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沙沃鎮(即">
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上沙沃--甘肅省景泰縣上沙沃歷史概況

時間:2015-09-25 11:00:53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朝陽點擊:

 

   上沙沃鎮位于甘肅省景泰縣中北部,甘、寧、蒙三省交界地帶。東至寧夏、山西,西通河西、新疆,北臨銀武鐵路,與內蒙接壤,南望黃河,距縣城24公里,省道308線、201線及包蘭鐵路在境內交會。
   上沙沃鎮(即原白墩子鄉)原屬紅水鄉,漢、唐、宋、元以來人口稀疏,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境內建紅水堡。清乾隆四年(1739年),皋蘭縣在寬溝駐縣丞一員,紅水歸其管理,乾隆22年(1757年)縣丞駐地遷紅水堡,立紅水分縣。道光年間,紅水分縣遷往寬溝,民國2年(1913年)改為紅水縣,民國22年(1933年)成立景泰縣,屬第三區(永泰)所轄,民國30年(1941年)改為鄉,1952年析置為紅水鄉、白墩子鄉;1955年又合并為紅水鄉,1956年又將白墩子分出成立白墩子鄉,1958年又合并為紅水人民公社,1962年增設白墩子人民公社,1964年又合并為紅水人民公社,1974年將治所由紅水堡遷至灌區三個山,1984年將公社改為鄉,1990年12月15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將紅水鄉劃分為白墩子鄉(駐地三個山村)、四個山鄉、紅水鄉、漫水灘鄉等四個鄉。白墩子鄉政府駐地于1999年8月由三個山遷址上沙沃,2000年6月撤鄉建鎮更名為上沙沃鎮。
   上沙沃鎮(即原白墩子鄉)原屬紅水鄉,漢、唐、宋、元以來人口稀疏,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境內建紅水堡。清乾隆四年(1739年),皋蘭縣在寬溝駐縣丞一員,紅水歸其管理,乾隆22年(1757年)縣丞駐地遷紅水堡,立紅水分縣。道光年間,紅水分縣遷往寬溝,民國2年(1913年)改為紅水縣,民國22年(1933年)成立景泰縣,屬第三區(永泰)所轄,民國30年(1941年)改為鄉,1952年析置為紅水鄉、白墩子鄉;1955年又合并為紅水鄉,1956年又將白墩子分出成立白墩子鄉,1958年又合并為紅水人民公社,1962年增設白墩子人民公社,1964年又合并為紅水人民公社,1974年將治所由紅水堡遷至灌區三個山,1984年將公社改為鄉,1990年12月15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批準將紅水鄉劃分為白墩子鄉(駐地三個山村)、四個山鄉、紅水鄉、漫水灘鄉等四個鄉。白墩子鄉政府駐地于1999年8月由三個山遷址上沙沃,2000年6月撤鄉建鎮更名為上沙沃鎮。
   在景泰縣上沙沃鎮三眼井村老鴉崖上有二十多幅精美的古代巖畫,可識別的圖案有舞蹈狀的人物,鹿、羊、狗、馬等動物,同心圓狀的幾何圖案等等,圖案清晰,造型生動。巖畫是刻畫在巖石上的一種石刻文化藝術,巖畫的內容是古代游牧民族社會生活的反映。景泰縣位于甘肅、寧夏、內蒙古三省交界處,歷史上曾是一個多民族活動的地區,是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南下,青藏高原游牧民族北上的必經之路,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景泰巖畫的發現,為研究古代歷史提供了重要依據,填補了甘肅省巖畫分布地域的空白。上沙沃鎮發現的巖畫與內蒙古陰山山脈狼山地區巖畫和寧夏賀蘭山巖畫風格上非常接近,有可能為同一時期,距今約6000年左右。上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