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病亡,因家境困難從不吃早點幾年沒喝過牛奶
“瘦高個”楊昕文苦日子中堅持大學夢
身穿校服、腳穿布鞋的楊昕文在打工期間休息。
一米八零的個頭,體重卻只有51公斤,“營養(yǎng)不良”四個字刻在身上。肅州區(qū)豐樂鄉(xiāng)考生楊昕文因家境困難從不吃早點也從沒喝過牛奶,在父親亡故后學會了干農活,高考后為籌學費打農工。今年高考中,他考得442分,填報志愿時選擇了內蒙古科技大學、長春工業(yè)大學等院校。
父親病亡,兄弟上學步步艱
酒泉市肅州中學考生楊昕文家住肅州區(qū)豐樂鄉(xiāng)二壩村一組,他們一家4口的生活,多年前就因地少且貧瘠、他和哥哥上學而困難,2014年1月,父親因患骨癌離世,使得一家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記者面前的楊昕文,仍然穿著大多學生們都不愿在校外穿的校服,沒穿襪子的雙腳上蹬著一雙褪了本色的布鞋。楊昕文告訴記者,從小到大他大多時候都穿媽媽做的布鞋,在學校時穿新布鞋,在家穿縫縫補補的舊布鞋。楊昕文身高一米八,體重卻只有51公斤,由于營養(yǎng)不良,他經常會感冒,自己也記不清曾經暈倒過多少次了。
記者了解到,肅州區(qū)豐樂鄉(xiāng)二壩村一組地處祁連山腳下,土地貧瘠且經常缺水,農民收入低微。楊昕文一家,又是這個村貧困人家的代表。據二壩村村支書楊孝年介紹,楊昕文父母種植的9畝耕地,每年種些制種玉米,年收入四五千元,前些年他的父親楊廷明在鄉(xiāng)政府食堂做廚師,每月有1000多元工資,供養(yǎng)兩個兒子上學、維持一家4口的生活還勉強過得去,可是,楊昕文的哥哥2011年考入蘭州理工大學,這兩年楊廷明看病治療,這個家負債累累。
楊昕文和哥哥自從上初中開始就住校,兄弟倆在學校的伙食費每周不超過80元。楊昕文說,他到現在也不知道那些飲料的具體價格,因為他從來沒有買過飲料喝。高中三年期間,他也從沒喝過牛奶,高考前,媽媽買了一箱牛奶,讓他帶到學校補補身子,可他已經喝不習慣了,沒有往學校拿。楊昕文告訴記者,他從來沒有吃早點的習慣。
這樣的苦日子,楊昕文覺得已經習慣了,除了在節(jié)假日幫著媽媽做家務干農活,他想通過學習改變現狀,為實現大學夢而跌跌撞撞地堅持著。今年高考中,他考得442分,填報志愿時選擇了內蒙古科技大學、長春工業(yè)大學等院校。他告訴記者,機械工程和電子科技專業(yè)是他比較喜歡的,但選擇這些學校和專業(yè)更主要的原因是便于就業(yè)。
為籌學費,跟隨母親打農工
記者采訪期間,沒有見到楊昕文的母親,這位吃苦耐勞的母親,除了侍弄自家的幾畝薄田,利用所有的農閑時間打工,楊昕文說,媽媽想盡快掙錢還外債,也是為了他和哥哥能按時交上學費。
高考后,母親想讓兒子休息幾天,做好準備上大學,可楊昕文覺得自己應該做點什么,于是跟著母親在附近農家打工,主要是在別人家的玉米地抽天穗。這種活不算很累,但須耗時,在烈日下每天堅持近10個小時,對于身單力薄、營養(yǎng)不良的楊昕文來說不是件易事,但他不忍心母親太累,一直堅持著,每天也能掙100元工錢。
7月28日,楊昕文又感冒了,一個人在家休息,但他沒有到醫(yī)院去看病,也沒有吃藥。他說這樣的情況經常有,稍微休息一下就扛過去了,休息一天還得去打工。
高考結束后,楊昕文向學校申請了助學貸款,得知本報助學活動正在尋訪資助對象,他分別通過豐樂鄉(xiāng)政府、肅州區(qū)教育局和肅州區(qū)委宣傳部報名,希望得到資助,減輕媽媽的負擔。
院子里的幾間土木結構平房已經成了危房,楊昕文對記者說,他最大的心愿是盡快完成學業(yè)工作,幫媽媽翻新一下房子,讓媽媽能夠住得安穩(wěn)些。提及媽媽,楊昕文的眼睛有些濕潤,言語幾度哽咽。
文/圖本報首席記者董開煒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