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曲子鎮--環縣曲子鎮的人文歷史

時間:2015-10-17 10:40:1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馬海花點擊:

曲子鎮位于甘肅省慶陽市中心部位,環縣、慶城、華池三縣交界處,素有環縣"南大門"之稱。地跨東經107°21′-107°34′,北緯36°14′-36°24′。全鎮土地總面積408平方公里,共轄15個建制村,1個居民委員會,88個村民小組,7290戶,31515人。東臨華池縣,西接合道鄉、天池鄉,南與慶城縣馬嶺鎮、土橋鄉接壤,北與木缽鄉、八珠鄉毗鄰。"211"國道貫穿全境。

曲子雙城村

曲子鎮北距環縣城38公里,南距慶城縣42公里。

全鎮共轄15個建制村,1個居民委員會,88個村民小組,7290戶,31515人,其中:農業人口5886戶,27615人。全鎮土地總面積408平方公里(折合約61萬畝),在冊耕地面積9.72萬畝,人均3.2畝。鎮域東西長約20公里,南北寬約17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向東南傾斜,最高海拔1300米,最低點1136米,鎮政府所在地高程為1163.564米,五里橋環江兩岸是環縣的最低點。

人文歷史

據《環縣志》記載,明永樂初,征西將軍何福在此筑城,至今仍有"雙城"之名。清順治16年重建置鎮。1933年,國民黨環縣政府曾駐此地。1936年為中共曲子縣委和蘇維埃政府駐地。1937年陜甘寧省委、蘇維埃政府由環縣洪德河蓮灣遷于曲子縣,同時建立慶環分區,后改為隴東專員公署,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1940年,隴東專署遷于慶陽縣。1950年,曲子撤縣設鄉。1985年3月改為曲子鎮。1999年10月省體改委將曲子列為"全省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2003年8月,原許家河鄉整體歸并曲子鎮。2004年2月,省鄉鎮企業管理局將曲子鎮列為全省第八批"鄉鎮企業示范小區"。2007年7月,被市委、市政府命名為"全市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十強鄉鎮"。2008年6月被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命名為"全省發展改革試點鎮"。同年9月,環縣政府批準了《環縣曲子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環縣曲子鎮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方案》,按照省委辦[2008]9號文件精神,鎮政府享受計劃、財稅、工商、城建、環衛等方面的縣級管理權限及相應的干部管理權。

該鎮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晚期已有人類活動,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和遺物亦有分布,從曲子馬蓮臺的周漢遺址及其出土文物證明,周人的足跡已達本鎮。此地古有彈起琵琶唱起曲子,思念家鄉之說,故而得名"曲子"。

1937年陜甘寧邊區省委、省政府由環縣洪德河蓮灣遷于此地,同時建立慶環分區,后改為隴東專員公署,書記馬文瑞,專員馬錫五。1940年,隴東專署遷于慶陽縣。1950年,曲子撤縣設鄉。1985年3月改為曲子鎮。

革命老區的甘肅慶陽,鑲嵌著一座譽滿隴東的歷史名城--曲子。這里有樓房子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跡,這里有令人仰慕的陜甘寧邊區政府遺址。《咱們領袖毛主席》等許多不朽的民歌就是從這里唱起,唱遍了大江南北,唱紅了長城內外。如今,在這片生生不息的土地上,一座新興的小城鎮正在迅速崛起,蘊含著無限商機的美麗小城正吸引著八方來客踴躍的投入到開發的熱潮中……

地理狀況

地形為山、川、塬兼有。屬溫帶半干旱氣候,年平均氣溫9.2℃,極高溫度37.5℃,極低溫度-23.2℃,冬冷而無嚴寒,夏熱而無酷暑。年均降水量480mm,無霜期1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596.2小時,日照率為58%。土壤肥沃,農產品種類齊全,主要糧食作物有冬小麥、玉米、高粱、糜子、薯類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菜、黃花、果品、瓜類、蔬菜、藥材、苜蓿等。全鎮農業基礎條件良好,現有四大灌區,即合道川灌區、樓房子灌區、西溝灌區、姬家河溝灌區,三座抬高水位壩,即紅溝溢流壩、姬家河溝拱壩和西溝溢流壩,所轄明渠34.9公里,倒虹吸3座,渡槽3處,渡管2處,泄水31處,涵洞13處,小型建筑物近百余座,轄區共有碾子溝、樓房子、李家灣、斗溝渠、椿樹莊、黃道咀灣六座提灌站。四大灌區共有水地面積9998畝,其中自流面積7564畝,提灌1412畝,無設備1022畝。

1/3 1 2 3 下一頁 尾頁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