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靖安是取人民生活安定之意,于解放初命名的。解放前屬打拉池公社所轄,解放后為靖遠二區(打拉池)管轄鄉之一,1952年劃歸靖遠第八區(賈寨柯區)管轄,1958年成立靖安公社,1983年農村體制改革后成立靖安鄉,轄新城、陸合、五星、新合、三星、開龍、新豐七村,1990年由于山區群眾移民搬遷,又成立靖坪村,現轄8個村,56個村民小組,2916戶,1.4萬人,其中回族村民小組1個,回族人口125人,其余均為漢族。
地理環境
地勢南高北低,海拔1900-2665米,平均海拔2200米,處黃家山、興堡子川東南部的山川地帶。氣候干燥,溫差較大、干旱多風、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平均降雨量184mm左右,年蒸發量2400mm左右,平均氣溫6.4-8.8℃,日照時數2700小時左右,無霜期約160天,作物生成期大致200天。
農業發展
靖安鄉由于自然條件較差,十年九旱,災害較多,農業生產必展緩慢,群眾生活比較困難。鄉黨委、政府根據靖安山川結合的實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積極調整農業結構,夯實農業基礎設施,抓住有利時機,積極實施退耕還林,發展種養殖業。在種植業方面:大面積種植地膜洋芋,增加農民收入;引進推廣"寧杞1號,寧杞2號"枸杞種苗,枸杞種植達到8200畝,枸杞育苗400多畝,年收入4800萬元。養殖業方面:以發展普通灘羊和小尾寒羊雜交為主的舍飼養羊,現年發展舍飼養羊600戶,增加羊只12000多只,雞飼養達到3萬多只,豬存欄達到達到1萬多頭。生態建設方面:搶抓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到2005年可發展退耕還林60000余畝,年收入960余萬元。
社會事業
靖安鄉以抓項目為主,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新建開龍、新豐西處人飲工程;新建村辦公陣地8處,建筑面積400m2;新建校舍1200m2,徹底改造了新豐、開龍、三星、陸合、五星、新合舊社等小學危房,整修鄉村道路39公里;修建洪水河橋1座;修建新合小提灌1處;新修梯田2040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