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銀區(qū)四龍鎮(zhèn)北部有一座宏大巍峨的剪金山,據(jù)先人傳言,它的原名叫百花山,百花山因何改名為 剪金山呢?說起來還有一個仙女和凡夫喜結(jié)良緣的美麗傳說哩。
很久以前,百花山上四季蒼松翠柏,林木繁盛,流水淙淙,云霧繚繞。每到春暖花開,百花爭艷,彩蝶紛飛,到處鶯歌燕舞,是一處人間仙境。
山青水秀,有仙更靈。據(jù)說,百花山的山神非常靈驗(yàn),人們便在山上修了廟宇,求神問吉。當(dāng)時有一個秀才,姓崔名文瑞,會州崔家莊人氏,因家境貧寒,便來百花山焚香敬神,靠打柴度日,奉養(yǎng)老母。閑瑕之時,便吟詩作畫,給艱難的生活帶來些樂趣。
其時正值王母娘娘的四女兒四仙姑不堪忍受天庭的寂寞,私自下凡,來到百花山賞月游玩,自由自在,不愿再回天宮。對崔文瑞的一舉一動,四仙姑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深深傾慕他的英俊,勤奮與善良,頓生愛慕之心。一日,文瑞上山砍柴,四仙姑便化身落難女子,有意與文瑞相遇,哭訴其家破人亡的不幸遭遇,使文瑞深感同情,便將女子領(lǐng)回家中,二人談心會志,作畫賦詩,互幫互敬,久而久之,相愛日深,便擇定吉日完納秦晉之好。二人男耕女織,一家人和和樂樂,生活幸福無比,當(dāng)?shù)匾彩秋L(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
后來,值勤天將發(fā)現(xiàn)四仙姑私自下凡,稟報了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便暗令手下天神搗鬼,使剪金山一帶大旱三年,收成可憐,餓死不少百姓。山上林木枯死,山也變成了和尚頭。連文瑞家也揭不開鍋了。文瑞便向當(dāng)?shù)匾患腋粦敉鯁T外借糧。這王員外平素看似仁義,其時心地歹毒,他根本不想把糧食借給文瑞這樣的窮人,反生邪念,欲將美麗的四仙姑占為己有。四仙姑得知怒火頓起,便化身王員外義女前往,才借得一斗糧食,救濟(jì)鄉(xiāng)親。說來奇怪,員外家的糧倉從此一掃而空。王員外買通州令,以偷糧為名,將文瑞抓捕關(guān)進(jìn)牢獄。次日,狂風(fēng)四起,天日無光,值勤天將又來摧促四仙姑返回天宮,四仙姑知道若不順應(yīng)母意,文瑞定遭不測。于是駕云火燒了監(jiān)牢,救出丈夫文瑞,然后遽返天庭。當(dāng)文瑞返家只見老母,不見了四仙姑,老母涕淚交加,文瑞四顧,只見桌上留下一紙字條,上寫:
妾本天宮女,痛憾緣無終。
母喚聲聲急,灑淚道珍重。
文瑞看罷,方知愛妻乃四仙姑下凡,出門急追,無奈天宮高遠(yuǎn),文瑞一介凡夫,只有一遍又一遍呼喚。此時人去屋空,只覺天旋地轉(zhuǎn),悲凄無比。他連滾帶爬來到百花山最高處,仰望蒼芎,拜了又拜,哭了又哭……
會州知府將監(jiān)獄失火,人犯文瑞逃走之事上告圣上,時宋仁宗在位,差包拯查辦此事,包大人明察秋毫,發(fā)現(xiàn)文瑞文武雙全,有將相之才,便奏明圣上封為將軍,后人為紀(jì)念文瑞,在百花山上修得將軍廟一座。
四仙姑下凡,借糧救災(zāi)的故事廣為流傳,人們崇拜仙姑,尊為圣母。宋天圣元年,上至官宦,下至百姓,人們捐集錢物,大興土木,重建山場,興修四圣母廟宇。相傳,當(dāng)時大量木料磚石運(yùn)抵山下,因山勢竣峭,無法將建廟材料運(yùn)上山頂,正在躊躇之際,忽然在一夜之間,人們驚奇地發(fā)現(xiàn),各種物料整齊地堆碼在山上了,人們又見各家的牛馬渾身汗水淋漓,在山腳下飲水吃草。原來皆因四圣母所施神力相助。暗中驅(qū)駛牛馬馱料上山,從此百花山因四圣母顯靈而名揚(yáng)天下。
又傳,四圣母有一把神剪,能逢兇化吉,置于百花山鎮(zhèn)山,歲月流逝,地殼變遷,百花山留得剪刀形山體,人們又將百花山改稱"剪金山",沿用至今。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