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負責實施的2015年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甘肅“386199”群體幫扶工程項目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東大灘鄉舉行。
甘肅省科協副主席陳炳東、學會部部長秦博、甘肅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局長蔡強等領導對項目的啟動表示祝賀。武威市政協副主席、市委統戰部部長、市工商聯主席張延保、市委統戰部副部長鄒志堅、民革武威市委會主委俞貴勤對項目的啟動作了安排部署。當天的活動由天祝藏族自治縣東大灘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李發棟主持,武威市統戰部副部長褚中峰代表武威市講話,項目組負責人、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莫興邦介紹項目情況、天祝藏族自治縣縣委統戰部等部門以及蘭州文理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甘肅太昊職業培訓學校、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蘭州石化幼教中心、蘭州慈銘體檢中心等單位以及當地村民、學生近300人參加了此次活動。副會長王成德教授為留守婦女做心理健康講座、學會幼兒心理援助與評估專業委員會專家姚莉為該項目確定的藏族、土族、蒙古族、留守兒童在東大灘鄉學校做心理健康援助活動、該項目醫療組陳亮等6名醫療專家為留守婦女、留守老人做體檢義診活動。
專家姚莉為留守兒童心理輔導
天祝藏族自治縣是周恩來總理命名的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該縣有藏族、土族、漢族、蒙古族等28個民族。全縣的經濟發展和各族人民生活的改善,得到了國家和省上以及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關注和關心。近年來,國家民政部門積極推進福彩公益金購買服務工作,民政部本級在人員培訓、課題研究、助學助殘以及社會福利相關信息系統研發等方面進行了試點;一些地方也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以及支持“公益創投”活動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創新服務供給模式,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服務需求,取得了良好效果。
福彩公益金購買服務,是指遵照福彩公益金的使用規定,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把民政部門直接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一部分福利服務和公共服務事項,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備條件的承接主體承擔,并根據其服務數量和質量,按計劃支付福彩公益金。
項目實施前得到了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科協關注和支持,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關注婦女、兒童、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及其家庭,側重于家庭支持系統和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促使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促進自我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于2015年6月申報了《甘肅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386199”群體幫扶工程項目》。根據《甘肅省財政廳關于2015年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出預算的復函》(甘財社函〔2015〕3號)、《甘肅省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甘民發〔2015〕63號),經省民政廳民間組織管理局初審、評審委員會評審和省民政廳廳長辦公會研究,2015年省級福利彩票公益金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共立項21個,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申報的項目獲得資金支持30萬。
本項目創新性表現在:重點關注婦女、兒童、老人等社會弱勢群體及其家庭,側重于家庭支持系統和社會支持系統的建立,促使他們更好的適應社會,促進自我發展,提高生活質量;項目團隊將動員社區(村委會)、家庭、社會組織等組建服務站,對幫扶對象及其家屬提供專業指導、物質幫扶及其他服務,以達到“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的工作目標;項目團隊有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工作和專業社工等專家組成,重視服務者能力建設和幫扶對象的充分參與,具有示范性和推廣性。
留守婦聯代表領取幫扶物資
目前,隨著中國城市化快速的發展,農村男性青壯年勞動力進城打工的數量劇增,廣大農村留守的婦女、兒童、老人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備受關注,被稱為“386199部隊”,38即留守婦女,61指留守兒童,99指留守老人。截止到2015年1月,全國有6000萬留守兒童、5000萬留守老人和4700萬留守婦女。這就是中國的“留守家庭”現狀,甘肅省留守老人75萬人、留守婦女135萬人,農村占30%,留守兒童70萬人。
甘肅省農村留守婦女人數,隨著大量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農村地區出現了規模龐大的留守婦女群體。為幫助留守婦女更好應對生產、生活、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必須開展留守婦女日常生活關愛活動;以婦代會主任和婦女小組長為骨干,依托婦女之家、婦女維權服務站,聯系留守婦女建立互助組;依托各種種植養殖專業生產協會或合作社,建立留守婦女互助組,帶動和扶持留守婦女發展專項生產創業致富。
甘肅省留守兒童問題方面。伴隨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規模越來越龐大的農村留守兒童群體逐漸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目前農村留守兒童規模大、人數眾多,而且未來幾年農村留守兒童的數量還將繼續增長。留守兒童問題已經伴隨農民工問題成為一個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調查顯示,由于父母長期沒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兒童在生存發展中面臨著突出問題。一是留守兒童生活問題。由于沒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顧,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足,身體健康受到很大損害。二是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兒童農活、家務活增多,學習成績下降,有些還由于厭學等原因逃學輟學。三是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由于親情缺失,兒童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愿意接觸或接觸太少,一些留守兒童表現出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等個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四是留守兒童道德行為問題。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約束,一些留守兒童沒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道德品行,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違法違紀案件呈現上升趨勢。五是留守兒童安全問題。據全國婦聯對12省市農村留守兒童狀況調查顯示,部分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經常受到同學、鄰居的欺負。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強奸留守女童的惡性案件。
留守兒童團體心理疏導
甘肅省留守老人問題。隨著人口流動性的增強,很多年輕人因工作、學習、結婚等原因離開家鄉,留下老人獨守“空巢”,由此也引發一系列問題。為此,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提出一是在老年居住區配建星光之家,并以此為依托組織書法、旅游、戲曲等協會,建立農村為老志愿者服務隊;二是政府對經濟困難的老人酌情給予供養補貼,建立農村老年人基金會,通過慈善活動向貧困老人捐助;三是盡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建立農村貧困老人檔案,力爭把老人的健康問題解決在社區;四是對高齡和行動不便的農村困難老人,通過政府買服務的形式,為他們提供生活服務。
“386199”群體幫扶工程項目的啟動實施,主要由甘肅省心理咨詢師學會組織志愿者為農村留守兒童提供生活陪伴、學習輔導、心理干預和安全保護等方面志愿服務,為農村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代際溝通、精神慰籍、文化娛樂等方面志愿服務,為農村留守婦女提供安全教育、技能培訓、能力提升、關系調適等方面志愿服務。通過為540個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提供物質幫扶,改善其生活和生存條件;通過家庭互動活動,促進成員之間的理解和溝通,為項目幫扶群體發展提供心理支持;通過留守婦女培訓和輔導,提升其生活質量;通過身心健康輔導系列活動,提高幫扶對象的身心健康水平;通過對志愿者能力培訓,提升其服務意識和能力;通過實施項目使社區(村委會)更加關注幫扶對象的生存狀況和幸福指數。
該項目總資金30萬元,9月份項目在定西市渭源縣啟動后,得到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經過前期調研,活動第二站選擇在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東大灘鄉舉行,該鄉距離縣城68公里,境內多為毛毛上緩坡地帶,最高海拔3300多米,屬寒冷高原型氣候,年均降水量400毫米。全鄉8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居住著藏、漢、土、蒙等民族774戶2853人,其中少數民族1449人,占總人口的50.8%,低保戶332戶,其中五保戶40戶,屬天祝藏族自治縣最貧困的鄉鎮之一。該項目當天舉行的活動,為60名留守兒童發放了學習用品并作心理援助輔導,63名留守婦女發放了被褥等生活用品并作身心健康疏導,60名留守老人發放了血壓計、家庭急救包等保健儀器并作身體檢查。幫扶物資總價值5.4萬元,通過項目幫扶,改善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留守老人生活現狀、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