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銀系列強奸殺人案嫌疑人高承勇被移送起訴
警方詳解“世紀懸案”偵破始末
28年采集指紋23萬枚
“生物指紋”鎖定犯罪嫌疑人
8月26日犯罪嫌疑人高承勇在白銀市一學校的小賣部被抓獲。
中國甘肅在線訊 11月24日下午,省公安廳召開白銀“8·05”案件偵破有功人員表彰大會,記者同時獲悉,白銀“8·05”系列強奸殺人案嫌疑人高承勇已被移送起訴。當天省公安廳還對在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安保工作中有功的相關集體和個人進行了表彰獎勵。
1988年至2002年,犯罪嫌疑人在甘肅省白銀市及內(nèi)蒙古包頭市連續(xù)強奸殘殺女性11人,作案跨度14年,偵破跨度28年,被稱為“世紀懸案”。經(jīng)過調查取證再調查再取證大量艱難繁瑣漫長的工作,新科技DNA的比對結果為案件偵破打開了突破口。今年8月26日,52歲的犯罪嫌疑人高承勇落網(wǎng)。至此,歷時28年的這起系列強奸殺人案件成功告破。
記者從當天的表彰大會上了解到,2015年以來,我省公安部門緊抓指紋和DNA兩大證據(jù)不放,在全省開展DNA基因庫建設,實現(xiàn)違法犯罪人員全錄入,為偵破白銀“8·05”案件提供了關鍵的基礎條件。
28年采集指紋23萬枚
從首案案發(fā)至今年案件告破的28年間,公安機關本著“案件不破、專案不撤、偵破不止”的理念,圍繞案件僅采集指紋就達23萬枚之多,投入的警力和物力無法統(tǒng)計。
據(jù)介紹,2015年開始,我省公安部門調整偵破思路,跳出以往偵辦模式,利用新的技術手段,緊緊圍繞現(xiàn)場遺留的DNA和指紋兩個突破口開展破案攻堅。與此同時,省公安廳加強刑事偵查DNA庫建設,對所有違法犯罪人員采集血樣和指紋,并在化驗分析后錄入DNA庫。
據(jù)介紹,DNA在刑偵領域被稱為“生物指紋”,隨著技術發(fā)展,鑒定結論能直接認定犯罪嫌疑人。DNA—Y技術能通過父系親緣關系排查犯罪嫌疑人,成為繼指紋技術之后具有更高個體識別功能的“證據(jù)之王”。
10萬份DNA中發(fā)現(xiàn)線索
2015年下半年,隨著DNA庫建設和血樣采集工作推進,犯罪嫌疑人一名親屬因違法犯罪被采集到血樣,只是還沒來得及檢測。白銀市公安局進一步排查工作將犯罪嫌疑人4名親屬納入DNA采集范圍。
今年3月,白銀系列強奸殺人案被公安部命案積案攻堅督導組列為首位案件,多次組織痕跡、刑偵、法醫(yī)及DNA專家來白銀指導偵查。在做了大量前期積累后,8月18日,省公安廳決定對歷年采集的23萬枚指紋、10余萬份血樣全部重新檢測入庫,利用DNA—Y技術,對犯罪嫌疑人DNA進行家系排查,進一步縮小偵查范圍。
8月19日,技術人員在對采集到的血樣進行DNA—Y染色體檢驗時,系列案件犯罪嫌疑人的DNA27個Y基因座全部比中白銀市白銀區(qū)違法犯罪人員高某某。經(jīng)對高某某審訊得知,其所在的高家位于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zhèn)。這個家族現(xiàn)有成員超過10萬人,分布在全國各地。
鎖定嫌疑人“世紀懸案”告破
隨后,專案組立即兵分三路,分別對高某某、高某某父輩兄弟等家族成員、高某某家系成員分布進行排查。在排查中,專案組民警得知,有一位高系成員自去年起居住在白銀市一學校的小賣部里,專案組立即派出一隊民警前往。入戶調查時,民警敏銳地發(fā)現(xiàn)該高姓家族成員神色慌張,隨后又發(fā)現(xiàn)其指紋和犯罪嫌疑人現(xiàn)場遺留指紋高度相似。得到專案組技術人員進一步確認后,該高姓成員高承勇被控制。
經(jīng)初步審訊,高承勇全部交代了自1988年至2002年先后流竄白銀、包頭性侵殺害11名女性的犯罪事實。經(jīng)過進一步指紋和DNA鑒定,高承勇的指紋和系列強奸殺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遺留現(xiàn)場的指紋、DNA全部比中同一。
至此,這起連續(xù)強奸殘殺女性11人,作案跨度14年,偵破跨度28年,被稱為“世紀懸案”的惡性案件成功告破。
蘭州晨報記者 李升
新聞鏈接
“8·05”案件功臣榜
11月24日下午,省公安廳召開表彰大會,決定給白銀市公安局“8·05”專案組等4個集體記集體二等功;給白銀市公安局銅城分局記集體三等功;給胡義等5名同志記個人一等功;給趙瑩等12名同志記個人二等功;給聶笑聯(lián)等19名同志記個人三等功;給雷亮等24名同志記個人嘉獎。
“8·05”案件偵破背后的那些事
三大原因造成“世紀懸案”
從1998年到2015年的17年間,甘肅省對白銀系列強奸殺人案采取“案案掛靠”的辦案方法,凡是有案子,不管大小,先考慮跟白銀案有沒有關系。盡管這樣,犯罪嫌疑人就像憑空消失了一樣,案件一次次陷入困境。據(jù)警方介紹,白銀系列強奸殺人案之所以成為“世紀懸案”,有幾方面原因。
——有犯罪證據(jù),沒有追尋線索。“這個案件久偵不破,主要原因是認定犯罪的證據(jù)非常充分,認定和揭露犯罪嫌疑人的線索幾乎沒有。”白銀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劉同林說,犯罪嫌疑人在現(xiàn)場留下的指紋、腳印、精斑很多,但沒有線索來指向這些是誰的。
劉同林介紹,不管是仇殺、情殺還是謀財害命,一般命案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或多或少會有一定的關系,但在白銀系列強奸殺人案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完全沒有關系。
——居無定所,行蹤不定。該案犯罪嫌疑人都在白天作案,案發(fā)都在白銀市區(qū),這些特征都反映出當?shù)厝俗靼傅奶攸c。在警方對白銀市當時符合作案年齡段人群一人不漏全覆蓋調查無果后,將調查范圍進一步擴大至與白銀市毗鄰的蘭州市榆中、皋蘭兩縣。但犯罪嫌疑人作案后或隱蔽于家中務農(nóng),或外出打工逃避偵查。
據(jù)調查,犯罪嫌疑人1988年做下首案后,一直居無定所,除了在青城鎮(zhèn)家中短期居住外,行動軌跡飄忽于甘肅的蘭州、天水及內(nèi)蒙古的巴彥淖爾、包頭等地。直到2015年,犯罪嫌疑人才回到其妻在白銀市一學校經(jīng)營的小賣部中。
——犯罪嫌疑人謹小慎微,沒有犯過其他案件。偵破此案的28年里,甘肅省對此案發(fā)生的14年中及案件告破前所有犯案的犯罪嫌疑人都采了指紋和DNA,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系列案件之外一旦犯過其他案件,立即就會進入警方視線。但據(jù)警方審查發(fā)現(xiàn),犯罪嫌疑人在系列案件之外謹小慎微,避免與人接觸,更沒有做出需警方介入的違法行為。
以上種種“巧合”導致犯罪嫌疑人多次與警方的偵查“擦肩而過”。“在白銀排查時他在青城,將青城納入排查范圍了,他又到了蘭州、內(nèi)蒙古。”劉同林說。
據(jù)新華社蘭州11月24日電
案發(fā)地男青年均被排查了一遍
據(jù)劉同林介紹,首案及“94·7·27”案件發(fā)生后,白銀市公安部門調集警力,對首案案發(fā)地原始范圍內(nèi)所有15歲至30歲的男性及“94·7·27”案件案發(fā)地白銀供電局原始生活區(qū)域內(nèi)的所有男性,白銀區(qū)有前科、流氓劣跡的人員逐一進行了摸底審查,均未取得實質性進展。
1998年,犯罪嫌疑人作案瘋狂程度達到極致。甘肅省公安廳協(xié)調專家會診,刻畫嫌疑人體貌特征。
“1957年至1975年出生的所有確定范圍內(nèi)男性幾乎‘排’了一遍。”白銀市公安局政治部副主任楊麗說。第二起案子發(fā)生時楊麗是案發(fā)地的片警,“所有民警都有排查任務,那些‘小年輕’都被查了若干次。”
甘公網(wǎng)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