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跳出河谷 向西開放 :“四版規劃”繪就蘭州“雙城”時代

時間:2015-08-10 11:17:3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資料照片

  日前,國務院批復甘肅省政府,原則同意《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這意味著備受關注的蘭州市“四版規劃”正式通過“國檢”,上升至國家層面。同時,也標志著蘭州由此邁進“雙城”時代。毫無疑問,《總體規劃》為蘭州的未來發展描繪了一幅壯美畫卷。

  規劃先行。對于一個地區和城市的發展來說,規劃不僅是大綱,更是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發展的必須遵循和“標尺”。《總體規劃》明確提出,將逐步把蘭州建設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西部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區的科學發展示范區,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名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設施完善、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城市。

  《總體規劃》對市域空間的布局提出,形成“雙城五帶多點”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雙城,即主城蘭州中心城區和副城蘭州新區;五帶,依托交通廊道形成五條主要城鎮發展帶;多點,五條城鎮發展帶上的形成各級重點城鎮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在很多人眼里,《總體規劃》是剛性的東西,比較籠統。但此次“四版新規”卻有著鮮明的特點。即:城市功能由傳統工業城市向區域性現代化中心城市轉型;產業結構在中心城區由以重化工業為主向以現代服務業為主轉型,其他產業向蘭州新區和園區集中;城市建設由工業城市向生態宜居城市轉型;城市空間由河谷盆地向盆地外圍拓展跨越;城市結構由河谷單中心城市向區域多中心城市轉型;城市規模由200平方公里向400平方公里跨越;規劃理念由注重技術向注重公共政策轉型。

  把蘭州建設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

  《總體規劃》明確提出,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為契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結構調整和城市職能的拓展提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高新技術產業,提高城市創新能力,突出蘭州在西部大開發和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重要支撐作用,加強中心城區和蘭州新區建設,實現蘭州市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總體規劃》提出的發展目標是:保持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穩定、快速發展,力爭把蘭州建設成為國家向西開放的戰略平臺,西部區域發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區的科學發展示范區,歷史悠久的黃河文化名城,經濟繁榮、社會和諧、設施完善、生態良好的現代化城市。

  《總體規劃》就蘭州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動力創新戰略:拓展傳統產業,提升現代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構建石油化工產業、能源和新能源產業、裝備制造產業、有色冶金升級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文化旅游產業、特色農產品深加工產業等八大主導產業。促進發展方式的轉變。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產業升級;加快發展民生服務業,完善城市服務設施,促進城鄉市場繁榮健康發展;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加快以區域樞紐為中心的交通和物流設施建設,努力打造西部區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著力培育發展新型業態,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旅游業,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節點城市、西部旅游名城和黃河文化名城。

  二是空間拓展戰略:促進中心城區集聚中心職能,推動蘭州新區承載產業基地,推動大型產業基地(尤其是西固石化產業)向蘭州新區轉移。加強中心城區與蘭州新區的協調發展,促進中心城區人口疏解、產業用地優化,調整功能布局,加快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增容擴區,實現區域中心職能的有序聚集。加快蘭州新區的發展,在承接中心城區產業轉移的同時,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通過產業先行、以產業的發展帶動城市建設,實現產城共融,建成現代化新區。在空間開發和新區建設中堅持開發與保護并重,充分考慮水土資源的承載能力,合理確定開發范圍和開發強度,保護已有生態治理成果和生態環境。

  三是城市安全戰略:強化城市安全保障,構建國家生態屏障加強城市公共安全。加快安全生產技術保障體系建設,避免重大危險源對城市發展構成威脅。積極推進西固石化產業搬遷,同時加強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和重大事故隱患的防治。穩步推進荒山整治,防范地質災害。構建區域生態安全格局。保護林地資源和特色景觀資源,維護城市綠色生態廊道,加強外來入侵物種防控,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城市生態綠地的系統性,保證城市發展的生態空間。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進廢棄資源循環利用。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深化黃河、湟水等流域和城市內河水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改進企業燃料結構,減少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

  四是社會發展戰略: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注重社會公平,統籌城鄉就業,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努力緩解城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的趨勢。加快中心城區和蘭州新區發展,在全省人口布局、協調城鄉人口結構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加快蘭州新區舟曲移民安置區的建設,妥善解決移民的安置、生活和就業。加強社會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平和社會福利保障機制的建設,合理布局公共服務設施,提高農村地區公共服務設施水平。合理布局居住用地,妥善安排各類保障性住房用地,促進住房保障制度的建設。

  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將達275萬人

  我們注意到,《總體規劃》將蘭州定位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同時,對于蘭州的城市規模也給予了明確。

  《總體規劃》提出的人口規模是:2020年蘭州市域總人口為500萬人。其中,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275萬人。用地規模: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建設用地面積為250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面積90.90平方米。同時,對城市開發邊界,劃定規劃期內城市開發建設的集中區域邊界,防止城市無序蔓延。劃定中心城區城市開發邊界范圍741平方公里,蘭州新區、其他縣城、外圍獨立組團、各鄉鎮開發邊界按照上位規劃要求,在各自總體規劃中劃定。

  《總體規劃》還就規劃的范圍和層次予以了明確。市域:蘭州市市域行政區劃范圍面積13085.6平方公里。規劃區范圍為:蘭州市市轄的城關區、七里河區、安寧區、西固區和紅古區;永登縣的連城鎮、河橋鎮、樹屏鎮、秦川鎮、中川鎮,皋蘭縣的什川鎮、忠和鎮和九合鎮,榆中縣的城關鎮、和平鎮、定遠鎮、金崖鎮、夏官營鎮、高崖鎮、甘草店鎮、連搭鄉、馬坡鄉、小康營鄉、清水驛鄉的全部行政區劃范圍;永登縣的上川鎮和龍泉寺鎮、皋蘭縣的西岔鎮和水阜鄉的部分地區。規劃區總面積5810平方公里。其中,永登縣的秦川鎮和中川鎮的全部行政區劃范圍,永登縣的樹屏鎮、龍泉寺鎮和上川鎮、皋蘭縣的西岔鎮和水阜鄉的部分地區為蘭州新區規劃范圍。

  另外,《總體規劃》提出的中心城區的范圍為:蘭州市區行政轄區內的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四區的部分地區,以及榆中縣的和平鎮、定遠鎮和皋蘭縣的九合鎮的部分地區,面積688.9平方公里。

  蘭州是服務“一帶一路”戰略重要節點城市

  《總體規劃》就蘭州的城市性質和職能給予了明確。《總體規劃》提出,蘭州是甘肅省省會,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

  就蘭州的城市職能,《總體規劃》提出:國家向西開放的重要物流基地和絲路文化交流展示基地;西部重要的石油化工、能源儲備基地和轉運樞紐,重要的裝備制造業基地和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承接東中部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西部重要的有色冶金產業基地,重要的基礎科學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術等研發生產基地;西部重要的綜合性交通樞紐、現代商貿物流中心、金融與科技服務中心和多民族文化交流與旅游服務中心;甘肅省政治、經濟、文化、科研和教育中心。

 《總體規劃》從大處著眼細微處入手

  其實,對于普通市民來說,《總體規劃》很遠,也很近。遠的是規劃所注重的是未來,而近的則是規劃決定和影響著每一位生活在這座城市的市民。因為這座城市的一座橋梁、一片林地、一個廣場、一個車站、一個游泳池、一所幼兒園……都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市民的日常生活。

  《總體規劃》對于蘭州的城市空間和發展方向予以了明確,可謂是涇渭分明。拓秦川——北部秦王川方向是蘭州城市的首要發展方向,逐步向北部蘭州新區搬遷西固重化工業,并通過交通廊道建設與沙九地區荒山整治,共同打造重要的區域產業走廊;延榆中——東部榆中方向是蘭州城市的重要發展方向,依托和平、定遠的區位優勢,主要承載城區的高新產業和教育培訓等職能的疏解,與東部榆中縣城聯動發展;升紅古——西部紅古方向,依托集裝箱中心站的建設,通過河口南地區的用地整理,承接面向青藏的物流產業,并帶動沿線地區的傳統產業整合與升級;優什川——東北部什川方向,結合黃河、什川鎮的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都市旅游,帶動沿黃河兩側的村莊整治。遠景與青城鎮、白銀市區共同打造區域黃河旅游走廊;疏三片——以黃河的景觀資源為依托,以西固重化工業搬遷為契機,通過推進功能疏解與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城關、安寧、七里河和西固三大城市核心組團的現代服務核心功能和特色文化底蘊;育兩山——保護南北兩山生態環境,加快地質災害防治和生態環境恢復項目的建設,嚴格控制南山城市建設,加強北山開發建設項目的管理。

  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總體規劃》中,不僅對于城市性質和職能、規劃的范圍和層次、人口規模,以及空間和發展方向予以了明確,同時還對與廣大市民息息相關的產業發展、城市綠地與景觀風貌控制、文化遺產保護、城市道路與交通、環境保護、市政基礎設施,以及城市防災體系建設等予以明確。

  藍圖已然繪就,前程更加美好。時代賦予了我們見證和書寫歷史的機遇,美妙的藍圖更需要有人為之努力奮斗,需要我們秉持科學發展的理念,牢固樹立規劃意識、責任意識,扎實工作,勵精圖治,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大蘭州一定會走進廣大市民,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蘭州更會讓蘭州市民引以為豪。

  專家解讀:蘭州邁入“雙城”時代

  “國務院日前批復了《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這不僅意味著備受關注的蘭州市‘四版規劃’已上升至國家層面。同時,也標志著蘭州由此邁進‘雙城’時代。”8月7日,蘭州市城鄉規劃院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賈云鴻這樣說。

  規劃就是旗幟,是城市建設的大綱。此次《總體規劃》的獲批,無疑是蘭州城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它不僅標志著蘭州的城市建設被納入了國家層面,且具有法定效力。同時,也意味著蘭州人俗稱的“四版規劃”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與肯定。因為只有省會城市和重要城市的規劃才會被納入國家層面進行審批。

  蘭州城建史上,曾經歷了三次《總體規劃》審批,但這次的審批與前三次有明顯的不同。應當說,前三次的《總體規劃》都沒能跳出蘭州“盆地河谷”的制約,而這次的《總體規劃》在市域空間的布局中明確提出,蘭州要形成“雙城五帶多點”的城鎮體系空間結構,這里的“雙城”是指:主城蘭州中心城區和副城蘭州新區。這也就意味著蘭州將由此邁進了“雙城”時代,將與北京、上海、廣州等發達城市一樣,有了主城區和副城區。

  我們注意到,《總體規劃》將蘭州定位為西北地區重要的工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城市。對于其中的緣由,賈云鴻認為,如此定位不僅明顯提升了蘭州在國家戰略中的地位,而且高度契合了“一帶一路”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毫無疑問,在國家向西開放戰略中,蘭州將會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承擔更加重要的使命。當然,這也將為蘭州加快發展,縮小與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提供戰略機遇,蘭州也將有望成為推進西部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總體規劃》對于蘭州的城市職能有六個方面的論述。賈云鴻認為,這充分說明《總體規劃》對于蘭州的城市職能有明確的定位。同時,從另一個方面充分肯定了近年來蘭州在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歷史文化傳承、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建設、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績。

  其實,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城市的人口規模,無疑是其最具代表性的指標了。《總體規劃》提出的蘭州人口規模是:2020年蘭州市域總人口為500萬人。城鎮人口達到425萬人,城鎮化水平達85%。其中,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275萬人。

  對此,賈云鴻說:“蘭州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不同,如此人口規模可以說是數量與質量并重,兼顧了城市人口的總體發展水平和人口素質提升兩個方面,有利于做大做強,進一步發揮蘭州在國家向西開放戰略中的城市功能。”隨著蘭州“四版規劃”的實施,蘭州主城區的服務功能將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和完善,而石油化工、裝備制造、生物制藥等產業也將會繼續向蘭州副城區轉移,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賈云鴻坦言,隨著國家“三規合一”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的實施,規劃真正成為一座城市建設和管理的依據和龍頭。《總體規劃》的實施將有效破解河谷制約蘭州發展,使蘭州真正走出“盆地外面找空間”的尷尬局面,極大地拓展蘭州的城市發展空間和產業布局,促進蘭州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發展。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