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風滿地沙,?
有風不見家。
?……
沙丘壓良田,?
流沙埋莊園。?
小麥種三遍,?
只收二三斗,?
拉著妻兒去逃荒,?
餓死戈壁喂老鴉。
……
解放前,一首流傳瓜州一帶的民間歌謠,記錄了祖祖輩輩瓜州人民對大風與生俱來的恐懼無奈。
這就是瓜州的生態環境,有眼淚,有辛酸,還有饑餓和貧窮。
瓜州,古稱“安西”,地處河西走廊西端,酒泉市境內,早在四千年前,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自古以來就是東進西出的交通樞紐,古絲綢之路的商賈重鎮。
這里,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因了大風,瓜州素有與北美風庫、北歐風庫、極地風庫齊名的“世界風庫”之稱。
翻開塵封的歷史,我們發現瓜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人類與風沙搏斗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這可以說是“天命勝人志”還是“人志勝天命”的悲壯抗爭,決死搏殺——
北周時期,瓜州和敦煌之間存在了600多年的廣至縣被風沙吞噬;
唐朝,人們想在原廣至縣廢棄的土地以東繼續開發,最后連人帶莊稼一起被大風吹走;
……
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瓜州人主動出擊,變防風為用風,使風變廢為寶,馴服駕馭這匹狂蕩不羈的野馬,一直是幾代瓜州人的愿望。
1998年,在距離縣城8公里的戈壁灘上建起了一座30多米高的測風塔,這為風電大規模開發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
2006年3月,瓜州百萬千瓦風電場一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始動工建設,總投資8.3億元,瓜州縣風電大開發從此拉開了序幕。
大風起兮云飛揚。
從“世界風庫”到“風電王國”,這不僅僅是瓜州兒女的福音,也是甘肅人民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橫亙十年的時空,莽莽瓜州就是一部演繹著懼風、用風的浩繁巨著。
哪堪回首風電路
“疏勒”一詞,最早起源于西域的疏勒國,含有“水濁”之意。
發源于祁連山脈西段托來南山與疏勒南山之間的疏勒河,是河西走廊三大內陸河流之一,它像一個醉酒的漢子,搖搖晃晃跌跌跘跘地從西北流經肅北縣的高山草地,貫穿大雪山,過昌馬盆地,出昌馬峽,至瓜州雙塔堡水庫以下為下游。
這條母親河,她養育的紅柳是最堅韌的植物,無論自然環境多么惡劣,它們都與風沙抗爭,守護者瓜州這片土地。
這里年平均降水量45.3毫米,蒸發量卻高達3140.6毫米。
古人說,瓜州的風是魔鬼的兵器,無堅不摧。在瓜州的歷史上,記載最多、最詳實的資料就是風的故事。這里每年平均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刮7級以上的大風,從唐代至今的1200年間,這里共有37座城池被風沙埋壓,變成了廢墟。
從地形上說,這片戈壁與天山山脈、祁連山山脈、阿爾金山山脈以及疏勒河谷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喇叭狀”地形,形成氣流“狹管效應”。
改革開放前,瓜州縣對清潔能源的利用,僅有榆林河小型水電站。由于科學技術滯后,利用風力發電,當時還是個神話。
瓜州縣是甘肅省風能儲量最大的地區之一,據氣象部門最新評估結果表明,瓜州縣風力資源量大質優,風向穩定,風能密度高,無破壞性風速,風能資源可利用面積近一萬平方公里,年風能資源可開發量2000萬千瓦以上,且瓜州縣區域地勢平坦開闊,集中連片開發面積大,交通便利、臨近電網,具有開發建設大型風電場的優越條件。
甘肅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決策。
2006年3月,瓜州百萬千瓦風電場一期10萬千瓦風電項目開始動工建設,總投資8.3億元,瓜州縣風電大開發從此拉開了序幕。
隨著我國第一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酒泉市的交通運輸、金融、通訊等產業,開始發展壯大,典型的當屬瓜州縣,因為在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一期工程的516萬千瓦裝機中,瓜州占74%。
2007年,省上提出了“建設河西風電走廊,打造西部陸上三峽”的戰略規劃和構想,使瓜州縣風電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瓜州全力實施“風電強縣”戰略,唱響了打造“風電王國”的大風歌。
瓜州人民變風害為風利的夢想正在變為現實。
九月,走進河西走廊,走進瓜州,藍天白云,映襯著那一排排不停旋轉的白色風車,一望無際的戈壁空闊、干凈、靈動,格外壯觀。
打造風電產業航母
我國風電起步于30多年前,但真正快速發展卻是近十年,尤其是“十一五”期間迎來了“井噴式”發展期。這十年來,我國培育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風電市場。
2014年,中國風力發電量達到1534億千瓦時,而核能發電量是1306億千瓦時。盡管風能已經超過核能,但仍缺乏能源改革和系統靈活性。這意味著,要在短期內取代煤電將是非常困難的。來自全球風能理事會的一份報告指出,中國需要對其電網運營以及電力市場進行一次改革,以使可再生能源取代煤炭。
九月,當站在被稱為“世界風庫”的瓜州風電場上時,直徑幾十米長的風電裝備葉片,在大風的吹動下,不停地轉動著。
風,已變成了低碳時代最寶貴的發電資源,不再讓大戈壁的人望而生畏。
由中電酒泉風力發電公司所建的一座安裝了200臺風力發電機、15萬千瓦的風電場,已經并網發電。這座20平方公里的風電場里,每臺風機上的葉片,被風吹動一圈,就產生0.2元左右的效益。
隨著國家清潔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瓜州縣作為酒泉風電基地的主戰場和核心區,緊緊圍繞“搶機遇、暢通道、興產業、搭平臺、優環境”總體發展思路,積極搶抓國家推進“一路一帶”沿線經濟發展戰略機遇,順“風”飛揚,追“風”崛起。
截至目前,國家五大發電集團在內的17戶新能源開發企業落戶瓜州,已建成風、光電場30個,安裝各類風電機組4214臺,完成風電裝機645萬千瓦,光伏裝機120兆瓦,累計發電304.9億千瓦時。
一片片白色的風車唱著一首首獨特的風之歌,縈縈繞耳間。
建造陸上三峽,讓世界隨風舞動。
多年來,瓜州充分利用風能資源,變劣勢為優勢。如今,瓜州縣風電場建設如火如荼,一排排矗立在戈壁灘的“白色風車”,巨大的槳葉“隨風起舞”,正將生生不息的大風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清潔電能。
乘著風的翅膀騰飛
瓜州似乎就是為風而存在的。
同一首歌。不論四季如何交替,不管歷史如何變遷,曠日持久的大風,像一把鼓滿了風的沖鋒號,長年累月聲嘶力竭地吹著。
吹斷了大漠孤煙。?
吹皺了長河落日。?
昔日橫行肆虐的西北風成為造福當地百姓的“聚寶盆”。瓜州當地人自豪地說,瓜州正在由“世界風庫”變為“風電之都”,F在全縣像這樣的風電場就有20多個,瓜州縣由此被評為2009年中國新能源產業百強縣。
為充分開發利用瓜州“世界風庫”、“太陽之域”風光資源,“戈壁瀚!蓖恋刭Y源,近年來,瓜州縣委、縣政府立足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世界風電之都”、全國清潔能源基地、全國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示范縣,把加快風光電等新能源產業發展作為富民強縣的主要抓手、主導產業,搶抓機遇,擴容增量,創新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引領全縣經濟跨越發展的首位產業。
目前,風電一期、二期第一批項目建設完成風電裝機645萬千瓦,占全市風電總裝機76%,占全省風電總裝機61.4%。
同時,為搶抓“一帶一路”戰略發展機遇,打造“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瓜州縣還立足優勢,創建千萬千瓦級新能源示范縣,電力外輸與就地消納并重,全力爭取電網建設,加快高載能產業培育,為新能源持續發展積極拓展容量空間。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5年5月18日,作為全國第一條大規模輸送新能源電力的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的正式獲批,開工建設,標志著瓜州縣將成為西北地區重要的電力輸出中心,同時也使得瓜州縣新能源產業順利實現跨越式發展。
據介紹,為加大風電調峰外送能力,瓜州縣還積極規劃引進裝機容量4×100萬千瓦常樂電廠建設項目,并確定為酒泉—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電網支撐電源點,同時積極規劃光伏、光熱電站,利用已建成風電場空閑區域及送出條件,規劃設置風光互補項目,培育壯大光伏產業,形成了風光電為主、火電配套的能源發展格局。
瓜州風電經過多年持之以恒地努力,如今,已走上了強勢崛起、快速發展的良性軌道,發展綠色經濟,已成為瓜州當前乃至今后幾十年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
瓜州幾代人夢寐以求的變風害為寶藏的夙愿已變為現實。
因了大風,瓜州,如同一只鴻鵠,正乘風展翅高飛。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