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南川鄉---鎮原縣南川鄉簡介

時間:2015-09-29 17:26:24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南川鄉位于鎮原縣中南部,東毗屯字鎮,西臨平泉鎮,南界涇川縣,北依城關鎮,地勢呈西南高東北低的斜長形。      

【基本情況】南川鄉轄10個行政村,111個自然村,4836戶,20832人。現有漢、回、藏、瑤、維吾爾族5個民族。      

【自然環境】總土地面積147平方公里,約22.05萬畝,總耕地7.81萬畝,人均耕地3.75畝,山川塬兼有,其中:山地63100畝,塬地5550畝,川臺地9450畝,平均海拔1320米,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9.5℃,年平均降水量450—510毫米,石油、天然氣蘊藏渾厚。      

【歷史沿革】歷史悠久,行政區劃追溯至1940年,國民政府在今南川鄉范圍設名永定鄉,1961年6月改為南川公社,1983年12月又改稱南川鄉,區域既定,沿襲至今。      

【歷史文化】南川鄉文化遺址競展風采,河李村方溝坪枕頭山下郝連墓,俗稱黑天子墳,和平村劉家溝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遺址。民間藝人層出不窮,民間藝術樸實渾厚,也涌現出了康希善、王博如、鄭永軍等許多書畫方面的新起之秀。      

【社會事業】全鄉共有學校14所,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524人,教職工68人;小學12所,在校學生930人,教職工88人,幼兒園1所,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6%。;衛生院1所,衛生技術人員27人,擁有病床42張,醫療器械較為齊全,醫療網絡健全,村級有衛生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13年參合率為99.7%。文化、科技發展較快,鄉文化站現有圖書12000多冊,村級建有農家書屋10處。社會治安防范體系完備,設有治保會13個,治安調解小組111個,治安聯防小組464個,其中工商戶治安聯防小組4個,農村治安聯防小組460個。      

【產業布局】在堅持抓緊糧食生產不放松的同時,按照“草畜、蘋果,苗林、瓜菜”四大產業,初步形成了全鄉草畜、苗林、全膜玉米,塬面蘋果、西瓜,川區蔬菜、麥后移栽荏的產業格局。      

【經濟指標】2013年,全鄉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630萬元,占計劃的86.5%;招商引資540萬元,占縣上下達任務的108%;財政收入完成67.56萬元;爭取無償資金65萬元,占任務的162.5%。      

【鄉鎮企業】東興等賢磚廠建有24門輪窯,年生產標磚900萬塊,實現產值230萬元,太和磚廠建有22門輪窯,年生產機磚800萬塊,實現產值100萬元。宏智新能源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年內完成投資150萬元,年內實現產值300萬元,主要是建設沼氣廁所和秸稈沼氣,是循環經濟推廣項目。      

【2013年工作思路】堅持增收抓產業,發展抓項目,和諧抓民生,勤政抓黨建,集中精力繼續抓好塬面4村新農村示范片帶建設、養殖小區示范點建設、西瓜種植和蘋果栽植;抓好川區瓜菜種植及麥后移栽荏和生態育苗;整鄉發展草畜、全膜覆蓋玉米、勞務;努力破解交通不暢、水資源短缺兩大瓶頸制約,進一步健全信訪維穩工作機制,切實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和諧南川建設。      

【2014年奮斗目標】年內實現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達到3000萬元,財政收入增長10%,達到120萬元,人均純收入凈增350元以上,達到4010元。‘

      

【2013年具體工作】      

1、產業培育。2013年,全鄉落實全膜雙壟溝播玉米面積2.6萬畝,覆膜2.52萬畝,占縣上下達任務2.5萬畝的100.8%。實現糧食增產0.4萬噸,增收800萬元。建成以賀豐至河李、河李經成趙至上莊公路沿線為重點的萬畝秋覆膜示范片帶1個,千畝示范點1個。按照蘋果幼園管理技術規范要求,落實各項管護措施,完成原蘆、成趙兩村700畝蘋果幼園管護任務。引進慶陽綠恩苗木有限公司和慶陽綠地花卉苗木有限公司落戶南川,培育油松、側柏、國槐、倒柳等生態苗木630畝,輻射帶動周邊群眾育苗240畝,在原蘆村賈山自然村流轉土地561畝,采取密植造林的辦法,栽植油松、國槐、側柏、倒柳等210畝,累計完成投資885萬元。招引養羊客商2戶,成立養羊專業合作社4個,發展養羊大戶3戶,擬建的7處養羊場投產3處,建成3處,正在建設1處;修建青貯窖池200個,貯草2000噸;配合中盛公司完成7處雞場建設征地工作,共征地556.1畝,雞場建成2處,其中投產1處。      

2、基礎設施建設。硬化人行道1100平方米,新建水管所8間160平方米,農經站5間100平方米,中學水沖式廁所10間200平方米。實施農村危窯(房)改造118戶,災后重建26戶。新建桃園、上莊村農宅集中點2處26套,續建原蘆、河李村農宅集中點2處36套。完成東王文化廣場及村部主體建設,新建文化體育廣場1處3250平方米,新修村部9間225平方米。新修原蘆至川鄭、原蘆至溝盧、川道至桃園育苗基地村組道路3條21公里;新修桃園空心板橋1座;在桃園秦溝溝、和平堡子溝架設人行便橋2處;完成全鄉6條43.5公里村組道路的日常維修養護工作。在東王、原蘆兩村完成機平農田680畝;依托母親水窖項目,在桃園村新打小電井12眼,維修小電井65眼,維修機井2眼,配發抽水泵65臺,水管1625米,電纜線1625米;配合水務局完成川區4村人飲安全工程,解決36個自然村5530人的人畜飲水安全問題;配合完成盧李河堤治理項目征地和征占耕地及地面附著物賠償工作,確保工程順利實施。組織政府機關干部進行“七南公路”5公里行道樹的補植,共補植油松300株;在街道栽植紅葉李200棵;在和平、東王2村完成退耕還林地補植補造260畝;在東王村建成千畝造林示范點1處。完成河李、成趙兩個省級生態村和川鄭、東王兩個市級生態村的創建申報工作。      

3、社會事業。建立健全五保戶、低保戶、殘疾人、優撫對象等特殊群體動態管理機制。先后兩次嚴格按政策清理規范低保對象,規范完善各類民政工作資料。全鄉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9841人,參保金額1078390元,發放養老金3333人255.99萬元。共征收2014年合作醫療基金1202580元,參保率97.3%。發放各類強農惠農資金1520萬元,所有資金全部采用“一折統”方式及時足額發放到戶,未發生擠占、挪用現象。落實各項計生惠民政策,開展“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工作,開展“隴家福”示范創建活動。全年共落實四項節育措施200例,其中放環127例,女扎73例,全面完成縣上下達的22萬元社會撫養費征收任務。排查各類矛盾糾紛139起,成功調處138起,成功率99.3%。接待信訪案件76人(次),其中辦理上級轉辦、交辦、督辦信訪案件12件。遺留信訪積案得到徹底化解。全年共查出“兩違”建筑20戶,收繳罰款7.01萬元。維修機井4眼,清淤灌渠11公里,組織澆灌抗旱,共灌溉糧田2000多畝。修訂完善防汛工作應急預案,調整充實搶險應急隊伍,儲備搶險物資,實行24小時雙人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明確人員職責,達到雨前預警、雨中巡查、雨后排查的工作要求。全鄉共排摸的受災戶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未發生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4、聯村聯戶。以“產業培育增收年”活動為契機,各聯村單位和聯戶干部從群眾最迫切、最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入手,采取走訪調研、座談交流、宣傳培訓、幫辦實事等方式,引導群眾轉變思想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增強脫貧致富信心。全鄉8個幫聯單位的156名干部先后到村組座談交流96次,召開座談會議33次,制定十年小康規劃、五年發展規劃和干部年度幫扶計劃,到村實施的幫扶項目6個,落實幫扶物資及現金共23.44萬元。全鄉發放婦女小額擔保貸款283戶1043.5萬元,雙聯惠農貸款115戶575萬元。      

5、基層黨建。通過換屆,對戰斗力差、經濟發展緩慢的4個村班子進行調整,共充實兩委班子成員10人。先后舉辦專題培訓班3次,培訓人數達263人(次),使廣大村組干部帶領群眾發展農村經濟的本領和處理農村復雜矛盾的能力明顯增強。積極推行“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全面實行“村財鄉管”制度,從源頭上杜絕村干部違紀違規行為的發生。實行績酬掛鉤,健全管理機制,建立一支善謀事、敢干事、會干事的村干部隊伍。結合《鎮原縣村級組織工作基本規范》,對村級原有的制度進行逐一清理和完善,有效促進基層組織建設規范化開展。積極開展走訪調研,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創建方案,扎實開展黨建示范點創建工作。完成東王村部、文化廣場主體建設及農宅集中點水、電、路配套設施建設。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