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崇信訊(通訊員:李斐、王晶)近年來,崇信縣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探索推行窯洞生態養牛模式,將廢棄閑置的“舊窯洞”變為促進增收的“聚寶盆”,走出了一條“肉牛養殖、飼草轉化、畜肥還田、助農增收”的生態循環產業發展新路子。截至三季度末,全縣牛飼養量達12.02萬頭,出欄量達5.22萬頭。
一是盤活閑置資源,窯洞養牛“活綠生金”。聚焦“一心、兩翼、三片區”紅牛產業布局,充分利用農村閑置宅基地,集中改造閑置土窯洞1700孔,建成窯洞生態養牛示范點22個,示范帶7條,飼養紅牛6800多頭,戶均增收2146元,“窯洞養牛”模式登上2023年全國高考地理試卷。
二是堅持草畜融合,紅牛產業擴量提質。按照“以種促養、以養帶種”生態種養模式,大力實施“糧改飼”項目,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戶擴大飼草種植規模,建成飼草加工企業2家,年加工轉化玉米秸稈30萬噸以上。深入實施“萬千百十”擴繁工程,創建紅牛產業強鎮2個、養牛專業村6個,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43個,培育規模養殖大戶1238戶,發展10頭以上分散養殖戶2900多戶。
三是突出種養循環,畜肥還田增產增效。積極推廣“畜禽養殖-糞污處理-果蔬種植”循環利用模式,建成九功紅牛繁育場、黃寨恒盛等有機肥生產線4條,年加工生產有機肥7000多噸,全縣43戶規模化養殖小區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到82.5%。
四是注重延鏈補鏈,產業動能持續壯大。加快紅牛產業全鏈式發展,培育平涼紅牛鏈主企業8家、鏈員企業8家,牛肉屠宰、加工、銷售企業4家,打造企業自主品牌5個。全面推行“國有公司+農民專業合作社+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農戶”產業發展模式,推行“托管代養”、“寄養代繁”等養殖模式,引導農民參與產業發展,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