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香,兩根香,我把巧親戚接進莊。一根繩,兩根繩,我把巧親戚迎進門
隨著民間乞巧活動的開展,近日的晚霞湖畔熱鬧非凡,到處都飄揚著婉轉優美的歌聲。
在為數眾多的乞巧隊伍里,姜席初級中學乞巧研習所興趣小組的學生們組成的乞巧隊伍十分引人注目。“這支隊伍是由從小學剛升到初中的學生組成的,有20人,年齡平均在12歲左右。”指導隊伍練習的姜克尚老師說。
她們從小就開始參加乞巧活動,很多的乞巧歌舞都會,但是以前參加的是各自村莊舉辦的乞巧活動,比較零散,而此次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讓她們體驗更加規范的乞巧活動。”
在向記者介紹的同時,姜克尚拿出了一本名為《千年乞巧情神秘女兒夢》的校本教材。翻開教材,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西和乞巧民俗文化活動的淵源和乞巧的程式等。
“這是我們學校專門為學生編制的乞巧文化教材,通過課堂教學,把乞巧文化較完整地傳授給學生。”姜克尚說。
就教材編輯出版的具體情況,記者采訪了姜席中學校長李元曉。
讓乞巧文化走進校園是我們一直在做的一項工作,也是我們近年來探索努力的方向。”李元曉說,“教育是文化的主陣地,在傳承文化方面無疑占主流地位,學校教育對于乞巧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具有重大意義。因此,我們不斷嘗試探索,經過幾年的努力終于取得了成效。2013年,學校組織成立了乞巧興趣小組,讓學生們有組織地實地體驗較為完整的乞巧活動。2014年,在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千年乞巧情神秘女兒夢》一書出版,并開始走進學生們的課堂。李元曉告訴記者,《千年乞巧情神秘女兒夢》的出版發行,通過收集整理、挖掘研究,讓民間乞巧元素更加規范化系統化。既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市縣領導的大力肯定。
2015年,應實際需求,姜席中學將這本書再校再版,又出版發行了3000余本。”李元曉說,這本書不僅僅是學生的教材讀物,還成為了遠道而來的客人、旅客了解西和民間乞巧活動的重要材料。
據記者了解,在姜席中學的帶領下,現在,姜席鎮的各個學校都通過教材的方式把乞巧文化帶進校園,并成立了自己的乞巧興趣小組。
我們還專門成立了課題小組,并把課題小組發展演變成研習所,通過挖掘整理研究,對乞巧文化批判性地接受,創造性地傳承。”李元曉介紹道,目前,姜席中學已有20余名老師參加課題小組,研究課題50個。<我們希望,通過學校的力量,讓學生們真正理解乞巧的意義,讓她們更加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也希望相關方面加大對乞巧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力度,助力乞巧文化做大做強!”李元曉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