄2000頭,帶動周邊農戶走上增收致富路。
農旅融合產業初顯成效。充分利用自然稟賦,擦亮"水陽瓜果""水陽蔬菜""水陽農家樂"等特色品牌,打造集生態果蔬采摘、休閑垂釣、農家體驗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發展鏈條,新柳村水蜜桃采摘園、灘店村玉山百畝油葵網紅打卡基地、泰山村沿線農家樂集群等吸引大批游客來水陽觀光游玩,實現了產業鏈延伸,增加了產業發展附加值。
扮靚鄉村"顏值" 提升宜居品質
徽縣水陽鎮建立環境衛生整治“四個一樣標準”長效機制(“村頭村尾一個樣”、“大路巷道一個樣”、“左鄰右舍一個樣”、“屋內屋外一個樣”),常態化全域推進環境衛生整治提升行動,聚焦環境短板,凝聚干群合力,掀起人居環境整治熱潮,為鄉村提“顏值”、增“氣質”,擦亮生態宜居底色。
緊扣"清臟、治亂、提質"治理目標,按照"因村制宜、分類施策"原則制定差異化整治方案,建立"劃片包干+動態巡查"工作機制,落實網格化責任分包制度,同步推進環境衛生集中整治與長效管護體系建設,配套健全考核評價機制,推動形成鎮村兩級協同發力、黨員干部群眾共同參與的治理格局,實現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系統推進、精準落實。
在整治過程中,既注重清臟治亂,又注重美化提升,通過補植綠籬、設置花壇等方式提升景觀效果,原本堆滿雜物的犄角旮旯經過匠心改造,變成了點綴著石磨盤、竹籬笆的鄉土景觀節點。隨著環境改善,群眾逐漸從環境治理的"旁觀者"轉變為"建設者",自覺整理宅院農具、歸置生活雜物,形成了人人出力、戶戶參與維護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的良好局面。
建立環境衛生整治常態化巡查與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動態跟蹤監管機制,嚴格落實"發現—交辦—整改—驗收"全流程閉環管理,創新建立"網格員包保+專班督導"的整改驗收模式,確保環境衛生問題動態清零不反彈。充分發揮村規民約引導作用,推動村民文明習慣養成與環境整治互促共進,通過"美麗庭院"示范戶評選、積分超市獎品兌換等激勵機制,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實現環境治理從短期清潔向長效美化提升轉變。
盤活閑置資源 激發發展活力
徽縣水陽鎮堅持在整合、盤活閑置資源、資產上下功夫,積極探索多元增收有力路徑,加大對閑置資產、土地、廠房等集體資產的優化整合力度,推進閑散土地的開發利用,盤活全鎮閑散地500余畝,讓“沉睡資產”重新“活”起來,為村集體帶來持續收益 。
新寺村將集體閑置土地“變廢為寶”,建成特色農業倉儲設施,既消除了交通安全隱患,又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并為村集體每年新增收入5.6萬余元。
以黨支部引領的股份經濟合作社為主體,整合資金、技術、人力等要素,與企業開展合作,做大做強“高效種養農業+優勢特色工業+生態文旅康養”三產融合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質效,抓牢新寺村、劉溝村集體經濟項目示范帶動,圍繞4個種養基地村集體建立產業聯盟抱團發展,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聯動共贏 ”,進一步實現集體資源資產的集約化、規模化和效益最大化,預計全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穩定在30萬元以上。
從產業興旺的田間地頭,到環境優美的宜居村落,再到蓬勃發展的集體經濟,甘肅省徽縣水陽鎮正以黨建引領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水陽鎮相關負責人表示,水陽鎮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完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邁進,奮力書寫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時代答卷。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