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藍天 碧水 綠地 “四版規劃”繪制靚麗金城

時間:2015-08-17 16:32:3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資料照片

  拆除鍋爐

  脫硫設施

 

 

  修剪綠植

  黃河風情線、濕地保護、企業出城入園、大氣污染防治……身居蘭州,人們都能切身感受到近幾年城市的發展和變化。國務院批復《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中明確提出,將我市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這將使這座絲綢之路上的節點城市,再次煥發青春活力,變得更為靚麗多姿。

  有限空間制約城市發展

  我市是“一五”期間國家確定重點建設的12個工業中心城市之一,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能源電力工業基地。在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裝備制造等主體較為完善的工業體系。兩山夾一谷的特殊地理環境使得黃河谷地成為城市的發展重點,但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城市的發展要素不斷聚集在黃河谷地,有限的空間資源無法滿足城市發展,進而制約了城市的發展,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帶來了困擾。

  近年來,我市堅持人口、環境、資源協調發展,推進土地、水、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加強污染防治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市大氣污染治理以改善城區空氣質量為目標,大力推廣使用天然氣等清潔能源,積極進行爐窯灶清潔能源改造,加大重點工業污染源治理力度,強化重點污染企業和污染源監管。堅決關停、限產一批污染嚴重的中小企業。鼓勵工業企業在穩定達標排放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治理,堅決淘汰工藝落后、污染嚴重的生產能力。進一步加大對工業廢氣、燃煤污染、機動車尾氣、二次揚塵和餐飲業煤油煙污染等的整治,實施“油改氣、煤改氣”環保項目,控制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實現了有監測優良天數記錄以來最多的優良天數。

  在水環境綜合治理方面,我市進行了雁兒灣污水處理廠、西固污水處理廠、鹽場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的改造提升,建設沙井驛、彭家坪城市污水處理廠和提升泵站,鞏固提高城市污水全收集、全處理能力。實施黃河一、二級水源地保護及治理項目和農村居民安全飲用水工程。固體廢物、噪聲污染治理及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推進城市和農村垃圾等固體廢物和醫療垃圾等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啟動農村清潔工程。實施縣區級標準化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及收運設施建設工程和鄉鎮污水處理工程。

  全市扎實推進以節能、降耗、減污、增效為目標的清潔生產和水資源循環利用,圍繞工業窯爐改造、區域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等十大節能工程,加快再制造業產業發展,推進廢舊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等進行專業化修復,形成“資源—產品—廢舊產品—再制造產品”的循環經濟模式。建立完善建筑節能管理制度體系、綠色交通體系、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形成以社區回收站為基礎、集散市場、分揀加工、拆解中心為核心,骨干企業為龍頭,加工利用為目的,面結合、三位一體、規范高效的城鄉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加快實施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工程,提高中水回用率。推進太陽能光熱、光電和地源熱泵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領域的應用。

  協同推進人居舒適度逐年提升

  建設局:全力改建污水治理穩步推進

  目前,我市污水污泥處置工作深入推進。西固污水處理廠、鹽場污水處理廠投入運行;雁兒灣污水處理廠已正式投入商業運行;管網工程已基本完成。實施排水防澇和軌道交通建設配套管網改遷工程,完成鹽場加壓站改造、沙井驛泵站提升泵站及配建管道工程。黃河蘭州城區段南北兩岸污水溢流口截流工程、雁灘地區污水管道完善及南河道截流工程正在進行前期工作,完成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調整和“兩票合一”工作。啟動污泥處置場建設工程,污泥無害化處置項目已完成可研報告及初步設計編制工作并已取得環評批復。

  西熱東輸工程已累計完成主供熱管道敷設2×60公里、熱力站65座;完成市上下達近郊四區2噸以上燃煤鍋爐改造任務233家3852噸。實施未供暖建筑改造130處91.35萬平方米。出臺《蘭州市居住建筑供熱計量收費改革攻堅方案》,積極實施供熱計量改造。建筑領域節能減排穩步開展。加快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步伐,完成省上下達我市321.28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任務。啟動40棟公共建筑能耗動態監測平臺建設,積極申報綠色建筑設計評價標識,4個項目已取得綠色建筑設計評價,8個項目已報省上評審。

 

      2012年以來,我市把治理蘭州市大氣污染作為重大民生、普惠民生、公平民生的政治工程來抓,拉開了蘭州市大氣環境治理的整體戰攻堅戰的序幕,逐步建立起具有蘭州特色的治污機制。今年,我市圓滿完成了六大燃煤電廠和西北鐵合金等一批重點工業企業的煙氣深度治理,全部達到了新的排放標準;實施了89萬平方米未供暖樓院供暖改造;完成了全市121家加油站和76臺油罐車油氣回收治理;對城區869.6蒸噸燃煤小鍋爐進行了集中整治;對3000余家餐飲企業強制性推行清潔能源和油煙治理;在冬季采暖期,對三大電廠和蘭石化分公司持續實行“四限”和“一察三測”;各縣區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建立了網格長、網格員、巡查員、監督員“一長三員”制度,實現了全覆蓋管理、全天候巡查、全方位監管。

  通過工程減排、結構減排、管理減排等舉措,我市27個納入國家“十二五”總量減排目標責任書考核的污染減排項目和納入全市“十二五”污染減排工業治理項目提前一年完成。尤其在2012年國務院批復設立國家級蘭州新區后,我市按照“3+8”的發展模式,積極推動主城區重點企業向外轉移,加速“出城入園”搬遷工作,全面促進我市產業布局和城市結構的調整優化。

  全力開辟劉家峽第二水源,預計2016年底建成投運,屆時我市將徹底結束蘭州市單一水源的歷史,確保全市人民喝到更加健康安全的飲用水。

  成立西北首個公安環保分局,建立了環保、公安聯合環境執法、無間隙協同辦案機制。建立排污權交易平臺,探索并構建規范的排污權交易減排模式。引入無人機航拍取證技術,在實現我市環境監控無盲區、“零死角”的同時。將重點項目建設審批進入政務大廳,開通綠色通道,進一步簡政放權,大幅增加縣區環保部門審批權限,為建設項目能夠盡快辦理前期手續,促進項目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自2013年起,我市城市月度和年度排名均退出全國空氣重污染十大城市行列。好的空氣質量使廣大市民增強了歸屬感、認同感和幸福感,許多人由過去一到冬季出去“躲污染”,到現在邀請朋友“游蘭州”,共享清新空氣和美麗藍天。

  工信委: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外遷給市區騰地

  結合國家和省政府落后產能淘汰計劃,全面完成淘汰落后產能任務。去年完成國家下達蘭州立祥紙業有限公司等3戶企業4條生產線的落后產能淘汰任務。其中,鐵合金生產企業1戶,落后產能1.2萬噸;電石生產企業1戶,落后產能5萬噸;造紙企業1戶,落后產能2.2萬噸;同時,積極引導工業企業向蘭州新區拓展。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107戶企業啟動實施出城入園工作,其中72戶企業向蘭州新區拓展搬遷,35戶企業啟動向遠郊縣區搬遷。另外,為緩解城區環境壓力,實現鑄造及熱加工產業轉型升級,我市將近郊四區鑄造、鍛造、熱處理、電鍍熱加工產業和相關配套產業向蘭州新區(黑石川)循環經濟產業園集中轉移。目前,全市涉及的78戶鑄造和熱加工企業中有32戶企業參與組建了“蘭州聯合鑄造有限公司”,由該公司總體實施鑄造和熱加工企業搬遷改造項目。

  園林局:見縫插綠追求綜合效益最大化

  隨著城市建成區面積不斷擴大,留給城市綠化發展的綠地嚴重不足,在緊促的綠色空間內,我市充分利用現有的園林種植資源,追求園林綠地綜合效益最大化;見縫插綠,從過去單一平面的設計模式中走出來,調整綠化種植模式,結合城市道路、停車場、河堤護坡、墻面、屋頂等,發展立體綠化,提升城市綠化層次,提高城市的綠化覆蓋率,充分合理地利用城市綠地資源。

  如在城市綠地建設中,合理的配置植物種類,采用“喬、灌、地被”混合的復層種植模式,加大喬木在園林景觀中的種植比例,提高城市綠化覆蓋率,盡可能多的增加城市綠化量。加大了對“林蔭停車場”的綠化改造力度。軟化停車場內路面,增大覆蓋面積,解決機動車露天暴曬的問題。使用環境友好型材料作為黃河風情線沿線部分河段的生態型駁岸的主要材料,保持原有水生生態環境不被破壞,凈化水質。充分發揮“垂直綠化”、“屋頂綠化”的作用,將其納入今后城市可持續發展綠化建設中。在原有城市綠化建設的基礎上,努力增幅擴綠,盡量避免大型城市綠地改造和景觀設計,保護原有的綠化成果,大力發展節水型園林綠地,保護城市水資源,逐步實現園林由耗水型向節水型轉變。

  在城市可持續發展過程中,如何實現清潔能源的合理利用,減少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問題。我市在現代園林建設中,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水力等清潔能源。白塔山公園通過建設太陽能路燈實現全園主景區節能照明,實現公園綠地照明花費“零投入”。

  專家解讀發揮自身優勢打造青春金城

  蘭州市城鄉規劃院高級工程師、國家注冊城市規劃師賈云鴻說,不可否認,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在給社會帶來巨大經濟效益的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負面影響,諸如環境惡化、土地供應不足等等,這使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經濟發展與城市化絕不能以犧牲環境和浪費資源為代價。因此,“四版規劃”中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城市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對策。

  賈云鴻認為,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城市,就是通過中心城市的發展來帶動周邊廣大地區,統籌人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處理好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發展的戰略引領作用,強化以資源環境為前提、以城市特色為主題,以區域協調和城鄉統籌發展的理念來帶動城市發展。

  建立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城市應該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全面規劃,周密設計。城市規劃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規劃的浪費是最大的浪費。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城市必須有科學而全面的包括經濟、社會、生態的總體發展規劃、宏觀戰略安排和城市定位。它要體現經濟與自然的協調配合,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社會文化的融合、人的本性的全面發展。城市規劃必須遵循的一個重要思想是,人類必須在城市環境系統總體平衡所允許的范圍內,更新現有城市和建設新的城市。二是調整城市產業結構與布局。產業發展是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它關系到城市定位和城市整體發展目標。應該將控制與分散結合起來,嚴格限制嚴重污染的工業產業在市區內發展,將大量的工業遷入園區。工廠拆遷讓出的土地多用于增加綠地,改善居所和周圍環境。將產、學、住有機地結合,形成“環境友好型城市”的模式。三是要貫徹節約的原則。建設節約型社會、節約型城市、節約型政府、節約型社區、節約型企業是當前的緊迫任務,也是長遠利益所在,必須放在重要的位置。

  賈云鴻談到,為了實現規劃提出的目標,我市要充分利用中心城區周邊的可利用環境空氣容量,逐步實施中心城區內污染較重且布局不合理的污染企業搬遷、置換;充分利用城市西北部環境空氣容量大的特點,鼓勵工業企業跨出河谷盆地向蘭州新區發展,緩解中心城區環境壓力。

  藍天、碧水、綠地,這是人們對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一座城市未來發展的方向。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