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甘肅慶陽鎮原黃土高坡的新生活:林果滿山 五谷豐登

時間:2015-09-24 16:46:2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甘肅慶陽,屬于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區,這里的村民能吃著自家種的糧食、蔬菜、水果,還能用它們換錢來補貼家用。圖為慶陽鎮原縣臨涇鎮的農戶,家里的蔬菜都是產自自家的菜園,串好的辣椒正掛在院子里晾曬。 殷春永 攝


俯瞰黃土高原上的縣城。圖為甘肅慶陽市鎮原縣城。 殷春永 攝

秋分時節,甘肅慶陽黃土高原上漸漸進入蘋果的采摘季。 殷春永 攝

中新網慶陽9月23日電(楊娜 高瑩)“我家住在黃土高坡,大風從坡上刮過。”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曾經是黃土高坡最真實的寫照。對現在生活在這片黃土地的人來說,這首歌似乎不那么準確了,郁郁蔥蔥的樹木阻擋了風沙,大風已經很少再能從坡上刮過。

46歲的張麗萍是甘肅慶陽市鎮原縣臨涇鎮村民,通村公路一直修到她的家門口。新建成的房子鋪著干凈的地板磚。她說,現在路修好了,山上樹也長起來了,很少再有以前那樣的沙塵天氣,農民家里也能像城市里一樣鋪地板磚,干凈、亮堂。

和地面一樣亮堂起來的,還有張麗萍的日子。她和丈夫在外打工9年,2009年回鄉重新修建了現在的房子,回到家鄉,就再沒想過離開,“再不出去了,現在在家日子也好著呢,不出去受罪了。”

張麗萍和丈夫將自己家里的土地,用來種植樹苗和中藥材。丈夫在村子里成立了專業合作社,流轉村民的閑置土地,也種上了藥材和樹苗。臨涇鎮鎮長彭雅宏說,這在鎮里是開創了先例了,這種思想的轉變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作為“中國杏鄉”的鎮原縣,家家戶戶廣栽杏樹已經成為一種傳統。捏杏干、賣杏核,是許多農民家里不可或缺的經濟收入。張麗萍家也不例外,每年杏子成熟,她將杏肉與杏核分離,再晾曬風干,僅杏干就可以收入兩千多元。

而鎮原農村田間地頭生長的金針菜(俗稱黃花菜),也是鎮原人的“寶貝”。鎮原金針菜因其黃土高原獨特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環境,條長色鮮,肉厚味醇,久煮不散,質量在全國名列前茅。它更為鎮原人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張麗萍家的金針菜,每年可以賣到兩千多元,她說,效益好的時候,能掙得更多。

在同村楊玉琴的農家小院里,橘紅的柿子掛在枝頭;一場秋雨之后,秋菊開得更鮮艷。楊玉琴的女兒將一串串火紅的辣椒掛在院子里晾曬,這是從自家菜園里采摘的,“別看辣椒長得不好看,沒打農藥,香著哩。”

和張麗萍一樣,楊玉琴也是祖祖輩輩生活在黃土高坡上的農民。秋季多雨,她要抓緊時間在下一場秋雨來臨之前將院子里的玉米轉移到干燥的地方,受潮之后玉米會發霉,賣不了好價錢。

52歲的楊玉琴每天都是忙碌的,丈夫在外打工,地里種的玉米、糜子、油菜都要她一個人去照料,出嫁了的女兒也會經常回來幫忙。“我還愛種果樹,杏樹、梨樹、柿子樹、核桃樹,我都種著,一來孫子吃果子方便,二來還能賣錢。”

對楊玉琴來說,能吃著自己家里種的糧食、蔬菜、水果,還能用它們換錢來補貼家用,這是最簡單的幸福。她家的地少,可是她還是想騰出一片土地,明年春天種果樹。

“我自己以前買的樹苗不好,現在是縣上給統一配發樹苗,叫矮化樹,肯定能種好。”楊玉琴口中的矮化樹,是鎮原縣統一免費配發給農民的蘋果樹苗。

彭雅宏向記者介紹,這種樹苗樹形矮,每畝土地可栽種90棵左右,相較于之前的喬化樹苗,栽種周期短,三年左右即可掛果,品質好,產量高。農民可以更快地得到收益。

這是鎮原縣鼓勵農民進行產業調整的一項具體措施。彭雅宏說,讓農民獲得穩定的收入,必須要從發展增收產業上入手,“從政策到資金,政府都會給予一定的優惠,做好產業調整的保障工作。”

其實,在鎮原縣,果樹中,蘋果的種植面積最大。當地把蘋果產業作為實施“產業富民”戰略的首選產業,累計種植面積15.2萬畝,其中掛果園面積6.2萬畝,產量7100萬公斤,實現產值2.8億元,純收入1.82億元,為全縣農民人均提供純收入380元,占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的7.5%。(完)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