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石門鄉主要是山路,鋪石路,沒有一條柏油平坦的路,教學水平落后,全部是依賴外出掙錢維持,煤礦,建筑工地作為依托。蒼蒼大地,氣息焉在,濃厚的懷舊風存在,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有著名的泰和山,哈思山,兩大原始森林,濃密茂盛的松柏,山林有野雞,飛狼,金臉兔等保護動物,還有野菜蕨,苦等香菜。
現有有一首詩詞代之:《石門頌》
幾千年古風,石門并開成。連綿無草石山,清泉甜,艱路哭不變。
山羊大棗揚名,哈思泰和靈,回首百轉間,思苦笑后生。
哈思山脈-泰和山
哈思山位于靖遠縣北部,呈西北——東南走向,群峰巍峨,山巒逶迤,氣勢磅礴,雄偉壯麗。它北臨黃河,南連興堡子川,綿延百余里,儼然一道天然屏障,橫峙祖國西北大地。在其支脈松山、太和山、大峁槐山之上,履蓋著大面積茂密的原始森林,駐足遠眺,但見郁郁蔥蔥,景致綽約,仿佛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突兀眼前,誘人遐思,令人神往。若身臨其境,只見古樹參天,灌木叢生,蒼松翠柏,挺拔俊秀,清風襲來,林濤陣陣。哈思山林區不僅是縣境內稀有的原始森林景觀,也是甘肅省面積較大的水源涵養林,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
自漢武帝時代起,著名的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寧夏進入甘肅靖遠境內,曾穿越哈思山西渡黃河,進入河西走廊。歷史上有名的北卜、大口子、小口子等黃河古渡口,以及聞名于時的古驛站哈思堡就在其北麓。這里發現了為數不少的漢唐墓葬,保存有唐代古城、明代長城及烽燧等遺址,出土了大量文物。哈思,是蒙古語“玉”的意思。
哈思山主峰大峁槐山海拔3017米,為境內第一峰。在其東側便是雪山,因山頂積雪深厚,常年不消,遠遠望去,銀光閃爍,蔚為壯觀,有“雪嶺堆銀”的譽稱,為靖遠古八景之一。康熙《靖遠志》記載:雪山,在北一百二十里,西距黃河,南接分水嶺。峰巒層列,巖壑橫峙,松柏嚴茂,鳥獸蕃庶,積雪冬夏不消。遙望清嵐素霧,亦一方之名勝也。明朝嘉靖三十三年(1554)及三十五年(1556)侍御蘇州人宋賢、詹理閱兵靖遠黃河邊,曾游此山,題詩紀勝。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