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白銀市規劃今后五年發展藍圖

時間:2016-11-25 17:50:21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豪點擊:

努力建設繁榮文明幸福新白銀

——白銀市規劃今后五年發展藍圖

白銀市文化廣場。(資料圖)

  中國甘肅在線 日前閉幕的白銀市第八次黨代會,明確了白銀市今后發展的總體要求:圍繞實現與全國全省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轉型升級、更加注重開放開發、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黨的建設,努力建設繁榮文明幸福新白銀。

  白銀市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奮斗目標: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經濟保持同步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10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9.5%。經過五年的努力,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兩翻番、兩倍增、兩確保”,即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固定資產投資在2015年基礎上實現倍增;確保非公經濟比重達到55%以上、城鎮化率達到53%以上。

  圍繞以上總體要求和發展目標,今后五年白銀市政府工作的著力重點是:

  實施“四大工程”,著力厚植發展實力,建設優勢鮮明的新型工業城市。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推動“3+4”產業集群更快、更優發展,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形成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雙輪驅動”、新型工業與現代服務業“雙業并進”的發展態勢,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

  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工程。傳統產業是白銀市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充分運用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政策,推動傳統產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開展“兩化”融合試點示范,打開傳統產業成長新空間,重塑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依托技術創新,延伸銅基、鋁基、鋅基、貴金屬等產業鏈,使銅鉛鋅冶煉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進錦江集團百萬噸鋁產業鏈項目,建設多品種有色金屬工業基地。延伸光氣化產業鏈,打造全國最大的含能材料生產研發及聚氨酯產業園;推動傳統氟化工向精細氟化工、電子氟化工轉變,建設西部重要的新型化工基地。實施一批新能源項目,建設西部綜合能源開發轉化消納基地。加快發展中高端陶瓷制品、新型墻體材料,推動陶瓷產業向節能、綠色、精細化轉變,建設西部陶瓷建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投資450億元,實施冶煉渣綜合利用、新型節能環保建材生產線、廢舊汽車回收拆解利用、餐廚廢棄物處理、固廢垃圾無害化處理等120個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基本構建圍繞主導產業發展的循環經濟產業集群和生態產業鏈條,建設高標準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市和資源型城市轉型明星城市。

  實施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結構調整的“加速器”。全力推動生物醫藥、碳纖維材料、新能源裝備制造、稀土新材料產業園建設,培育一批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創新型企業。以有色金屬、稀土功能、碳纖維、凹凸棒石等材料為重點,建設西部有色金屬新材料基地。實施新型煤化工示范項目,促進煤炭資源就地轉化增值和循環利用。積極發展電氣機械及器材、大型采礦設備、自動化控制設備等裝備制造業,逐步實現規模化、高端化。加快發展生物醫藥、節能環保、電子信息等技術密集型產業,推動產業由資源主導型向科技主導型轉變。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0%。

  實施現代服務業擴量提質工程。現代服務業是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根據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利用產業政策的導向功能,推動生產性、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提速、比重提升、水平提高。大力發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一個樞紐、兩大基地、五個聚集區”現代物流產業格局,建設電子商務創業園區和區域金融中心。加快發展健康、養老、家政、文化旅游、體育休閑、信息消費等生活性服務業,構建醫養融合健康服務體系,打造隴中養老服務產業核心區,加快黃河石林、會師舊址“兩大精品景區”建設,推進景泰縣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建設,建設市體育文化產業園,促進傳統生活消費方式向現代型、服務型轉變。

  實施工業園區提檔升級工程。工業園區是產業集聚的“承載器”。以白銀高新區為龍頭,加快銀東、銀西、劉川、平川、正路、會寧等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優化園區體制機制,把“一區六園”打造成產業集聚平臺、招商引資平臺、創新創業平臺、公共服務平臺和人才引育平臺。圍繞“3+4”產業鏈,合理布局“一區六園”產業,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到2021年,“一區六園”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30億元,工業產值達到900億元。

  突出“兩個引領”,著力激發發展動能,建設活力迸發的創新創業城市。充分發揮改革創新的引領作用,以蘭白科技創新改革試驗區建設為統領,強力推動科技創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統籌推進改革開放。

  突出創新引領,為發展注入新動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把蘭白試驗區作為創新發展的戰略支點,認真落實蘭白試驗區建設規劃,加快實施“六個一百”工程,切實在創新體系建設、科技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構建創新體系。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各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0家、科技型企業200家。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8家、國家級孵化器2家,在孵企業達到1000家,建設市技術大市場,創建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20%以上,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5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5%,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完善鼓勵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大力培育創新創業主體,推動企業“雙創”平臺建設,創建銀西產業園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建成省級創業就業孵化示范基地(園區)10個。加大創新創業金融支持,投放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以上,籌措擔保基金9000萬元。重視創新創業人才引育,加強本土技能型、實用型人才培養,實施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激勵各類人才創新創業。

  突出改革引領,為發展增添新活力。抓住制約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推進改革,以改革增強發展活力、推動持續發展。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決停止審批新增煤炭等落后過剩產能項目,淘汰煤炭落后產能54萬噸。通過棚改貨幣化安置、購租并舉、釋放農民工住房需求等措施,三年內消化存量商品住房127.2萬平方米,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降低企業“過橋”融資成本,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力爭實現直接融資200億元以上。

  聚焦“四大任務”,著力促進發展成果惠及人民,建設普惠共享的全面小康城市。堅持民生優先理念,聚焦脫貧攻堅、農業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精準發力,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增進群眾福祉。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把全面小康、脫貧攻堅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六個精準”為主要抓手,進一步落實“1+18”精準扶貧方案,全力抓好脫貧攻堅“一號工程”。做細做實“853”精準脫貧管理,建立貧困戶收入狀況精準監測和脫貧認定機制。加大扶貧資金投入力度,建立縣級扶貧開發資金項目整合管理平臺。繼續推進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實施發展生產、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生態補償、教育扶貧、醫療救助及社會保障兜底“七個一批”扶貧工程,完善貧困村“水、電、路、房”等基礎設施。每年穩定減少貧困人口5萬人以上,到2020年,穩定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扶貧對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實現區域整體脫貧。

  扎實推進農業產業化。把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大力發展瓜菜、草畜、優質林果、糧油四大主導產業和馬鈴薯、中藥材、小雜糧、鄉村旅游四大特色產業。以沿黃灌區為主,發展設施養殖、優質瓜菜、現代制種等產業,建設高效農業示范帶;以高揚程灌區為主,發展節水種植、草食畜牧、特色林果等產業,建設立體復合型農業經濟區;以南部旱作區為主,發展馬鈴薯、小雜糧、玉米、飼草等產業,建設旱作特色農業經濟區。以白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為依托,以農產品加工企業為龍頭,以縣區為主體,集中力量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農業產業基地,重點建設標準化規模種植基地30個、養殖場(小區)300個,新增農業龍頭企業50家,農產品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0%,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競爭力,持續、穩定增加農民收入。

  大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緊緊抓住國家加快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機遇,加快推進以交通水利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新建高速公路152公里,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1173公里、各類農村公路2000公里,提高公路網密度。配合實施包蘭鐵路中衛至蘭州客運專線、干武鐵路增建二線工程,推進環海中、白銀至平涼、環蘭州城際會寧至平川段等鐵路連通工程,構建“三橫三縱”鐵路交通網絡。推進引洮會寧供水、新一輪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骨干水利工程建設,實施興電灌區維修改造、甘肅中部生態移民扶貧開發供水、景電三期景泰片區電力提灌等工程,發展耕地灌溉面積10萬畝,建設全省生態移民示范區。

  努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以改善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享有公平教育、優質醫療、豐富文化、完善社保和可靠的公共安全為目標,全面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實現60%以上的鄉鎮中心幼兒園標準化辦園。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條件,2018年實現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促進普通高中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提升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和全市中等職業教育水平,推動蘭州城市學院和靖遠師范合作辦學。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加快健康白銀建設,推進醫改向縱深發展,提高市縣公立醫院醫療水平,鼓勵發展社會辦醫,做強基層醫療服務,做實基本公共衛生和優生優育服務。

  推進“三項建設”,著力優化發展環境,建設富有魅力的宜居宜業城市。推進新型城鎮、生態環境、智慧城市建設,改善城鄉面貌,提升發展內涵。

  積極融入以蘭白都市圈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建設,統籌推進規劃、建設、管理,大力提高城鎮化水平。推進中心城區建設和管理。實施一批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現熱電聯產供熱全覆蓋。加快老舊城區、“城中村”改造,完成棚戶區改造2.5萬戶。推進大環境綠化,提高綠化覆蓋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城市污水處理率、城市供水普及率均達到100%。進一步理順城市管理體制,推動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探索城市管理運營新模式,促進城市管理人性化、智能化、精細化。推進白銀區、平川區和劉川新區一體化發展,構建大白銀城市格局。加快縣城和小城鎮建設。以提質擴容和產業支撐為重點,著力打造“四條經濟帶”,以產業帶動就業、集聚人口,以產業繁榮城鎮,創建省級產城融合示范區。加快城鎮“三供兩處兩場”基礎設施建設,從實際出發逐步實施縣城地下管廊工程。抓好特色小城鎮建設,打造區域新型城鎮化標桿。

  搶抓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建設機遇,以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為主導,努力改善生態環境。筑牢生態屏障使山川更綠。推進黃河上游白銀段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生態系統保護與恢復、環境綜合治理、水土資源優化配置與生態移民、生態產業扶持“四項工程”,構筑以“兩屏夾一帶”為主體的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森林覆蓋率達到14.7%。做好政策、規劃和項目環評工作,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打好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攻堅戰,到2021年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占比達到85%以上。加強土地、礦產等資源的節約循環利用,加大采煤沉陷區和重點流域綜合治理,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600平方公里,新修梯田44萬畝。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有效遏制土壤污染。加強重金屬污染治理修復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在“多還舊賬”的基礎上“不欠新賬”。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