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魯家溝鎮---安定區魯家溝鎮的概況

時間:2015-09-19 16:16:1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知名人物及主要成就

    陳亞利(曾用名陳偉)籍貫為魯家溝鎮太平村,經過個人的不懈努力成為山西省優秀青年企業家,一個融匯東西方文化元素精準表達唯美空間創意的設計界精英,一個憑借思想和智慧成功創造最佳商業模式的業界典范。創立的陽光裝飾設計工程公司引領創意、生活藝術化的浪漫主張定義,其在山西省裝飾設計業界享有不凡地位與實力,是一家集裝飾設計,工程施工、材料配送、后期配飾的大型企業。主要從事豪宅,大型工裝、酒店、辦公樓、電力建設的設計與施工。公司員工120人,年產值1.2億元,經山西省工商局核準注冊已取得國家正規資質的明星企業。

  魯家溝鎮太平村新農村建設紀實

    魯家溝鎮太平村位于定西市區以北40公里處,定靖公路橫貫而過。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459戶1715人。流域面積為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42畝,人均5.1畝。現已逐步形成了馬鈴薯、畜草、勞務、旱作農業四大支柱產業,四大產業互為依托、互為鏈條,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經濟發展鏈。2011年人均純收入4500元。

    太平村自然條件艱苦,十年九旱,這里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而年蒸發量卻達到1600毫米。30年前缺水少吃的太平村人赤腳走的是泥土路,吃的是能苦死蛤蟆的苦咸水,如今,這里的人一出門就是筆直的柏油馬路,家家戶戶吃上了香甜的自來水,沼氣引進了各家的廚房。太平村率先在全區注冊了"金定""新大坪"馬鈴薯品牌、申請注冊了"魯太緣"牌小雞蛋商標并通過了農業部產品產地認證、"魯家溝特色烤羊肉已申請到國家專利。太平村也成了全市遠近聞名的蛋雞養殖專業村。曾先后被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全省農村先進黨支部"、"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在新農村建設中,太平村按照中央、省、市、區各級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抓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突出產業建設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為載體,扎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一、以農民增收為目標,優化經濟結構,實現富民強村

    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馬鈴薯、畜草、勞務和現代旱作高效農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民增收。馬鈴薯種植面積由2000年的人均不到0.5畝穩定在現 在的4畝以上,全村面積穩定在5000畝以上,形成了產、銷、供一體化的專業市場,實施品牌營銷戰略,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收入1000元;畜草產業特別是養雞業從無到有,在能人的帶動下,成為支柱產業,由2000年的2戶1400只發展到現 在的169戶30萬只,人均從養雞產業中收入1500元;種植全膜雙壟溝玉米3500畝,人均從旱作農業中收入1000元;勞務輸出工作基本形成規模,人均從勞務產業中收入500元。現已逐步形成了馬鈴薯、畜草、勞務、旱作高效農業四大支柱產業,四大產業互為依托、相互推動,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經濟發展鏈條。

    二、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牢固樹立項目發展觀,近 年來,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爭取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竭盡全力改善了人居環境。先后籌集資金50多萬元,建成占地面積625平方米,建筑面積370平方米、框架二層結構的太平村村級綜合服務樓和前進的太平扶貧開發成果展覽展廳;籌集20多萬元建成養殖協會辦公樓;爭取到70戶、投資158萬元的易地搬遷項目,建成地下排水渠道1200米,完成集中供水主管道2公里,完成二縱三橫三條主干道2公里;建成投資70萬元的太平村"五保家園"項目;投資22萬元完成成村1公里街道安裝路燈25盞;投資100萬元的太平村環境治理項目,建成年處理能力達5000噸的雞糞無害化處理廠,垃圾集中填埋場1處,投放垃圾箱60個;爭取20多萬元建成健身廣場和燈光球場一處。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全村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三、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十分注重村級基層建設。一是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切實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加強制度建設。規范了村級重大問題決策程序,制定了村社干部考核、值班制度、村級重大問題、重大財務開支匯報審批和集體決策制度等各項制度。三是注重后備干部培養。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組織實施了后備干部儲備工程,儲備了一批村級后備干部隊伍。四是重視發揮老干部、老黨員作用。堅持定期通報情況、參加重大活動、走訪慰問等制度,經常召開老干部座談會,不定期走訪慰問貧困黨員。有力地提高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增強了黨員干部服務"三農"的能力,使之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強勁動力。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