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業:以飼養黃牛、生豬、雞、羊為主的養殖業,是豐望鄉農民家家能干的發展性項目。既能發展經濟,又能培育全鄉區域性支柱產業。近年來,在紅灣、邢來、槐楊、陳馬、南家鋪等村發展黃牛養殖業;磨上咀、徐山、車河等村發展生豬養殖業;并適當在全鄉其他村發展養雞業,戶均每年出售商品豬3-5頭,出售一頭商品畜。2008年磨上咀村陳田田建成了飼養量在200頭的生豬養殖場,輻射帶動了本村及周邊各村養豬業的發展,到2008年底,存欄大家畜6720頭(匹、只),其中黃牛3400頭;驢2120頭;騾1200頭。生豬存欄7176頭;羊存欄734只,雞存欄5.6萬只。形成了以養殖業為主的基地,共有牛、豬、羊、雞的規模養殖戶847戶,使全鄉廣大農民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來源。
工副業:堅持富鄉與富民相結合的原則,在全鄉建設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家庭副業、勞務輸出等工副業項目。到2005年,新建鄉鎮企業3個(即:鄉林牧場、白云石廠、磁鐵礦廠),面粉加工、運輸業、服務業等家庭副業3項。2008年,鄉鎮企業總產值80萬元,比2005年增加583.9%。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豐望鄉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總體要求,采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典型示范、逐步推進和國家投入、鄉村自籌、部門扶持、農民參與的方式,堅持突出重點、統籌兼顧、科學規劃、注重特色的原則,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2006年槐楊村、甘澇池村被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縣級示范村和后進促進村,2007年柏樹村被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一批市級示范村,2008年磨上咀村被列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第二批市級示范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新農村辦公室的精心指導下,全鄉上下進一步統一思想,統一認識,凝心聚力,真抓實干,大力弘揚"寧在苦中干、不在苦中熬"的清水精神,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1、在產業發展方面:一是大力發展以蘋果為主的主導產業,不斷擴大蘋果種植面積。2006年以來,在槐楊、柏樹、磨上咀三村完成蘋果種植面積4100畝,制定了果園管理辦法,加強新植果園管理,確保建園成果;二是在養殖業上,大力調動群眾的養殖積極性,積極引導養殖業發展,把槐楊、柏樹、磨上咀等三村建成養殖專業村,發展養殖戶320戶,規模養殖戶28戶,養殖能繁母豬330頭,育肥豬120頭,年出欄仔豬8000頭以上,實現創收240萬元。
2、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豐望鄉堅持政府引導和群眾參與相結合,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目標,進一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硬化槐楊村村內巷道0.9公里,硬化柏樹村主巷道1.8公里,極大的方便了群眾生活。
3、村容村貌整治方面:圍繞"三清五改"活動,對村莊主巷道占路柴草進行了大規模清理整頓,清理村莊淤泥,拆除違規占路房屋和圍墻。今年共集中開展衛生整治活動3次,重點清理了主街道旁的亂堆亂放,新建了垃圾堆放點,達到了主街道兩側無垃圾、無路障、無柴草垛,院內干凈整潔,
4、新型農民培育方面:2007年以來,豐望鄉利用農村黨員遠程教育網,組織農村黨員進行了8次大規模的集中教育學習,使黨員在新農村建設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同時,在槐楊、柏樹、磨上咀等村建成了農家書屋6家,方便了廣大群眾農閑時間閱讀學習,開闊視野,增強致富本領。
(三)整村推進項目建設進展有序
為了緊抓扶貧機遇,做好新世紀的扶貧開發工作,加快全鄉脫貧致富,盡快實現貧困人口、低收入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在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的指導下,2006年在紅灣村完成了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主要實施了機修梯田500畝,種植馬鈴薯550畝,建冬暖式牛棚108座,飼養黃牛217頭,種養技術培訓750人(次);2007年在邢來村完成了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主要實施了新建果園400畝,種植馬鈴薯350畝,建冬暖式牛棚100座,養牛200頭,機修梯田300畝,種養技術培訓440人(次)。項目總投資227萬元。項目實施后,極大地提高了項目村群眾的經濟收入,進一步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使廣大群眾素質得到明顯提高,科學技術得到進一步普及推廣,產業結構進一步科學合理,基礎設施得到較大改善。
(四)基礎設施建設步伐不斷加快
1、小城鎮建設:2005年以來,豐望鄉實施小城鎮建設,對沿街道路兩側房屋進行了拆遷補償,并為拆遷戶無償劃撥,統一規劃,新建二層結構房屋50間1100平方米;完成主街道水渠砌設1200米,栽植街道行道樹1000多枝,完成鄉中心小學教學樓和鄉中心衛生院門診樓建設。
2、交通道路建設:近年來,豐望鄉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道路建設呈網狀式發展。2003年,鄉上自籌資金,組織全鄉勞力對草豐路進行了拓寬、改道沙礫化;2005年以來,分別對紅灣至后堯、徐山、付崖、槐楊至柏樹等12公里通村路進行了鋪沙;2008年新修了甘澇池至車河通村道路5.8公里,鋪設涵管9道27米。同時,鄉上每年組織勞力,對鄉境內道路進行整修加固,排除安全隱患,確保交通道路暢通和群眾正常生產生活,實現了鄉境出口暢通,村村相通,村組相通。
3、人畜飲水工程及設施建設:豐望鄉處于半干旱山區,人畜飲水非常困難,給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不便。2000年以來,在全鄉十三個行政村,40個村民小組解決人畜飲水水窖工程,全鄉共建水窖2300眼,硬化集雨場6.35萬平方米,投入資金190.5萬元;2005年,爭取水利項目,投資80多萬元,在柏樹村完成了安全飲水工程,解決了全村296戶1401人的飲水問題,緩解了吃水難的局面,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奠定了基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