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勝鎮位于甘肅省寧縣南區,距縣城18 公里 ,銀西公路、銅眉公路穿鎮而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勢,商貿繁榮,古謂"隴東商業重鎮","商賈輻輳之地"。
全鎮共轄 17 個行政村,21個自然村, 118 個村民小組, 9119 戶, 41790 人,土地面積 106.37 平方公里,耕地 67284 畝。鎮區面積 2.53 平方公里,個體工商戶 876 家。 1999 年被省政府列為小城鎮建設示范鎮, 2003 年被列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 2004 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 1.77 億元,財政收入 280 多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58 元,人均產糧 395 公斤 。全鎮農業生產以糧為主,特色產業有早勝牛和早勝曹杏,兩大特產在省內外享有較高的聲譽。
早勝鎮地處泥陽古道,距縣城18公里,古名棗社,以涇、馬二川盛產之大棗集市其地而為名,隋大業十年初建棗社驛于定平,后移置于此,清同治七年,左宗棠遣提督雷正綰設糧臺于此,以其名諧"早折"之類,以為不吉,始改名早勝。早勝,古謂"隴東商業重鎮"、"商賈輻輳之地",是寧縣南區集市貿易的中心。
早勝,前名早社。民國十年正月初,國民黨一軍韓復榘部進擊甘軍黃德貴部至此,次日晨甘軍聞風卻遁,一軍為紀念其師之捷,便改為早社為早勝。
地理位置
自然環境:早勝鎮位于寧縣縣城以南 18公里,東西長20公里,南北寬15公里,年均降雨量600毫米,年均氣溫9℃,全年無霜期161天,平均海拔1221米。年末常用耕地面積4320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10767萬畝。
行政區劃:轄曹家村、李家村、胡家村、南北村、尚家村、寺底村、大莊村、葡萄溝村、屯莊村、清華村、郭鋪村、溝圈村、院子村、樊村村、劉畔村、南莊村、西頭村、遇(迂)村、譚臘村、南街村、北街村共21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情況:鄉鎮總戶數9159戶,鄉鎮總人口41790人,鄉鎮從業人員20623人。
六通情況:通電的村17個,通郵的村17個,通電話的村17個,通公路的村17個,通自來水的村17個,通有線電視的村2個。
經濟指標:2005年,早勝鎮國內生產總值5364萬元,糧食播種面積4865萬畝,糧食總產量15324噸,財政總收入299.5 萬元,財政支出281.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87元。
文教衛生:學?倲30所,在校學生總數10227人,教師總數498人;醫院、衛生院1個,醫生數21人,病床32張。
名優特產:早勝牛、早勝曹杏。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認真貫徹和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雙增"為總目標,立足優勢,面向市場,團結和帶領全鎮廣大干部群眾,勵精圖治,艱苦奮斗,使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2010年底,糧食總產達到1.6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389元,人均產糧395公斤,鄉鎮企業總產值12330萬元,企業總數32個,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鎮黨委、政府多次受到省、市、縣表彰獎勵,2000年被原慶陽地委、行署命名為"六好鄉鎮"、"地級文明鎮",2001年被原慶陽地委、行署樹立為"全區實施義務教育工程先進集體",2002年被縣委、縣政府樹立為"基層組織建設先進集體",2003年被省政府樹立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被省建設廳命名為"全省村鎮建設先進鎮",被縣委、縣政府樹立為"六好紅旗鄉鎮黨委"。2007年被寧縣統計局評為農村統計工作先進單位,2008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辦公室、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甘肅監管局評為保險先進鎮,2009年被縣委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10年獲得全縣維護穩定工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核一等獎。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