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小項目”解決了“大難題”

時間:2015-08-06 16:49:0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仲夏七月,驕陽似火。走進崆峒區鄉鎮各村社,一條條水泥路通到了農家,一個個安全飲水工程滋潤民心,一處處文化廣場舞動農村新風尚。

  7月31日,這個對于我們來說很平常的日子,可是在花所鄉段溝村東莊社村民趙榮偉的心里卻顯得格外重要。這天一大早,他和左鄰右舍們就在村口等著打機井的施工隊,心情是分外高興。

  連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老趙看著地里的玉米沒有水澆,心里急壞了!拔覀兇羼R上就有水澆地了。”這是趙榮偉最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靠天吃飯的日子不容易啊,我們這個地方和隔壁村相比,糧食產量總是低。”他簡單的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有水的地方一畝玉米產量在1500斤左右,沒有水澆的地方一畝玉米產量最多400斤。

  站在一旁的花所鄉段溝村黨支部書記雷金平動情的說:“通過‘一事一議’項目的實施,我們段溝村東莊社250多畝地結束了靠天吃飯的日子,村里人心里踏實多了,也解決了多年來的一個老大難問題。

  說起“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大寨鄉劉家、黃家、鎖家三村群眾有他們獨特的感受。位于南塬山溝里劉家、黃家、鎖家三村,是典型的“兩山夾一溝”地形條件。在2010年以前,三村群眾走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土路上,苦不堪言。

  路通了,心也通了。”大寨鄉鎖家村村民馬存友告訴記者,“一事一議”項目就是好,不但給我們把路油了,小康屋也蓋成了,現在的日子越過越有滋味。

  2011年的時候,我們村的路還是土路,逢下雨村民出不去回不來,大家心里著急啊。”大寨鄉鎖家村村支書楊富貴告訴記者,2012年我們通過村民“商議”、黨員代表提議”、村兩委“審議”、村民代表大會“決議”,最終硬化了劉、黃、鎖公路13公里,而且還通上了公交車,真是小項目解決了大難題。

  記者從相關資料上獲悉,“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制度是農村稅費改革后,國家解決農村公益事業建設資金難題的惠民之舉,“建什么、怎么建”都是老百姓說了算。崆峒區2010年被省上確定為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自主試點后,該區照村級“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程序,先由村委會或村民代表提議建什么項目,再召開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進行表決。由群眾選舉代表,對工程進展、工程質量、財務支出情況進行全程監督,并定期公示了財務、進度、質量等數據,逐步形成了快速高效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新機制。

  據了解,崆峒區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開展5年來,累計完成工程總投資19237萬元,其中農民籌資及以勞折資8285萬元,村集體投入資金429萬元,捐助等其他投資646萬元,申請上級財政獎補資金6417萬元,區財政配套3460萬元,共建成硬化路、公廁、文化廣場、水利工程等各類村級公益事業項目410個。

  “今年我們批復新建項目92個,總投資達到了4052萬元。截止7月底,已建成各類項目72個!贬轻紖^財政局項目辦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切實解決了山區群眾行路難、吃水難、公益設施建設難等問題,現如今“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真正成為了一項實實在在的民心工程、效益工程和德政工程。

  通訊員 張國輝 朱元軍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