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八月,記者走進重點貧困村之一的臨夏縣馬集鎮柴墩嶺村,氣候涼爽宜人,與臨夏市區的酷熱形成鮮明對比。沿著通暢的水泥道路,藍天白云下,村莊掩映在花紅柳綠之中,新落成的村辦公樓十分搶眼,村子巷道、房前屋后干凈整潔……感受到的是村莊的生態美麗和父老鄉親臉上洋溢著的幸福安詳。
柴墩嶺村位于馬集鎮西南部的山區地帶,是臨夏縣大夏河流域重點特困村之一。村內溝壑縱橫,梁峁起伏,山高坡陡,地形復雜。全村共有11個村民小組,467戶,2270人,耕地2022畝。據鎮政府去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柴墩嶺村年人均純收入2200元,其中貧困戶223戶,貧困面達51%。在州縣新一輪扶貧工作的精神指引下,馬集鎮吹響了扶貧攻堅戰的號角。村黨支部書記馬德明告訴記者:“通過實施以民生改善、道路硬化、村級辦公場所改善等為主的精準扶貧項目,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現在我們村的基礎設施已經得到很大改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一步,我們將發動群眾,因地制宜,發展勞務、畜牧養殖、布鞋加工,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我們馬集鎮柴墩嶺村經濟基礎底子薄,貧困人口多,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任務非常重。我們搶抓柴墩嶺村被列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村的大好時機,按照省州縣提出的最新要求,勇于擔當,以一種敢啃硬骨頭的精神,一步一個腳印,扎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早日幫助貧困村群眾拔掉‘窮根’,摘掉‘窮帽’。”馬集鎮黨委書記馬福德說。
“要想富,先修路。”我們走在通暢路上,感慨萬千。依山盤旋而上的山路平整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雛形已成。馬德明介紹,今年,我們村兩條道路列入通暢項目,總長5.5公里。投資76.5萬元的村委會至尕地灣1.53公里道路硬化項目正在抓緊建設。“通過通暢路項目,對鄉村主要道路進行了硬化,使全鎮鎮村道路硬化率達100%,村社硬化里程達到53.9公里,村社道路硬化率為73%,使村與村之間相互貫通,連成一片。”馬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謝紹凱告訴記者。村民馬如才說:“以前我們村里只有幾條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別說是出村,就連出門都很難;自從修起了水泥路,出行不再難了,解決了大家出門難的問題,我們打心眼里高興。”“以前下雨后村里的路泥濘不堪,都不敢走人,自從政府給我們修了路,我們再也不怕下雨天出門了。”行走在馬集鎮的山山峁峁,聽到最多的,就是村民們對修建農村公路的稱贊。
沿著通暢路,我們來到由西藏自治區甘肅臨夏商會出資5萬元進行危房改造的馬石子家,四間新修的磚木瓦房映入我們眼簾,與之前的舊房子形成了鮮明對比。馬石子高興地說:“感謝黨和政府,是黨和政府讓我們住上了現在這么好的房子,心里特別高興,以前的危房自己住著都很害怕,心里很不踏實。”村委會負責人馬德明說:“以前晚上一下暴雨就祈禱,怕村里幾個貧困戶家的危房受不了暴雨侵襲而發生意外,現在全村危房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再遇到下暴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了。”馬德明高興地說,全村有危舊房124戶,已實施36戶,其中包括縣上相關部門落實30戶,社會幫扶6戶。截至目前,主體完工25戶,正在建設11戶,還有94戶危舊房有待解決。據了解,全村投資23萬元,對村委會進行改造;大門改造已完成15戶,正在改造79戶;按2米寬標準硬化巷道1.3萬米,改造圍墻85戶,1725米;馬集至柴墩嶺村道路主干道渠道邊溝襯砌正在建設……
道路通了,新家搬進去了,如今的柴墩嶺處處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勤勞樸實的柴墩嶺人民伴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鏗鏘節奏,正以昂揚的姿態,邁開大步走向美好的未來。(記者 尹始學 張志強 實習記者 婁小倩)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