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董志鎮---西峰區董志鎮的概述

時間:2015-10-13 16:23:55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董志鎮地處甘肅省董志塬中心腹地,屬慶陽市南大門和新城區域性規劃區所在地,省道202線和世紀大道穿腹而過,距西峰城區7公里,是慶陽市通往蘭州、西安、平涼、等大中城市的必經之道,也是西安至銀川、平涼至延安的過往要道,其交通運輸和通達能力充足。

董志鎮自清朝同治年間設立分縣,20世紀50年代設鄉以來,歷來為商賈去集、董志鎮貿易活躍之地。董志鎮地處西峰區近郊,地理位置優越,距慶陽s市中心僅5.5公里。慶陽市開發的西峰南新城區,80%以上的面積在董志鎮境內,世紀大道縱貫周嶺、北門兩村,鳳甜公路、董北公路、董陳公路呈一縱兩橫狀穿境而過,鎮村道路實現了砂礫化,交通十分便利,具備人流、物流、信息流和商品集散地的便利條件,對連接市區和七縣140個鄉鎮具有不可比擬的輻射帶動作用。 董志鎮境內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氣候適宜、四季分明,黃土高原地質地貌和氣象水文特征十分明顯,蘊藏著巨大的投資潛力。董志鎮旅游資源豐富。董志鎮西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于北魏永平二年舉世矚目的甘肅省四大石窟之一的北石窟寺;中有興起于民國年間、具有濃郁土佛教道教文化特色、山清水秀的小崆峒山;東有開發建設的五龍山陵園。

董志鎮

經濟成效

董志鎮經濟基礎良好。董志鎮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西峰南區開發、西峰油田和南湖建設為契機,以建設慶陽經濟強鎮、工業大鎮、文化名鎮和旅游重鎮為目標,以鳳甜公路為軸線,中菜、東果、西油和以小城鎮為核心的工業小區及董志南北路非公有制經濟一條線的經濟發展思路已經全面確立。以農業新品種示范推廣、優質果品運銷、綠色蔬菜種植加工為主要內容的高效農業綜合開發和產業結構調整已取得顯著成效,隴東產業集團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脫水蔬菜廠、果品公司等一批農字號龍頭企業的產品已經走出國門。董志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890萬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0462萬元,糧食總產量2290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126元。董志鎮以建筑、建材、石油、砂石、運輸業等為主的工業生產體系進一步完善,依托西峰南區開發、董志小城鎮建設和旅游資源開發,以餐飲、休閑、娛樂、旅游產品開發為主的第三產業開發也已初具規模。董志鎮堅決執行國家和省、市、區制定出臺的各項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外,還制定了董志鎮《董志鎮招商引資服務管理辦法》和《董志鎮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進一步營造寬松環境,拓寬服務領域,對在董志投資者實行流水線、"一站式"優質服務,并強化干部管理,轉變工作作風,簡化辦事程序,以優惠的政策激發人,以便共同開發董志鎮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2000年董志鎮被甘肅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省級工業強鎮。2003年鎮黨委創建為區級"六好紅旗鄉鎮黨委"稱號。

董志鎮

名勝古跡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位于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鎮境內。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歷經數十個朝代增修擴建,形成了一處規模宏大的石窟群。現窟群面積為7500平米,窟院面積為5000多平米,現存窟龕296個,石雕造像2126身,還有眾多的碑刻和題記。

北石窟寺石窟開鑿在長120米,高20余米的覆鐘山崖壁之上,共有大小窟龕295處,石雕造像董志鎮2126身,窟龕因崖面自然形態分為上下兩層,以回廊石階貫通,布局有制,層次分明。特別是165洞窟高達14米,深15.7米,寬21.7米,規模宏大,中國罕見。文物保存完整,內容豐富,其歷史、藝術、科學、旅游價值很高。北石窟寺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甘肅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是世界石窟藝術的珍品,背山面水,自然風景典雅秀麗。春天姹紫嫣紅,鳥語花香;夏日泉水叮咚,涼風習習;秋季霜葉爛漫,碩果累累;冬至瑞雪紛飛,幽靜而壯觀,人文景觀獨特。

董志鎮

董志鎮2126身,窟龕因崖面自然形態分為上下兩層,以回廊石階貫通,布局有制,層次分明。特別是165洞窟高達14米,深15.7米,寬21.7米,規模宏大,中國罕見。文物保存完整,內容豐富,其歷史、藝術、科學、旅游價值很高。北石窟寺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甘肅四大佛教石窟之一,是世界石窟藝術的珍品,背山面水,自然風景典雅秀麗。春天姹紫嫣紅,鳥語花香;夏日泉水叮咚,涼風習習;秋季霜葉爛漫,碩果累累;冬至瑞雪紛飛,幽靜而壯觀,人文景觀獨特。

小崆峒山,因與平涼崆峒山有淵源關系,并稱"姊妹山"而得名,又因鎮山之神無量祖師殿和山勢呈鳳凰臥巢狀而稱無量山、鳳凰山。 小崆峒山位于西峰市董志鎮境內,三面環溝,北接大原,南北狹長,山勢巍峨險峻,坡道崎嶇,溝底有清泉流水,山腰樹木茂盛,氣候宜人,環境優雅。小崆峒山門以南占地1.4平方公里,折合700余畝,山門以北原面地勢平坦,交通方便。小崆峒山是佛教、道教合一的圣地之一,與聞名遐邇的北石窟寺相距17公里。據考證,明崇禎年間,就有人在此刻像立碑,焚香許愿。

1933年,善男信女化緣布施,募集資金,相繼建成北臺無量大殿、中臺玉皇樓、南臺觀音樓等廟宇,并在兩側崖畔開鑿窟洞數十孔,建龕塑像,繪制壁畫,供奉神靈。附近群眾及佛道僧眾廣植松柏,種柳栽杏,每年農歷三月三日這里舉辦廟會,香客游人紛至沓來,敬神觀景,游山朝拜,休閑娛樂,當時小崆峒已成為隴上董志塬人民旅游朝拜的一處勝境。

特色農業

董志鎮緊緊圍繞慶陽市、區確定的精神文明建設一條線創建目標,按照產業線示范模式,依托董志鎮產業優勢,通過統一規劃,合理布局,重點開發,輻射帶動董志鎮群眾發展蔬菜產業。蔬菜、果業、養殖業、旅游業為董志鎮優勢產業,果樹面積已達萬畝,果品保鮮貯存庫200多處,年貯果2000多萬公斤,養殖業具有傳統經驗,有養殖大戶300多戶。該產業基地位于董志鎮董志村,共

轄新莊、馬莊、眾裕、溝畎、東莊5個自然組,輻射南廟村,有農戶1752戶、6133口人,基地土地面積18850畝。董志鎮為了進一步發揮產業線優勢,解決城鄉蔬菜供應,擴大基地規模,建成并輻射帶動萬畝無公害蔬菜產業基地,設施面積達到3000畝(日光溫室100畝,塑料大棚2900畝)。董志鎮新建日光溫室60座(其中半地下式53座),水泥骨架大棚87座,鋼架大棚877座,竹架大棚382座。董志鎮基地面積達到8750畝,其中設施生產3200畝,平均每座日光溫室收入達1.2萬元以上,每座鋼架大棚收入2800元左右,每座竹架大棚收入約1700元。董志鎮可提供辣椒、黃瓜、西紅柿、甘蘭等優質蔬菜2.65萬噸。

城鎮建設

董志鎮城鎮建設扎實推進,中心集鎮雛形初現,城鎮總體規劃進行修編,鎮區面積由3平方公里,擴大到11平方公里。在城鎮規劃區內拓寬、硬化,新建道路13條,長度9500多米,投資金額1200多萬元;長4000米寬30米的東永一線二線連接線公路建設工程也已竣工,城區交通更為便捷。董志鎮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全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項目建設為抓手,以財政增長和農民增收為重點,強抓機遇,構筑山區特色農業,努力打造美麗董志鎮。

董志鎮明確了發展思路后,以發展特色農業為重點,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圍繞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生態農業方向,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加快發展反季節蔬菜、名優水果、畜牧業。大力實施"綠色蔬菜"專業鎮戰略,促進董志鎮蔬菜"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

董志鎮在發展農業的同時,還把"村容整潔"作為新農村建設的突破口,扎實穩步推進村莊整治工作,切實打造村容整潔、安定祥和的農村居住新環境。董志鎮還進一步加強與河北省、市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系,爭取政策、資金、技術等多方面的支持,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完善基礎設施,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穩步實施為民辦實事項目。受西峰南區開發輻射,董志鎮將成為集工、農、貿、旅游文化于一體的現代化經濟強鎮。

社會事業

董志鎮農業工作會

董志鎮有4所村級小學、4所高級小學、1所中心小學、1所初級中學、1所鎮(辦事處、開發區)直幼兒園,1所成人黨校。董志鎮中小學校在校學生2980人,初中入學率100%,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有各類教師306人。董志鎮教育經費投入248.5萬元。董志鎮中、鎮小投資35萬元置辦電腦房、語音室和各類電教設備。董志鎮中占地2.8公頃,建筑面積10170平方米,現有22個教學班,1056名學生,教職員工68名。 董志鎮加強對村組計生人員的業務培訓,特別是對育齡婦女自管小組長的業務能力進行了系統培訓。主要內容有育齡婦女卡冊和訪視記錄的填寫、月報告單的填報、外出和流入人口的管理登記、《生育保健服務證》和《獨生子女父母光榮證》、《二女結扎戶光榮證》的申報填寫以及各類表冊檔案的管理等。

衛生發展

董志鎮衛生院職工共計133人,下設5處醫療點,防疫、兒保等公共衛生工作。董志鎮先后投入20萬元,對門診大樓和業務用房進行全面裝修,改建了一間約40平方米的輸液觀察室。董志鎮衛生院在原有的基礎上配備了必要的辦公設備、部分醫療儀器、救護車等。經過努力,有效地解決了"臟、亂、差"的局面,給病人營造舒適的就醫環境,以此提升了衛生院的品位,在群眾心目中樹立了衛生院的新形象。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