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文載敦煌】文化產業:甘肅經濟發展新亮點

時間:2015-10-16 09:56:02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一位女游客帶孩子參觀展覽。

嘉賓云集。

笑迎賓客。

游人如織。記者 李小龍 高檣 張鐵梁

  記者 施秀萍

  “從2012年以來,甘肅文化產業平均增速在25%以上,較‘十一五’平均增速高出10個百分點,也比經濟增長速度快了很多。”10月15日上午,在敦煌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八屆甘肅省文博會文化產業項目推介簽約儀式上,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的一席話,讓現場的200余名國內外知名文化企業代表倍感振奮。

  背靠文化,底氣十足

  今年把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八屆甘肅省文博會放在敦煌舉行,首先是因為敦煌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敦煌位于世界四大文明體系的交匯處,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資源庫。世界文化遺產有六個標準,符合全部六個標準的世界文化遺產,全世界只有兩處:一處是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另一處就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藝術寶庫,被作家馮驥才稱之為“一部放在沙漠上壯麗無比的佛學圖典”——敦煌莫高窟。

  其次,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計劃明年在敦煌舉行,并且將會把敦煌作為永久的會址。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八屆甘肅省文博會既是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準備工作會議的一項活動內容,也是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的一次“預演”和“熱身”,舉辦方希望通過此次活動,從中獲得一定的經驗。

  再次,敦煌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迅猛。乘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的契機,敦煌文化產業迅速壯大。據統計,2014年敦煌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8億元,占GDP的比重達到8%,在全省率先將文化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產業。今年以來,在敦煌國際文化旅游名城建設戰略帶動下,敦煌文化產業呈現出更加積極向好的態勢,并在推動敦煌轉型跨越發展方面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2012年9月,在嘉峪關舉辦首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五屆甘肅省文博會,到今天在敦煌舉辦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八屆甘肅省文博會,變化的是時間和地點,不變的是永遠的主角——文化。

  10月14日上午,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八屆甘肅省文博會在剛剛竣工的敦煌天賜一秀文博園敦煌國際美術館拉開帷幕。盡管從籌備到開幕只有短短20天時間,但文博會展館的內容一如往年般豐富:展館有效面積4300平方米,國外展商58家,省外展商33家,省內14個市州和企業展位24個。其中一樓突出國際展覽,充分展示了印度、伊朗、法國、俄羅斯、意大利、土庫曼斯坦等國家的文化風貌、文化特色和特色文化產品。二樓則充分展示了臨夏磚雕、慶陽剪紙、定西彩陶等我省各市州的特色文化和近年來文化產業發展的最新成就,為國內外嘉賓進一步了解甘肅、體驗甘肅、認識甘肅提供了一個嶄新的窗口和平臺。

  據介紹,平均每天現場交易額達到200萬元左右,交易紅紅火火,而觀展人流更是絡繹不絕。

  搶灘甘肅,恰逢其時

  展會搭臺,開拓了文化產業的發展之路。

  歷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簽約項目與金額是最好的見證。首屆簽約項目42個,金額225億元;第二屆簽約項目83個,金額407.5億元;第三屆簽約項目108個,金額485億元。無論項目數量,還是簽約金額,連年增長甚至接近翻番增長。

  而此次在敦煌舉辦的第四屆國際文化產業大會暨第八屆甘肅省文博會同樣取得不俗成績:簽約項目113個,金額達453億元。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甘肅豐富的文化資源、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和完善的文化發展思路,如同永不枯竭的源頭,源源不斷地為文化發展輸送活水。

  而“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將甘肅從過去的改革開放后方置身于國家向西開放的前沿,“到甘肅投資文化,無疑是在文化的‘門戶’上投資。”機遇多寡、投資效益好壞可想而知。

  機遇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

  2013年3月,我國首個國家級文化發展戰略平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像一艘滿載著文化寶藏的航母,在春天揚帆起航。

  過去,甘肅人捧著“金飯碗”過著苦日子,是因為習慣于發展文化資源型產業,導致文化產業鏈條不長,文化產業發展可持續性不強。

  創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正是要趟出一條經濟欠發達但文化資源富集地區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路子,從文化資源型產業轉向文化內容型產業。

  “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總體布局一帶三區十三板塊即‘1313’工程的核心是推進祖業、事業、產業‘三業’齊飛。”連輯在簽約儀式上向中外知名文化企業介紹時說道,“無論哪個‘業’,都有很多項目值得參與。”

  甘肅是文物大省,全省共有遠古時代以來的遺址遺跡1.7萬余處,非物質文化遺產2.7萬余種,各類石窟寺337座,出土漢簡占全國總數的82%;僅世界性文化遺產就擁有7處,其中有4處在敦煌。祖業,就是以“歷史再現工程”為核心,保護好、傳承好祖先留給隴原兒女的各類文化遺產。事業,就是建設完善、科學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讓人民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而產業,則以內容建設和資本運作為重點,以文化與旅游、科技、金融、農耕等深度融合發展為核心。比如近年來出現的甘肅旅游熱,就是因為抓住了文化是魂、旅游是體的本質,深挖沉淀在歷史塵埃中的文化元素,讓甘肅旅游提質加分;以文化的方式真實再現壯美歷史的大型紀錄片《河西走廊》網絡點擊率已超過1.75億人次。比如在文化與科技融合方面,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利用全球領先的高科技,實現了文物保護、文化解讀、拓展旅游等“多贏”的局面。比如依托新華書店網絡在全省開展文化集市,已實現利潤超2058萬元……

  “我并非向你們要資金,但無論是公益性投資文化事業,還是投資文化祖業和文化產業,都大有可為。甘肅熱忱歡迎有條件、有興趣、有實力,尤其是有文化情結的有志之士來甘發展。”連輯誠懇而詼諧的一番話惹得全場會心而笑、掌聲如雷。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今年,定西市在簽約儀式上以11個項目、63.65億元的金額滿載而歸,比上屆簽約7個項目、45.3億元增長了不少。

  “突破不僅僅體現在數字上。”定西市委宣傳部部長王美萍告訴記者,定西一方面致力于打造馬家窯彩陶等古文化產業,一方面大力發展休閑觀光、養生保健等文化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的產業,還衍伸拉長相關文化產業鏈,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而在運作上,定西簽約的11個項目全部實現市場化運作,由民營企業自行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政府則退居幕后,主要做好協調、保障、服務等后期和后續工作”。

  更值得一提的是,定西市在上屆簽約的7個項目、45.3億元已全部落地開花。

  隴南市同樣收獲不小。“今年共簽約項目10個、簽約資金31.77億元,雖然比上一屆的14個項目少了4個,但總金額卻增加了5.87億元。”隴南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李宗明告訴記者,在項目篩選上,隴南緊抓全省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隴東南歷史文化區這一機遇,圍繞隴南的“433”發展戰略和“6551”文化產業體系建設,依托隴南獨特的文化旅游資源,促進文化與旅游、文化與休閑養生的深度融合發展;同時,加強項目前期規劃論證和反復篩選,做到不符合文化產業市場發展規律的項目不推介,沒有規劃論證的項目不推介,投資效益不好的項目不簽約,規劃論證不到位的項目不簽約,提高了簽約項目的質量和履約率。

  各市州還精心準備了各具特色和優勢的文化產業發展重點項目進行推介。

  “立足傳統和新興兩個業態方向,瞄準聚焦和培育發展文化創意和設計、廣播影視和現代傳媒、文化旅游、文化演藝、生態文化等重點領域,凝煉了今后5至8年重點推進的105個文化產業項目,計劃總投資達2000億元。”蘭州市副市長曹丕玉發出熱情的邀請:“歡迎各界朋友到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蘭州投資興業。”

  “有想法、有行動,甘肅的文化發展思路令人耳目一新,也讓人印象深刻。”大陸希望集團總裁陳斌告訴記者,甘肅不僅是一座文化寶庫,更難得的是有著非常清晰的文化發展思路,這對企業來講“魅力獨具”。

  無論是各個市州不斷突破、連年增長、創新頻頻的文化產業發展現狀,還是企業人士的肺腑之言,都透露出一個令人興奮的信息,那就是在甘肅投資文化: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