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是我省國家級貧困縣,也是全省58個集中連片特困縣之一。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號角吹響后,全縣干部群眾凝心聚力,各盡其職,各顯其能,在扶貧攻堅的主戰場上大顯身手,在精準扶貧的壯美畫卷上譜寫出驕人的業績。
高起點謀劃定思路 高標準推進抓落實
莊浪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行動啟動以來,縣委、縣政府以脫貧攻堅統籌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全局,高起點謀劃、高標準推進、高效率落實。
縣級領導干部率先垂范,集中半個月時間深入聯系鄉鎮和村社,會同各級駐村幫扶工作隊和鄉村干部,開展入戶蹲點、解剖麻雀式的大走訪、大調研活動,摸清了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基本現狀。準確掌握了全縣仍有接近一半的村處于貧困線以下、且大部分貧困人口集中分布在基礎設施落后、公共服務滯后、缺乏穩定增收渠道和主導產業的“三大貧困片區”的基本實際,找準了生產缺勞力、缺技術、缺資金,生活“病、殘、學、災”,是致貧的主要因素,廣泛凝聚了脫貧攻堅已到啃硬骨頭、下硬茬,全面轉入決勝決戰階段的新共識;谶@樣的認識,縣委、縣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最大抓手,把工作的切入點和突破口緊緊鎖定在按期實現整縣脫貧和全面小康上來,按照省委“1236”扶貧攻堅工作思路和市委決策部署,提出了夯實一個基礎(摸清貧困村、貧困戶底子),緊盯兩個目標(整體脫貧目標和年度目標任務),發力三大重點(基礎設施改善、富民產業培育、公共服務提升),做到四個結合(與縣域經濟發展、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雙聯行動、改進干部作風相結合),落實五個到位(組織領導、項目資金、幫扶力量、金融支持、督查考評到位)的“12345”扶貧工作思路,抓住了脫貧關鍵,明確了攻堅方向。
在對接落實省“1+17”、市“2+19”工作方案的同時,制定出臺了全縣“2+20”精準扶貧實施方案,提出了建設梯田產業強縣和旅游文化名縣的戰略目標,確立了緊扣“穩定增長、加快發展”這一主線,實現“精準扶貧、現代農業、旅游文化”三個突破,突出“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地方工業、生態建設”五項重點,強化“黨風廉政、干部作風、基層組織、安全生產、社會管理”五個保障的“1355”發展思路,為全縣經濟社會創新發展優化了思路。
縣委、縣政府以立軍令狀、簽責任書的形式,作出了莊嚴承諾:即到2018年貧困縣摘帽,到2020年確保現行標準下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建檔立卡貧困村整體退出,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h委常委和各鄉鎮、各行業部門的主要負責人立下軍令狀,精準傳導壓力,逐級靠實責任,健全完善了“縣委政府統一領導、縣級領導精心指導、縣直部門全力推進、鄉村組織認真落實、駐村隊員履職盡責、雙聯單位傾力支持、貧困群眾積極參與”的“七位一體”責任落實體系,形成上下銜接、條塊結合、各負其責、各盡其力的工作機制。全縣各級干部和駐村工作隊員,變壓力為動力,認真履職,苦干實干,在宣傳扶貧政策、實施脫貧項目、完善基礎資料、落實幫扶措施等工作中,創先爭優,體現了履職為民、實干擔當的良好作風。
整合工作力量 構建扶貧大格局
莊浪縣把雙聯行動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載體,集中領導力量、發揮各方作用,推進雙聯行動和扶貧攻堅行動深度融合。
為了解決扶貧工作力量薄弱、調度困難的問題,莊浪縣及時成立了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四大家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縣直有關單位和各鄉鎮黨委書記為成員的精準扶貧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精準扶貧指揮部和辦公室,把相關職能部門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化,徹底改變了扶貧部門單打獨斗的工作局面。同時,將聯村單位幫扶力量向貧困村傾斜,干部聯戶情況動態調整為7723名干部聯系12770名貧困戶,所有鄉鎮和132個貧困村都建立了脫貧攻堅與雙聯行動合一的工作站和工作室,為每個貧困村選派優秀年輕后備干部和大學生村官擔任工作隊長、第一書記等,形成了一支堅強穩定的幫扶團隊,幫扶人員吃住在村部,工作到農戶,做到不脫貧不脫鉤,不摘帽不撤離。
各級聯村單位緊貼各自職能和行業特點,不斷創新幫扶理念、幫扶模式,從項目、金融、智力、信息、勞務等方面入手,走出了各具特色的幫扶路子。去年,全縣共完成雙聯投資1.07億元,實施幫扶項目592個,幫建“雙聯產業示范園(基地)”265處,其中17個省直單位幫扶5600多萬元,發揮了良好的示范帶動作用。同時,把破解路、水、電、氣、房等瓶頸問題作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來抓,實施精準扶貧項目5類33個,完成投資11.74億元。建成5處節水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積3285畝,全縣自來水通村入戶率達到100%;建成通村硬化路270公里,梯田產業路1000公里,道路通暢率達到85%;新建、改造供電線路116公里,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社三相動力電全覆蓋,開建全市第一家35兆瓦萬泉光伏發電項目,加快沼氣升級改造,建成全省第一家農村能源綜合建設示范村;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5260戶,搬遷安置困難群眾1283戶6388人,新建新農村示范村17個、美麗鄉村2個,建成村級綜合服務中心15個4380平方米;完成造林綠化3.86萬畝,綠化城鄉道路45條511公里,農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持續改善,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摸清底子精細管理 掛圖作戰動態監管
在精準扶貧戰役中,莊浪縣把建檔立卡作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最基礎性的工作,按照省里貧困村、貧困戶識別標準和“853”掛圖作業指導要求,嚴把“識別標準要統一、致貧原因要找準、識別程序要規范、檔案資料要健全”的工作標準,在實踐中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規范和探索,為因戶施策、因人幫扶、精準滴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是“拉網式”摸底。從縣、鄉兩級抽組3000多名干部組成293個摸底調查組,集中開展了“千名干部進貧困村、訪貧困戶”摸底調查活動,對全縣18個鄉鎮293個行政村的農戶拉網走訪、多輪排查,為精準扶貧提供了詳實可靠的建檔立卡基礎數據。二是“公開化”評選。根據貧困識別標準,嚴格按照“戶申請、社評議、村審查、鄉審核、縣審定”的工作步驟,采取“三看一問一算賬”的辦法,科學精準識別貧困村132個、貧困戶2.65萬戶、貧困人口11.11萬人。三是“系統化”建檔。以“嚴、深、細、實”的作風,在貧困村建立了“三簿一冊一墻表”資料,做到了基礎資料貧困村“六有”、貧困戶“五清”,掛圖作業、紙質檔案、電子檔案和實際情況“四統一”。四是“動態化”監管。以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建設為總綱,健全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大數據信息平臺,實行動態管理和全程監測,根據審計反饋意見,扎實開展“回頭看”整改行動,對錯誤信息進行補充錄入、及時修正,有效提升了精準扶貧動態管理的規范性、準確性和全面性,實現了扶貧對象查詢追蹤“可視化”、幫扶措施和幫扶成效考評“明晰化”,促進了扶貧資源精確化配置、貧困農戶精準化扶持、貧困人口精細化管理。
全縣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突出均衡性,基本公共服務不斷優化。集中力量興辦省、市、縣列各項惠民實事,用于民計民生方面的支出占到財政總支出的70%以上。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實施學前教育、薄弱學校改造、教師周轉房等教育項目11個,改造提升中小學校舍9.5萬平方米,建成投用鄉村幼兒園41所,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達到79.1%,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48%;建成標準化村衛生室65處,全縣貧困村覆蓋率達到75.8%,全國衛生縣城創建通過省級評估驗收。新建“鄉村舞臺”76個、村級體育健身工程17個;全縣行政村網絡覆蓋率為98.3%,寬帶網絡覆蓋率為97%。建成農村老人日間照料中心37所,發放低保、五保、大病醫療救助、臨時救助等民政資金1.6億元,比上年增加3000萬元,各類殘疾人補貼588萬元,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得到了有效保障,全縣新農合參合人數39.2萬人,參合率達到98.6%,統籌基金總量1.84億元,補償比達到67%,城鄉公共社會保障水平不斷提升。
去年,全縣貧困人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951元、5312元,同比增長22.45%、14.56%,22個貧困村、4419個貧困戶、23064人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11.38%,降至21.35%,實現了“兩增加一減少”的目標。
(來源:甘肅日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