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市州快報 > 隴南市

【林下經濟綻新姿】成縣龍鳳山林場:林下經濟鋪就綠色致富路

時間:2025-05-19 23:14:3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小春點擊:

中國甘肅在線成縣訊 五月的成縣宋坪鄉貓川村,山巒疊翠,草木蔥蘢。在龍鳳山林場的密林中,成片的淫羊藿舒展著油亮的葉片,苦參、重樓、白芨等中藥材在樹蔭下蓬勃生長,一幅“林中有藥、藥中有景、景中致富”的生態畫卷徐徐展開。作為林下經濟發展的示范點,龍鳳山林場通過“國有林場+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創新模式,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新路徑。

nEO_IMG_圖片1.jpg

生態賦能:讓“綠色家底”變成“富民資本”

龍鳳山林場轄區森林資源總面積56.84萬畝,其中國有林面積28.85萬畝,集體林27.71萬畝,森林覆蓋率76.4%,是成縣南部重要的天然生態屏障。在全縣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開展后,林場轉變發展思路,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和濕潤的氣候條件,在龍鳳山林場毛川林區創建了林下經濟示范點,示范點主要由縣級林木種質資源圃和林下中藥材種植示范點兩部分構成。

“我們堅持保護森林資源與適度經營開發相適應,利用喬木林下的散射光和腐殖土優勢,發展中藥材種植,既保護了森林生態,又激活了土地效益。”龍鳳山林場場長賈建民介紹。林場先后建成350畝林下中藥材示范基地,引進淫羊藿、苦參、白芨、重樓等17種適生品種。同時建設了毛川林木種質資源圃,包括珍稀樹種收集區、綠化樹種收集區、鄉土樹種收集區、經濟果樹收集區、花灌木區五大區。目前,資源圃共收集移植成縣喬木樹種87種1884株,各類花灌木13種1060株涉及58科92屬,形成了“上層林木參天、中層藥草繁茂、下層生態循環”的立體林業格局。

目前,示范基地已帶動貓川村及周邊40余戶農戶參與種植。

nEO_IMG_圖片2.jpg

三產融合:從“單一種植”到“多元發展”

在中藥材種植初具規模后,龍鳳山林場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構建“種植+旅游”的復合型發展體系。

境內尖山子省級森林公園山奇林秀,風光宜人,動植物資源豐富。主要景區有甸山、高峰水庫、金蓮洞、大云寺、石門望月、三尖山原生態森林景觀等,其景點各具特色,風光旖旎,近年來成為成縣及周邊區域避暑最佳旅游地之一。當地群眾通過務工、擺設臨時攤點等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收。

依托良好的生態環境和中藥材、苗圃等景觀,林場還開發了“森林康養”旅游線路。每逢春夏,滿目的中藥材花開成海,林間步道、觀景臺及動物救助站里的黑熊、孔雀、鹿等吸引游客前來體驗觀光。

nEO_IMG_圖片3.jpg

農戶增收:從“生態參與者”到“致富受益者”

“以前守著林子沒出路,現在林下種藥比種地強多了!”貓川村村民左輝輝蹲在淫羊藿地里,查看長勢情況。他告訴記者,自家承包地入股合作社,除了土地流轉費、入股分紅,還能通過在示范基地和合作社務工增加收入。“家門口就能掙錢,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宋坪鄉貓川村將村集體經營的982畝林地采取分戶不分林的方式,把收益權量化到戶,以股份形式折算成林票,由村民入股到村集體統一適度經營,提高了集體林地的綜合效益。

“國有林場+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模式激發發展潛力,保障農戶利益。由龍鳳山林場指導村集體股份合作社流轉群眾林地統一經營,發展種植淫羊藿、獼猴桃、板栗、艾草、白芨、五味子等林下產業,并與村集體股份合作社簽訂收購協議,保障產品銷售,進一步拓寬了村民增收渠道。

像左輝輝這樣的農戶,在貓川村不在少數。林場通過“土地入股+勞務用工+收益分紅”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深度參與產業發展,切實形成了種植基地“培育一個、帶動一片”的示范效應。

從單一管護森林資源到林權改制下的適度開發,從“守著青山看風景”到林下經濟蓬勃發展,龍鳳山林場的實踐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眾多的貓川村正以生態為筆、產業為墨,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書寫著綠色致富的新篇章。正如林場人的深情告白:“我們的目標是讓每一片林地都成為‘綠色銀行’,讓老百姓在保護生態中共享發展成果!

楊造順 郭君 安福燕 報道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