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甘肅日報報道(記者 左玉麗 王睿君)竹林深處,一只大熊貓媽媽扭著圓圓的屁股,邁著標準的“八字步”,東聞聞、西嗅嗅,悠閑地沿著竹林小道“散步”。突然,左側山坡下的竹子叢中探出了一個圓圓的小腦袋,原來是一只大熊貓寶寶,只見它抬起左腿,努力地想爬上坡,卻因坡太陡、腿太短沒能成功;聰明的大熊貓寶寶斜著身子,“扒”在坡上,抬起右腿“挪”了上去,然后一扭一扭地追媽媽去了……這不是動畫片,而是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紅外相機拍攝到的大熊貓野外活動視頻。
近日,白水江保護區管理局收回了二季度野外紅外相機中的影像資料,驚喜地發現,在碧口、讓水河、劉家坪、丹堡河、白馬河、大熊貓繁育中心等6個保護站點布設的紅外相機,全部拍攝到了大熊貓的“野外生活照”。
除了大熊貓媽媽帶寶寶“散步”的鏡頭,“大熊貓自娛自樂在雪地里打滾”“‘大熊貓先生’為爭搶配偶被打得頭破血流”等精彩“劇情”,也在紅外相機中“上演”。
去年10月至今,白水江保護區已40余次拍攝到大熊貓野外活動影像,其中包括70張照片和35段視頻。此外,紅外相機還拍攝到羚牛、金絲猴、藏酋猴、血雉、黑熊等國家級珍稀野生動物照片4000余張、視頻800余段。
據了解,占地18.3萬公頃的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之一。數據顯示,目前我省共有野生大熊貓132只,其中白水江保護區內種群數量最多,達到110只。
近年來,白水江保護區加大對天然林的保護力度,采取“專業管護與全民日常管護相結合”的辦法,把保護、監測、科研有機結合起來,全力保護白水江大熊貓棲息地。
監測數據表明,白水江保護區內自然環境持續好轉,大熊貓活動范圍逐漸擴大,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呈現出不斷擴張之勢。
“我們發現大熊貓活動范圍不斷下移,由原來的海拔1800米下降到海拔1600米,直觀地說明大熊貓棲息地保護成效顯現。”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袁峰曉說。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