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論壇聚焦大數據國內最權威專家齊聚
據了解,新媒體論壇自2010年起已成功舉辦五屆,歷屆論壇主題涵蓋新技術、新媒體、新文化、移動互聯網、一帶一路等。而此屆論壇聚焦大數據,邀請了國內目前在計算機大數據應用領域最具權威性的專家: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常務副院長、中國智能CAD和計算機美術領域的開拓者之一的潘云鶴院士,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專家顧問團特聘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博導、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教授,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洪生以及中國移動蘇州研發中心大數據解決方案總監助理趙立芬、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中國)創始人胡延平等專家學者與來自全省外宣、傳媒、文博、旅游、商務等領域200多名參會代表共同探討了“‘互聯網+’時代各個重點領域的大數據應用”前景。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潘云鶴作報告。
潘云鶴作主題報告題為《中國智能城市和城市大數據》
論壇上,潘云鶴院士作題為《中國智能城市和城市大數據》的報告,對中國智能城市大數據應用和前景做了深刻的闡述。他說,當今世界正處在下一場重大技術變革的風口浪尖,以新制造技術、新能源和智能城市為代表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在塑造未來政經和社會發展趨勢方面產生重要影響。截至2014年初,已有超過230個城市在“十二五”規劃或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建設智慧城市。中國城市的智能化發展路徑必然是獨特的,將有力地推動21世紀的中國城市和世界發生巨大變化。他建議,各地進行智能城市建設,要從智能城管、智能社管、智能交通等各種智能應用系統入手,針對本市最關鍵的問題,設計成智能系統,有次序地進行突破和解決,拉動城市的整體智能發展。同時按照icity的五個層次,采取“用、通、深”的推進策略,打通大數據,深入信息化,巧妙運作城市信息、物理、人群社會三元世界。
潘云鶴院士通過大量圖表演繹闡述了國內外城鎮化進程中的陷阱。他說“智能城市”作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有效手段,在建設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研究用之于避免城鎮化的三個陷阱,即:貧民區的問題、安全的問題、污染等城市病的問題。他強調,由于中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與特點不同,建設智能城市的基礎與特色不同,針對智能城市評價體系,他建議地方政府因地制宜,科學地進行自身縱向比較,不必過于進行橫向比較,更不要盲目跟風,迷失城市的發展目標和特色。
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專家顧問團特聘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博導、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金元浦作報告。
金元浦作主題報告題為《當前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發展》
金元浦教授作題為《當前文化創意產業與旅游發展》的主題報告。他講到,如果說“第三次工業革命”、“互聯網思維”、“3D打印”等是去年的熱詞,那么創客時代、互聯網+、DT、工業4.0等則體現著未來的發展趨勢,也代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方向。在移動化高速發展的背景下,中國大力推動大數據、智慧城市、云計算、移動網、自媒體和小企業、微方式、新業態、酷特色、融思維的發展思路,高度重視數字技術的核心推動力。以數字技術在原創領域開創新思路新通道,推出各種微文化產品,開創傳播方式的新革命、新手段,展開文化消費與接受式的新變革,打開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新通道。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張洪生作主題報告。
張洪生作主題報告題為《互聯網加+大數據的國家戰略與政策分析》
張洪生在作《互聯網加+大數據的國家戰略與政策分析》的主題報告時講到,“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互聯網+”行動計劃將重點促進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等的融合創新,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經濟發展動力,促進國民經濟提質增效升級。
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中國互聯網獨立第三方研究專家胡延平作報告。
胡延平作主題報告題為《浮現中的新一輪創新周期》
胡延平作了《浮現中的新一輪創新周期》的主題報告。他說未來的網絡是沒有網絡的,無線互聯網在空中。人工智能做到手機里,手機將是VR的核心設備,手機作為第一媒體剛剛開始,后面會有巨大的創新。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