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互聯網+精準扶貧”的甘肅經驗

時間:2016-05-17 08:54:43來源:每日甘肅網編輯:卓航點擊:

大數據精準識別 云平臺“滴灌到根” 網絡化精細管理

“互聯網+精準扶貧”的甘肅經驗

  每日甘肅網5月17日訊(甘肅日報記者 伏潤之)記者近日在會寧、永昌等地采訪時發現,基層干部常掛在嘴邊的就是“建檔立卡”,他們認為,這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以互聯網為手段能夠將扶貧真正做到精細化。事實上,運用大數據開展精準扶貧是我省獨具特色的經驗,已經形成統一規范的建檔立卡工作鏈條和運行體系。全國建檔立卡工作現場會上對甘肅這一經驗給予了肯定和推廣。

  誰該被扶貧?有多少人需要扶貧?這些“大賬”過去很少有人說得清。現如今,我省創新運用大數據平臺順利解決了精準扶貧的這一“卡脖子”問題。據介紹,我省創新完善“12345”貧困人口認定機制,通過“一核、二看、三比、四評議、五公示(告)”的識別流程,公開透明、公平公正地識別和認定扶貧對象,在摸清底數、找對“窮根”的基礎上,實施靶向治療、精準幫扶。通過規范公示公告、定期“回頭”整改等活動,核實完善了2013年底552萬、2014年底417萬貧困人口的建檔立卡信息數據,精準識別出2015年度計劃脫貧的26萬戶、110萬貧困人口。

  貧困人口的收入狀況是在不斷變化的,如何監控這一過程是精準扶貧管理的難題。針對這一問題,我省成功利用“互聯網+精準扶貧”的新模式,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互聯互通的扶貧信息網絡和事先預警、事中監控、事后評估的精準脫貧大數據管理平臺。從去年6月開始,將全省6220個貧困村、101萬貧困戶、417萬貧困人口的區域分布、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信息全部錄入到數據庫中。同時,將涉及“1+17”精準扶貧方案的25個省直部門的相關扶持政策設計成數據信息,分為戶、村、縣三級錄入大數據云平臺,實現識別人口精準度與政策措施的準確度相統一。同時,大數據管理平臺與衛計、工商、財政等行業部門數據庫實現對接,打破了行業之間的政策壁壘,消除了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使相關扶持政策能夠協同高效地落地見效,實現精準扶貧全過程、動態化、互證式管理。

  不但如此,我省還把運用統臺賬圖冊的管理方式和大數據平臺的管理技術有機結合,繪制村級貧困人口分布、貧困人口致貧原因等系統直觀反映貧困狀況、脫貧需求、扶持舉措、攻堅目標和進展情況,增強了脫貧攻堅的針對性。大數據還明確細化了貧困縣退出的15項指標、貧困村退出的13項指標、貧困人口退出的7項指標,通過村、鄉、縣、市四個不同層級的驗收,確保了脫貧驗收的綜合性、全面性和系統性。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