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太昌鄉--寧縣太昌鄉的鄉鎮概況

時間:2015-10-16 16:27:38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基礎建設

小城鎮與農村居民小區建設。一是小城鎮建設,街道拆除舊房18間,新建商品房12間,完成1800米集洪渠的清理、疏通整修工作,二是投資3.7萬元新修綠籬墻1500米2700平方米,栽綠化樹3.5萬株;三是與慶陽市公路部門協商爭取投資120萬元,將街道路面加高55公分,初步解決了街區的排水排污問題。四是小康農宅示范村建設,申明村廢舊莊基復墾62多處,平整土地160畝,建成農宅7戶,完成總投資50萬元,其他各村完成了農宅點規劃工作。五是公路養護與鄉村道路建設,2006年共整修鄉村道路5條24.8公里,其中鋪砂墊石3條14.8公里,總投資25.6萬元。其中申明村的村莊道路8.2公里,修建折除違章門樓18個,房屋28間,伐樹4000多株,投入機械4臺,使村莊路由3.5米寬變為8米寬,共投入資金14.6萬元,茍家村拓寬并修整南北胡同土路基2.3公里,全面實現鄉村道路砂石化。同時,栽植行道樹3萬株,統一澆水3次。并對早青公路太昌段進行了養護,墊石砂38方,清理垃圾40多方。

社會事業

太昌初中宿舍樓建設項目已通過甘肅省財政廳、教育廳的審批立項,投資60萬元。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123.9萬元,新建劉堡小學、楊咀小學、東風小學等三所學校。做好協調指導,鄉領導上先后多次深入鄉村小學,解決學校用地規劃,修建中存在問題。加大校園周邊環境治理。鄉上組織鄉派出所、司法所先后四次對校園周邊環境進行整治。民政工作積極開展雙擁工作,按時發放軍人優撫金,全年發放軍人優撫金4.92萬元;及時上報災情,及時發放救濟款物,全年發放救濟款3.7萬元,發放災民建房款24戶,7.2萬元。加強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太昌鄉全年享受城市低保34戶,發放低保資金2.12萬元,重大疾病患者救助13戶3.6萬元。嚴格婚姻登記管理,全年辦理結婚124對,離婚3對,無違法登記現象的發生。鄉文化站系甘肅省第一個鄉鎮文化站,1981年被文化部樹為農村文化藝術先進單位,1983年受甘肅省文化廳表彰,還被省體委授予甘肅省農村體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已改建成擁有三室、兩廳、兩隊、兩場、一園、一部的標準文化站。

鄉鎮項目

甘肅省水利廳投資23.5萬元,在小盤河新打150眼小電井項目。項目省投資金已全部到位,正在組織實施當中;爭取國債投資大電網延伸“戶戶通”工程投資300萬元,解決小盤河、楊咀兩個村440戶群眾生產生活用電困難;市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楊咀村項目,市縣投資14萬元,整合資金6萬元,四年完成投資80萬元;聯合村沼氣建設項目,每戶投資1200元,建成100戶,爭取甘肅省、慶陽市投資12萬元;新建太昌鄉畜牧工作站項目,投資12萬元;鄉司法所辦公大樓項目,總投資6.3萬元,建成兩層磚混結構樓房8間;太昌鄉果品營銷協會,總投資8萬元,租用辦公用房3間,購買辦公桌椅、茶幾、沙發、床,共計22余件,并配備電腦1臺,檔案柜1個,電話、傳真各1部。通過果品營銷協會銷售蘋果5000噸,占蘋果銷售的70%,產值1000余萬元,太昌鄉可增加人均收入140元。

文化產業

太昌鄉在民俗文化產業開發上以“小”取勝,以“量”取勝,以“質”取勝,使得小小香包成為當地農村婦女增收的搖錢樹。太昌鄉歷來就有制作小香包、戲劇頭帽的傳統,在慶陽市舉辦首屆香包節之前太昌鄉的小香包就已走州過縣,遠銷周邊及大口城市。隨著慶陽市、寧縣民俗文化產業開發步伐的加快,太昌鄉黨委、政府及早確定了以“小”取勝、以“量”取勝、以“質”取勝的民俗文化產業發展思路,采取“公司+協會+農戶”的運作方式,積極引導龍頭企業發揮模范帶動作用,使小香包闖出了大市場,成為當地農村婦女增收的主渠道。太昌鄉民俗文化產業開發公司于2007年4月成立,公司下設文化產業協會、文化產品銷售站、民俗文化研究會、民樂服務隊、裝裱社、圖書館等6個部門,主要從事以小香包為主的民俗文化產品的開發、設計、制作、銷售,年生產各類產品120萬件,開發新產品20多種,年產值40萬元。在公司輻射下,太昌鄉小香包制作戶達到200多戶,從業人員達1000多人,預計增加農民收入200萬以上。

經濟社會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