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鎮文山公園正氣廊
文峰鎮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的隴西縣城東9公里處,總面積257.6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1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3萬人,流動人口約2萬余人。文峰鎮從上世紀90年代建設文峰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始就進行小城鎮的開發建設。多年來,通過國家和省、市、縣的大力支持,通過廣大干部群眾堅持不懈的努力,鎮區建成面積達到5平方公里,占規劃面積的50%,文峰已成為主業突出、特色明顯的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2006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51000萬元,同口徑增長 10.1%;區域內實現財政收入3100萬元,同口徑增長9.8%,農民人均純收入2098元,比上年增加100元。
——文峰是隴中重要的交通樞紐。316國道、定天公路、隴漳公路、隴鴛公路、定隴公路在此交匯,隴海鐵路穿境而過,隴海線二級編組站隴西火車站位于境內。鐵路旅客年流量達120萬人次,居蘭州鐵路局第五位,貨運居第九位。正在建設的連霍高速公路天定段縱貫全境,并在文峰設有出口和監督站,區位優勢進一步顯現。
——文峰是甘肅東南部重要的商貿重鎮。文峰自古為商阜重鎮,隴中“旱碼頭”。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家和省上及周邊許多地市縣在文峰設立辦事機構,派駐企事業單位,使文峰成為甘肅東南部重要的物資中轉站。通過改革開放近三十年尤其是新世紀的發展,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市場交易進一步繁榮,商貿流通業成為文峰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撐。
——文峰是西北重要的中藥材交易集散中心和木材交易中心。文峰曾為全國十大中藥材交易市場之一,黨參價格成為影響全國的“晴雨表”。文峰氣候干燥而又溫潤,極適宜中藥材的貯存,被稱為“天下藥倉”、“西北藥都”。中藥材倉儲量達30萬噸,年交易20萬噸,交易額達5億元。以文峰木材市場、省材料站為主的木材交易,年交易量近100萬立方米,交易額12億元。
——文峰是全省小城鎮改革發展的一扇“窗口”和“試驗田”。始建于1992年的文峰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集商業、工業、鄉鎮企業和市場為一體的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并被命名為國家級鄉鎮企業東西合作示范區。1995年,文峰鎮被省上列為全省綜合改革試點鎮。2006年,被省發改委確定為全省發展和改革試點鎮、被省建設廳確定為全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2008年,國家發改委正式批準為國家發展和改革試點鎮。
——文峰是傳統文化和現代市場文化相交融的“復合體”。文峰是古隴西——豲道置縣之地,鎮南暖泉山發現了仰韶、齊家文化遺址,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歷來又商賈云集,商品意識根深蒂固。這種傳統的經商欲望在現代市場經濟的滲透墨染下,形成了現代文峰人“開放、包容、創新、進取”的主題風格。
沸騰的人流,嶄新的城區,走進隴西文峰,濃濃的現代氣息撲面而來,其形其神有趕超隴西縣城之勢。鎮黨委書記李漢周一語道破:“文峰正以大氣度繪制大手筆,進軍隴原第一大鎮!”道起隴西優勢,很大一部分說的是文峰優勢,公路鐵路四通八達,各類市場紅紅火火,經濟地位獨樹一幟:以占全縣9.26%的人口創造了占全縣12.89%的國民生產總值。立足雄厚基礎,文峰鎮延伸市場,規范流通,強勢推進工業企業,構筑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全面提速。
文峰中藥材市場已有11年的歷史,年交易額達到3億多元。面對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文峰鎮放眼長遠,一方面規范市場秩序,增強服務功能;另一方面,加快硬件設施的改造,向國際標準看齊。建材市場、洋芋市場、糧油市場及小商品城、貨運信息中心、食品一條街等都在建設之中,占地760多畝的市場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靠市場的帶動,文峰人的經營觀念逐步開放,發展思路由流通走向生產,效靈生物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隴西縣穆斯林中藥材加工廠、東盛中藥材有限責任公司等加工企業相繼建成;木材加工、電石、農機修理、化工等也各具規模。全鎮120多戶以加工、流通為主體的個體私營經濟蓬勃發展,每年創造稅收600多萬元。在鎮區東部,1200個日光溫室連成一片,構成了隴西縣最大的設施農業生產基地,每年約有6000萬公斤鮮菜進入市場,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