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括
金昌市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東端,祁連山北麓,被譽為絲綢古道上的“夜明珠”,祖國“鎳都”。 金昌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戈壁、綠洲、大漠東西展開,南北更替,相間排列。按特征可分為三類:西南部祁連山冷龍嶺及其支脈,山勢雄偉挺拔,有“祁連近天都”之稱,冷龍嶺為境內最高峰,海拔4442米,終年積雪,山間分布天然森林,高山草甸,植被覆蓋率達75%,是金昌重要的水源涵養(yǎng)區(qū),自古就有“祁連雪皚皚,焉支草茵茵”之說,是久負盛名的天然牧場。中部祁連、大黃、武當、龍首山之間的永昌、清河、三堡等綠洲,海拔在1800米左右,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是境內主要農作物種植區(qū)。東北部海拔在1500米左右,除寧遠、雙灣綠洲外,其余則為戈壁、沙丘、荒漠和半荒漠草原。 境內旅游資源主要有:漢、明長城遺址、漢墓群、永昌北海子塔,金昌市境內古文物繁多,將近200多處。這些遺址和墓群縱貫4000多年。建于明朝萬歷年間的永昌鐘樓被譽為“河西中天一柱”。還有各種以古建筑群和自然風光為主體的風景旅游度假區(qū)。
(二)旅游景區(qū)
御山峽圣容寺
圣容寺始建于公元561年,寺院綿延數里。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駕臨此寺,改名感通寺。
貞觀十年,唐玄奘取經回歸途中在該寺坐禪誦經,香火鼎盛時,住僧數千之眾。有關圣容寺的典籍在敦煌莫高窟231窟存有兩幅壁畫,詳盡描述了一段奇異的傳說:圣僧劉薩訶云游到此,遙望御山峽谷,預言御谷他日山開,必有佛陀寶像顯現,世亂像必缺首,世平則身首合一。他日,雷劈山裂,御谷巖崖上果顯無首佛陀寶像。公元557年,天下承平,涼州城東七里澗幽谷中突現佛頭,人們送往御山峽谷安裝,佛首“相長數尺,飛而暗合,無復差殊”。在彎延兩公里的御山峽谷中,現存有河西最早的唐塔、漢、明長城、西夏六體文石刻、西夏墓葬群、高昌王墓、花大門石刻等多處文物古跡。
西大河
西大河,位于永昌西南部的祁連山谷,其最高峰冷龍嶺海撥4442米,常年積雪,有現代冰川生成。亞洲海撥最高的引水燧道引硫濟金工程橫穿冷龍嶺進入青海省。
西大河水庫,距縣城70公里,水庫東北側有漢代鸞鳥城遺址。這里山勢陡峭,森林茂盛,多有奇禽異獸,是夏季有名的避暑旅游之地。窟窿峽窟窿峽,地處西大河水庫大壩下游,層巒疊嶂,林木蔥郁,高峽幽谷,飛流湍急,石林奇景,巍峨壯觀。
皇城軍馬場
皇城軍馬一、四場,地處永昌縣西南部草原,系歷代皇家軍牧場之一,中國名馬山丹馬就出產在這里。國內外有多部影視片在這里制作,是理想的西部風光外景地。 祁連河溝自然生態(tài)風景區(qū)
祁連河溝自然生態(tài)風景區(qū)距縣城25公里,現為國家級自然生態(tài)保護區(qū)。這里集森林、草原、冰川為一體,沿途有驪靬遺址,蛤蟆泉、炒鐵臺等人文景觀和自然景點。區(qū)內落差懸殊,海撥2000--3000米,氣候在水平、垂直方向都有明顯的差異。林區(qū)內蘊藏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有各種喬木、灌木樹種二十多種,草本百余種,大小動物上百種,被列為國家二、三類保護動物的有馬鹿、林麝、獐子、巖羊、雪雞等十余種。
驪靬古城
距永昌縣城南10公里的者來寨(現為驪靬村),《漢書》記載這里是西漢時在永昌設置“驪靬”縣的古遺址。隨著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已有“驪靬懷古”群雕、“驪靬博物館”、“羅馬風情街”一大批景點形成并為游人開放。
巴丹吉林沙漠
我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在金昌東北方向90公里。巴丹吉林沙漠約4.7萬平方公里。以其高、陡、險、俊著稱于世。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寺廟號稱巴丹吉林沙漠“五絕”。必魯圖沙峰海拔1600多米,甚稱“沙漠珠峰”。
巴丹吉林沙漠見峰則鳴,別稱為“鳴沙王國”。在干涸的沙漠中藏匿著大小湖泊100多個。
鐘鼓樓
鐘鼓樓位于永昌縣城中心,又名聲教樓。始建于明萬歷十四年(1586年),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永昌鐘鼓樓規(guī)制仿西安鐘樓,樓分臺基與樓體兩部分,通高約35米,臺基邊寬22米,屬重檐廡殿頂建筑,二層三檐。
永昌北海子公園
永昌北海子公園位于縣城北一里許,始建于唐代,以后歷代都有增建,現存古建筑20多個。主體有明、清建筑金川寺塔、五佛寺、潔音殿、湖心亭、雷臺、藥王洞、火神宮等,現代建筑有騰飛塔、一宇觀、人工湖、游泳池、旱冰場、兒童游樂園、鹿鳴園、驪靬亭、馬路泉等鱗次相接。
漢明長城
永昌縣境內的長城東起與民勤縣交界的大口子,西止與山丹縣交界的繡花廟,實存約80公里。漢、明長城從御山峽穿越,這里長城保存完整,形制規(guī)整;撐城、女兒墻、墩院、旗墩、烽燧俱存。金川西村至毛卜喇7公里的城垣尤為完好,烽燧突起,筑內外兩道城,氣勢磅礴,體現漢、明長城的風格。
西路軍烈士紀念碑
西路軍烈士紀念碑碑文徐向前元帥親手撰寫,位于永昌縣城以北1公里的校場山上。這里記載了中國共產黨80余年奮斗歷程中最悲壯的一幕。紅西路軍兩萬多將士血戰(zhàn)河西走廊,幾乎全軍覆沒在綿延千里的河西走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