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建龍頭、帶基地、興產業、富農民的基本思路,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草畜、制種、蔬菜、糧油為主的四大支柱產業基本形成,糧經草比例達到26:66:8。引導種植業向制種、蔬菜產業發展,積極與中種、正大、德龍、金源等制種單位和宏業、甘綠等脫水菜廠聯系,發展訂單田、合同田,2004年落實制種玉米25290畝,蔬菜6500畝,其中以甜椒為主的脫水菜5000畝,食用菌、中藥材500畝。畜牧業發展堅持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模式,以建成的優質牧草基地7500畝為依托,養殖專業社和養殖大戶為龍頭,通過舉辦賽牛羊會,給農戶提供貼息貸款等措施,促進全鎮草畜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全鎮建成各類養殖專業社24個,培育養羊5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450戶,養牛5頭以上的450戶,養雞500只以上的260戶,養豬100口以上的210戶,建成柏家溝、新新、城西閘等各類綜合養殖場8家,全鎮畜禽總量達到70.9萬頭(匹、只)。林果業發展堅持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的原則,結合退耕還林、渠道建設和農田改造,完成以馬均、東閘、朝元、四號為主的退耕還林1182畝,完成了甘民公路大滿過境段15.8公里綠色通道任務,栽植新疆楊木3萬株,國槐400株,以村社主干道和新修渠道兩旁植樹為重點,營造農田林網800畝。
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極爭取黑河節水項目和日協項目貸款資金,完成了城西閘、新新、柏家溝、新廟、李家墩等村支斗渠襯砌25公里,田間配套32公里,新打機井3眼;爭取國家投資60萬元,完成了新廟、湯家什、李家墩等6個村1521戶的人畜用水工程;投資200多萬元的8000畝中低產田改造項目順利通過市、區兩級驗收。全鎮農田林網配套2.6萬畝,初步構筑了高效節水現代農業示范區的新框架。道路建設步伐加快。積極爭取資金100萬元,完成了26公里村主干道路的沙石鋪墊,瀝油照面,特別是馬均、新廟、李家墩等村16公里油路照面已全面完成投入使用。爭取投資25萬元,完成了湯家什汽車站和新新、柏家溝等四個村村通汽車站的主體工程。
二三產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鎮政府積極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實施商貿強鎮戰略。積極招商引資,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非公有制經濟,使全鎮二三產業呈現出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至2004年底,全鎮骨干企業達到23家,個體工商企業260多家,形成集建筑、建材、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維修、汽車運輸業為主的企業群體,從業人員達到5000多人。依托小城鎮,發揮區位優勢,積極鼓勵群眾發展商貿服務業,已初步形成了南片鄉鎮商流、物流、信息流集散中心。
小城鎮建設已具雛形
以改善生產,生活環境為突破口,以繁榮集鎮商貿流通活動為載體,開展了大規模的舊城拆遷和基礎設施建設,拆遷面積達1.52萬平方米,完成3公里的上水、2.3公里的下水、3.6萬平方米的集中供暖,5公里的鎮村油路罩面。先后投資800多萬元,建成了張掖三中教學樓、大滿中心法庭辦公樓、水管處辦公樓、城西閘一社連片20戶的小康商住樓,整修2000平方米的市場一處,建造露天舞臺一座,更新四街一路的道壓石2000多塊。至2004年底,全鎮共建成二層以上樓房28座,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小城鎮環境不斷改善。在鎮機關單位和鎮區主干道兩旁花壇內栽植國槐800棵、松樹260棵,刺梅1200株,風景綠籬3萬株,鎮區綠化面積達1800平方米,小城鎮逢八趕集達到400多戶,參與趕集的人達到8000余人。
教育狀況
黨建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加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以深化三級聯創和雙培雙帶等活動為目標,以創建六好鄉鎮黨委和五好村黨支部為栽體,2004年先后建成五好村黨支部6個,大力加強家庭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以及文明單位、文明村、十星級文明農戶雙文明戶創建評選活動,建成文明單位4個,文明村21個,十星級文明農戶820戶,雙文明戶486戶,利用五一七一十一等節慶日開展豐富多彩的、喜聞樂見的、健康向上的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全鎮人民文化生活極為充實。計劃生育工作全面步入規范化管理軌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進一步提高,先后被市、區授予文化鄉鎮、衛生之鎮文明鄉鎮、全區社會治安模范鎮、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六好先進鄉鎮黨委等榮譽稱號。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