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 泉
酒泉市位于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城市。酒泉是漢代河西四郡之一,自古是中原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絲綢之路的重鎮。酒泉,山脈連綿,戈壁浩瀚,盆地毗連,構成了雄渾獨特的西北風光。既有銀妝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綠洲,還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樓。這別具一格的風光勝景,不但是一個令人向往的觀光樂園,而且表現著酒泉大地生態環境的個性特點和自然地理特征。 整個酒泉市行政區域東接甘肅省張掖市和內蒙古自治區,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接蒙古國。東西長約680公里,南北寬約550公里,總面積19萬1200平方公里,占甘肅省面積的42%。全區共轄肅州區、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代管敦煌市、玉門市,市政府駐肅州區。全區有漢、蒙古、哈薩克、回等24個民族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創造了新時代壯美畫卷:酒泉大地擁有15萬公頃耕地、466.3萬公頃牧草地。全市轄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1區2市4縣,市人民政府駐肅州區。 (一)旅游景區西漢酒泉勝跡
酒泉公園位于鼓樓東1.9公里處,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是河西走廊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漢式園林,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園內有泉有湖,有山有石,建有酒泉勝跡、月洞金珠、西漢勝境、祁連澄波、煙云深處、曲苑餐秀、花月雙清、蘆伴晚舟八大景區。古樹名木,參天蔽日;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素有“塞外江南”、“瀚海明珠”之美譽。著名詩人陳運和走進此處不得不寫出詩《酒泉》夸獎:“未進城,如聞濃酒味 似見夜光杯 住下來,人生則欲醉 征途更壯美 痛飲,斟滿古絲綢之路的遙遠 欣賞,琢磨祁連山群峰的翡翠 酒能映月色雪白 杯能反晨光 明媚 相傳西漢名將霍去病把御酒倒入泉中 部屬與往事才品嘗出英勇無畏 飲酒器皿的名貴 民族文化的精粹 一個非常厚重的邊塞年歲 在河西走廊濃縮成歷史點綴”。如今,這里已被國家旅游局命名為A級旅游景點。
大法幢寺
大法幢寺位于肅州城北郊二公里處討來河畔的北崖梧桐灣,重建于1984年,為肅州城內大法幢寺(又稱鐘樓寺、救生寺,為明清以來河西地方的重要寺院之一,及當時肅州城內最大的佛事活動中心,原為肅州八大景之一,惜因歷史在因毀于一旦)之再建。寺依宗而名,宗名法幢,寺亦名法幢。
瓜州榆林窟
瓜州榆林窟又名萬佛洞,是中國佛教石窿藝術的重要寶窟之一,位于瓜州縣城南76公里處榆林河谷兩側的礫石崖壁。目前存石窟42個,其中東崖31座,西崖11座,一泓清流流過崖間。因其河谷中遍生榆樹而得名.歷經唐、五代、宋、西夏、元、清各代建造和重修.窟內共存唐至元代800多年間的彩塑千余身,壁畫1000多平方米。榆林窟始建于北魏,洞窟形制、壁畫內容、藝術風格及供養人題名等均表現出了與莫高窟石室藝術的密切聯系,為敦煌藝術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顯示出了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安西鎖陽城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安西縣中南部。居昌馬洪積扇西緣,古代疏勒河流經該地。鎖陽城始建于漢,興于唐,其它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和利用。其形制保存了典型的唐代古城風格。城東北方向有一座大型寺院系元代建筑,大塔高14.5米,千座小塔整齊地排列于一條線上。鎖陽城在漢代是敦煌郡冥安縣治所,西晉為晉昌縣,隋為常樂縣,唐代為瓜州郡。后歷經戰亂,明王室閉關后遭廢棄。鎖陽城之名緣于清代民間,因城周圍有諸多味美甘甜的鎖陽,后人因物命名為鎖陽城。
敦煌博物館
敦煌市博物館位于敦煌市陽關東路,是以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地志博物館。
現館址建于1984年,主樓三層,建筑面積2400平方米。樓前大院內有象征絲綢古道上牽駝跋涉的大型雕塑一組。館藏文物有石、陶、瓷、木器、寫經、漢簡、絲綢、珠玉、花磚、書畫、拓片、古幣、鐵銅器等14類,計4800多件。其中,敦煌藏經洞出土的遺書、漢長城烽燧出土的漢簡、200多座東漢及魏晉古墓中出土的墓葬文物最有特色。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麓的大泉河畔,南北長約1610多米,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保存最完整、藝術內容最豐富而又精湛的石窟群。1994年12月,被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記載,公元366年一個叫樂尊的和尚在這里開鑿了第一個洞窟。此后,人們相繼在這里開窟。現存洞窟最早建于十六國朝代(北京),其后經歷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共十個朝代1000多年時間的不斷開鑿,保存至今的洞窟有492個,內有4.5萬平方米的壁畫和2000多身彩塑。 莫高窟是建筑、彩塑和壁畫三體合一的石窟藝術。石窟大體有禪窟、中心柱窟、殿堂三種形制。塑像是石窟的主體,均為泥塑彩繪。藝術上受到印度“犍陀羅”、“馬土臘”等造像風格的影響,結合民族傳統,逐步形成中國的彩塑風格。壁畫主要有佛畫像、民族傳統神州題材、佛經故事畫、佛教史跡畫、經變畫、供養人畫像、裝飾圖案畫等七類。1900年發現的藏經洞(今第16窟),更是莫高窟的精華所在。這里藏有大約5萬多卷古代珍貴文獻和大量的絹畫等藝術品,最早的有三國兩晉時代的寫經,最晚的是公元1002年的寫本。 藏經洞出土的文物中有90%以上是佛經,其中有不少是失傳了的珍貴經典。此外,還有儒家的《詩》、《書》、《論語》等經典;有涉及古代典章制度等方面的歷史文獻;有古代變文、曲詞等文學作品以及俗字、音韻等語言文字資料;還有包括醫藥、天文歷法、地理等方面的古代科技材料;也有古代樂譜、舞譜以至體育方面的《棋經》等文獻。1961年,莫高窟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撥款進行了大規模的加固維修,1984年國家批準敦煌文物研究所擴建為敦煌研究院,對莫高窟及附近的石窟進行了現代化的保護和系統的研究。敦煌研究院已經成為國際敦煌學研究中心,莫高窟也正以嶄新的姿態迎接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觀光者、考察者。
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在距敦煌185公里,玉門關以西85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風蝕地貌群落,俗稱魔鬼城,目前已建成中國地質公園。在一條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干涸河床地帶上,雅丹密布,丘峰林立,形態各異,不論是個體,還是整體,規模之宏大,氣勢之渾雄,均屬世界罕見。
鳴沙山
位于敦煌市南郊七公里處。古代稱神沙山、沙角山。全山系沙堆積而成,東西長約40公里,南北寬20公里,高數十米,山峰陡峭,勢如刀刃。沙丘下面有一潮濕的沙土層,風吹沙粒振動,聲響可引起沙土層共鳴,故名。據史書記載,在天氣晴朗時,即使風停沙靜,也會發出絲竹管弦之音,猶如奏樂。故“沙嶺晴鳴”為敦煌一景。這是大自然現象中的一種奇觀,古往今來以“沙漠奇觀”著稱于世,被譽為“塞外風光之一絕”
月牙泉 月牙泉在鳴沙山下,古稱沙井,俗名藥泉,景區內的羅布麻、枸杞等藥材很多,自漢朝起即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曉徹”。月牙泉南北長近100米,東西寬約25米,泉水東深西淺,最深處約5米,彎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稱。 月牙泉有四奇:月牙之形千古如舊、惡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魚食之不老。去鳴沙山月牙泉游玩以傍晚、黃昏時分最佳。月牙泉有三寶:鐵背魚、五色沙、七星草,傳說鐵背魚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長生不老!
月牙泉南岸的小花羅布紅麻是泉邊獨特而唯一的保健中草藥,也有延緩衰老的功效,每年6,7,8月小花盛開,猶如夜幕中的點點繁星,根據老輩人的說法:敦煌特有的狗魚也許就是鐵背魚,月牙泉南岸的羅布麻就是傳說的七星草!
敦煌古城
位于敦煌市至陽關公路的南側大漠戈壁,距市中心25公里。是1987年為中日合拍大型歷史故事片《敦煌》,而以宋代《清明上河圖》為藍本,仿造沙洲古城設計建造而成,建筑面積達1萬平方米。
敦煌古城的建筑風格具有濃郁的西域風情,城開東、西、南三門,城樓高聳;城內由高昌、敦煌、甘州、興慶和汴梁五條主要街道組成,街道兩邊配以佛廟、當鋪、貨棧、酒肆、住宅等,敦煌古城再現了唐宋時期西北重鎮敦煌的雄姿,被稱為中國西部建筑藝術的博物館,具備拍攝古代西部國邊塞軍事片的獨特優勢,現已成為中國西部最大的影視拍攝基地,在這里已先后拍攝了《封神演義》、《新龍門客棧》等二十多部影視劇。
敦煌三危山
敦煌三危山旅游區位于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和莫高窟與佛為緣,相互輝映,在絲綢之路上形成了一道以佛教文化為特色的旅游風景線。 三危山東西綿延數十里,主峰隔大泉河與鳴沙山相望,其“三峰聳立、如危欲墮,故云三危”。三危山是敦煌歷史的一座名山,是敦煌文明歷史的發源地
。
玉門油田
玉門油田是新中國第一個天然石油基地,位于河西走廊祁連山北麓,東連萬里長城的最西端嘉峪關和歷史文化名城酒泉,西連敦煌、新疆等地,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戈壁腹地,祁連山下,坐落著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玉門油田。1957年12月,新中國宣布第一個石油工業基地在這里建成以來,玉門油田便作為中國石油工業的大學校、大試驗場、大研究場所,擔負起了“出產品、出人才、出經驗、出技術”的歷史重任,為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位于酒泉市東北250公里處的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深處阿拉善盟的額濟納旗境內,是中國建設最早,規模最大的衛星發射中心,也是各種型號運載火箭和探空氣象火箭的綜合發射場,擁有完整、可靠的發射設施,能發射較大傾角的中、低軌道衛星、載人飛船和火箭導彈的主要基地。基地亦肩負殘骸回收、航天員應急救生等任務。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基地始建于1958年,海拔1000米,占地面積約2800平方公里,位于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境內,現裝配、發射場位于北緯40.965371N,東經100.283658E。由于地處荒涼,最接近的城市是其西南的甘肅省酒泉市,因而為名。歷史上,1969年阿拉善盟曾劃離內蒙古自治區轄區,其中額濟納旗劃歸甘肅省酒泉市轄區,到1979年阿拉善盟包括額濟納旗又恢復為內蒙古自治區轄區。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又稱“東風航天城”,是中國科學衛星、技術試驗衛星和運載火箭的發射試驗基地之一,是中國創建最早、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導彈、衛星發射中心,也是中國目前唯一的載人航天發射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是由導彈發射試驗場發展起來的現代化綜合性航天發射中心。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始建于1958年,是中國最早的衛星發射中心,其衛星發射設施十分先進。自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以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通過長征一號、長征二號丙及長征二號丁火箭已成功地發射了37顆科學實驗衛星。1999年11月20日,“神舟”號試驗飛船從這里發射升空,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幕布。此后“神舟二號飛船”, “神舟三號飛船”,“神舟四號飛船”,“神舟五號飛船”,“神舟六號飛船”,“神舟七號飛船”相繼從這里成功發射。可以說,它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縮影! (二) 傳統技藝酒泉夜光杯
夜光杯是一種玉制的餐飲工具,中國甘肅省酒泉特產之一。酒泉玉按顏色可分為墨玉、碧玉、黃玉,都可用來制作夜光杯。夜光杯的紋飾乃天然形成,其墨黑如漆、碧綠似翠、白如羊脂。其具有耐高溫、抗低溫的優點。斟燙酒、冷酒均不會爆裂。傳統工藝品酒泉“夜光杯”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早在周穆王時,西域曾向朝廷獻“夜光常滿杯”。 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漢東方朔《海內十冊記》)。唐代詩人王翰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的詩句。酒泉夜光杯采用優良的祁連山玉精雕細琢而成,造型獨特,式樣精巧,分傳統夜光杯和仿古夜光杯兩大類。傳統夜光杯有大、中、小高腳杯、平底杯、啤酒杯、微型杯、三泡臺玉蓋碗;仿古杯有爵杯、鳳杯、觴杯、牛頭觥、雙鳳杯、雙龍海棠杯及酒具、茶具。玉雕旅游工藝掛件有八十多個品種。酒泉夜光杯廠生產的傳統夜光杯和仿古異型夜光杯曾先后榮獲全國旅游商品研評會金獎、輕工部優秀出口產品銀質獎、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優秀質量管理獎等18項獎項。產品深受國內外游客青睞,遠銷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是旅游紀念、饋贈親友之珍品。該廠1994年被國家旅游局、國內貿易部等部委評定為全國旅游商品定點生產企業。 1996年被甘肅省認定為“中華老字號”企業。夜光杯的歷史非常悠久。據《十洲記》記載,周穆王時,夜光杯是白玉之精,光明夜照。這就說明,早在2000多年前,酒泉就出產夜光杯,而且是稀世之寶。 熠熠生輝的酒泉夜光杯,不僅是生活中饋贈友人的佳品和聚會飲酒的器皿,其獨特的雕琢工藝更是后人引以為耀的寶貴文化遺產。2006年5月20日,該遺產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肅州區的李洪斌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226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