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甘肅在線訊 康縣長壩鎮花橋村是隴南市精準扶貧重點村,也是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示范基地,而花橋村村民卯張輝,則是不等不靠,自強不息,通過自己努力脫貧致富的典型人物,也是康縣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典型代表。
初冬時節,記者來到依山傍水的花橋村,聽卯張輝講述他自立自強、干事創業的故事。
在卯張輝的記憶中,花橋村以前是一個貧窮且臟亂差的村子,村民收入基本靠外出打工,為了增加收入,初中畢業后,他也成了“打工族”中的一員。
“服務員、流水線工人、船舶廠技術工……在外打工的十幾年里,我干過的行業太多了。”卯張輝略帶苦澀地說,在外面打工的日子,他就像一只斷了線的風箏,沒有一絲歸屬感。
“在外打工多年,也沒掙上多少錢,家里的老人、孩子也沒法照顧,是縣里的美麗鄉村建設讓我發現了機遇。”卯張輝告訴記者,“2013年春節回家時,村里的面貌已煥然一新。2014年底回家過年,看到村里高標準謀劃、高起點建成了全省數一數二的美麗鄉村,環境越來越好,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善,我就動了念頭,打算在家門口創業,開辦‘農家樂’。”
開辦“農家樂”需要資金,卯張輝東奔西跑,向親戚、朋友借了20多萬元,把自家的住房改成了“農家樂”,起名“龍鳳山莊”。同時,借助全縣實施的“十村百戶千床”鄉村旅游工程,建起了設施齊全的農家客棧。
卯張輝不怕吃苦,善于向別人學習。他家的“農家樂”自去年9月8日開業以來,從菜品質量到接待服務,都按最高標準要求,所以“農家樂”生意一直不錯,尤其是5月至9月這5個月,天天客人不斷,游客都覺得他家環境好、飯菜香、房間干凈,許多大城市來的游客一待就是好幾天。
從去年開業至今一年多時間,卯張輝的“農家樂”毛收入差不多接近40萬元。“今年七八兩個月是旅游高峰,每個月的收入都有8萬多元。”卯張輝笑著說,即便現在已經進入旅游淡季,但每天至少還會接待兩三桌客人。
在龍鳳山莊廚房的一面墻上,張貼著一張龍鳳山莊帶動貧困戶增收一覽表。圖表顯示其所帶的6戶貧困戶的詳細信息以及帶動措施和實際收益。
“我們主要通過購買貧困戶的農特產品或者雇傭他們在‘農家樂’打工,來幫助他們增收。”卯張輝告訴記者,有些貧困戶過去習慣于政府的救濟,“等靠要”思想嚴重,如今,致富的典型就在身邊,大大激發了他們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紛紛行動起來,根據各家的實際情況,謀劃脫貧路子:有的貧困戶僅靠出售農特產品,一年的純收入就能達到5000元左右;有的貧困戶在村里菩提樹小廣場賣旅游紀念品,一年下來也有2000多元的收入;有的貧困戶看到村上來的游客多,還加工根雕出售……
對于卯張輝而言,現在的這一切,是他當初準備返鄉創業時沒有想到的。他說:“作為貧困地區的農民,要想早日脫貧,光依靠政府的支持、雙聯單位的幫扶遠遠不夠,關鍵要不怕困難、敢闖敢干。這一年多下來,雖然很辛苦,可家里的收入大幅增加,覺得很有成就感。”
如今,在隴南,越來越多像卯張輝一樣的年輕人,借全市發展鄉村旅游、電子商務、特色產業的“東風”,返鄉創業,經營“農家樂”、開辦農產品網店、成立專業合作社,逐步走上了脫貧路。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