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生態與經濟共贏 “一張規劃圖管到底”藥方為甘南“補腎”

時間:2015-08-06 16:04:56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并行不悖的模式和道路成為甘南需要解決的課題。

  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并行不悖的模式和道路成為甘南需要解決的課題。

  央視網特稿(記者 王小英)在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有“黃河之腎”及“中華水塔”美稱的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迎來了最好的發展機遇。在8月4日召開的第六屆中古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上,實施“生態立州”的甘南成為了專家學者口中公認的生態文明建設試點示范的最佳腹地。

  除了美麗的景色,人們需要的還有富足的生活。擁有豐富生態資源,資金缺乏又亟需脫貧奔小康的偏遠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建設如何才能走出一條并行不悖的模式和道路?與會專家學者獻上了自己的“錦囊妙計”。

  生態建設要頂層設計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張正春認為生態文明建設便是一場綠色的長征。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張正春認為生態文明建設便是一場綠色的長征。

  作為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之間極為重要、極度敏感、極其脆弱的生態門戶和維系青藏高原東南部生態環境的“調節器”,甘南的生態環境狀況尤其是水量收支動態,關系到長江、黃河中下游的廣大地區,甚至大半個中國的生態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黃河、長江流域水源補給、氣候調節、水土保持、維系生物多樣性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

  2009年,甘南迭部縣首次舉辦第一屆中國生態文明臘子口論壇,論壇的發起人之一、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特聘教授張正春將該論壇形容為“綠色長征”,稱甘南臘子口是“綠色長征”的起點。如今,論壇已舉辦6屆。

  甘南州副州長趙四輩稱甘南實行“生態立州”有著很大的優勢:地處藏區,各族群眾的血液里流淌著對“神山神水”的眷戀和敬畏,長期與自然和諧共處中形成了對自然環境崇拜和敬仰的良好生態文化,積淀了保護生態環境、提倡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深厚文化底蘊。

  但在中國生態學學會秘書長陳利頂眼中,這里擁有建設生態文明的先決條件和獨特優勢,但也有存在諸多挑戰和困難。

  “這里的生態環境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時先天存在敏感性和脆弱性,一旦被破壞恢復難度極大”,陳利頂告訴記者,正因為如此,甘南的生態立州戰略,必須要規劃先行,實行頂層設計!吧鷳B文明建設下,最先被提起的便是旅游業,但國內旅游業的發展,很多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甘南如何避免這些是難題!

  一張規劃圖用到底

在董鎖成看來,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一張規劃圖管到底較為重要。

  在董鎖成看來,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一張規劃圖管到底較為重要。

  在這場被譽為“綠色長征”的論壇中,很多專家對甘南都不陌生。

  論壇間隙,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旅游研究與規劃設計中心副主任董鎖成特地抽空趕到甘南合作市附近的當周草原和合作森林公園轉了一圈。2007年他曾來過甘南,為這兩個地方做規劃。

  合作森林公園內規劃中的四季景觀樹變成了清一色的楊樹,當周草原上規劃中的藏式小帳篷變成了四方的大型帳篷!坝悬c遺憾,這種改變破壞了當初規劃時的美感。”站在當周草原上,董鎖成告訴記者,在很多地方規劃實施經常會遭遇這樣的變動,“貪大求全”成了通病,反倒失了特色。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多個部門妥協的結果!倍i成說,以后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一定要實行一張圖管到底。“編寫規劃時要實際走訪,必須科學地規劃!钡诤笃诘膶嵤┙ㄔO過程中,環保部門一張圖,水利部門一張圖,旅游部門一張圖,政府規劃中可能又是另外一張圖,最后多個部門妥協,最終失去了當初規劃的美感。

  “一張圖管到底,這樣才不枉前期的多次的論證評審。后期建設隨便更改的話,前期規劃的論證評審意義又何在。”董鎖成如此表示。

  落實生態補償機制

甘南生態保護的典范尕海湖濕地

甘南生態保護的典范尕海湖濕地

  在《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以“兩屏三帶”為主體的全國生態安全戰略格局中,甘南承擔著以甘南黃河重要水源補給生態功能區為重點構建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以“兩江一水”流域水土保持與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為重點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雙重任務。根據功能區劃,甘南州99%的國土面積均被劃為禁止開發區和限制開發區域。

  根據2015年甘南州政府工作報告,2014年甘南州生產總值114.92億元,生態保護需要大量的資金,僅憑當地政府資金遠遠不夠。

  地處藏區,很多地區的載畜量遠遠超出草地承載能力,造成的后果便是草地沙化等,要保護生態環境又要脫貧奔小康,二者如何兼備?“一定要盡快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和生態轉移支付機制,甚至是激勵機制和考核機制”。董鎖成說,甘南一定要評估轄區內生態價值,盡快和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生態保護者給予獎勵,給破壞者給予處罰。

  事實上,目前國內先行試點生態補償機制的新安江流域,只涉及到安徽、浙江兩省,但甘南若要實行黃河、長江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涉及的省份很多,生態價值如何評估,補償機制如何建立等,一切都是問題。

  建立專家智囊庫

<a href=http://m.jitongbianyaqi.com/news/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甘肅</a>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母金榮訴苦,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資金,是他們保護濕地面臨的難題之一。

  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母金榮訴苦,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資金,是他們保護濕地面臨的難題之一。

  有了好政策,還得有配套資金。與這些相比,吸引更多人才到甘南這個偏僻的地方,則顯得更加困難。

  論壇召開時,甘南第一大淡水湖尕海湖,這個被譽為高原明珠的地方,在最美的季節迎來了不少游客。

  1998年8月國務院批準尕海湖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也成了珍稀瀕危野生動物黑頸鶴的繁殖地之一,2011年這里成為國際重要濕地。

  經過多年的保護,來濕地棲息的鳥的數量從最初的1萬多只變成了3萬多只,78個品種,國際一級保護鳥類黑頸鶴、黑鸛、白尾海雕都在這里安家,尕海湖面積從上世紀90年代的480公頃恢復到目前的2354公頃。

  當游客為尕海湖的美景歡呼時,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母金榮卻訴苦說,居住在保護核心區的300多戶居民亟待搬遷,缺乏專業技術人才和資金,是他們保護濕地面臨的難題。

  “資金和人才是很多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地區面臨的難題”。董鎖成說,這里是我國多項區域政策的覆蓋區,但要抓住政策機遇需要人才,靠原來的做事方法和思路,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地處偏僻難以吸引優秀人才來這里工作,政府嘗試建立專家智囊庫,也許是出路之一。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