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資訊頻道 > 國內資訊 > 甘肅資訊

古浪:從“單兵作戰”到“全民治沙”

時間:2017-01-05 22:01:00來源:中國甘肅在線編輯:趙雨豪點擊:

古浪:從“單兵作戰”到“全民治沙”

  中國甘肅在線 “沙上墻,驢上房。”風沙肆虐、寸草不生,是古浪縣海子灘鎮上冰村上世紀90年代真實寫照。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很多人攜家帶口,揮淚離開村莊,到風沙較少的地方安家落戶。

  而宋德福等村民選擇留下,“再沒有退路了,沙不治,自己就沒地方住了”,這是他們治沙保家的初衷。正是這種“敢叫荒漠變良田”的決心,讓上冰村人創造了一個“人進沙退”的奇跡。

  今年70多歲的宋德福,是上冰村個體承包治沙的“第一人”。1996年,當宋德福一口氣簽下了50年1萬畝治沙合同時,村里人都認為他在“胡整”,“這樣大面積的沙子,人不可能治住”“你把沙窩承包了,我們沒地方放羊了,讓我們活不活了”……

  面對村民的質疑、沙漠的龐大與無情,宋德福沒有退縮,而是選擇了領著老婆孩子,一頭扎進沙漠,頂著風沙、背著麥草,踏上了漫長的治沙征程。

  沒有資金,他變賣維持生計的牛羊;沒有勞力,他借貸雇人壓沙造林;苗木被風沙埋掉,來年他從頭來過……20年間,宋德福硬是讓一棵棵幼苗在這片荒漠上扎下深根,發出綠芽。在上冰村風沙前沿北沙窩筑起了寬2公里、長3公里的防風阻沙林帶,使村子里的生態明顯改善。

  如今,以前的荒漠變成了一塊塊良田,昔日的“地窩鋪”變成了磚瓦房,黃風肆虐、飛沙走石變成了綠樹成蔭、藍天白云……

  在宋德福等8戶農民治沙人的影響帶動下,上冰村村民逐步認識到壓沙造林的重要性。“唯有眾志成城,才能鎖住黃龍;唯有治住沙患,才能脫貧致富。”看到了治沙的效益,附近的村民紛紛加入,當初的反對者變成了自覺的維護者。

  如今在上冰村,家家參與防沙治沙,人人關注林區保護。誰家的羊跑到林區里、誰家的秸稈燒著了,都會有人彼此監督提醒。村民已從原來的14戶發展到了現在的196戶,發展設施農牧業300畝,經濟林110畝,家家通過發展富民產業,收入得到了大幅度增加,鄉村容貌日新月異,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以前,老是擔心一覺醒來,房子被沙子埋掉!”村民劉振昌說,現在,住著磚瓦房,喝著自來水,心里從來沒有這樣舒坦過。

  上冰村的治沙史,只是古浪縣著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從個人治沙到全民治沙,古浪縣群眾經歷的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好轉,最重要的是環保觀念的“綠色蛻變”。

  為推動全民參與治沙,古浪縣制定出臺相關意見,將全縣境內需要治理的宜林沙荒地及多年治理后形成的灌木林地和未成林造林地承包給農民和專業隊伍經營。同時,依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三北五期、重點生態公益林管護等項目,在風沙前沿和重點風沙口大規模地開展治沙造林活動。

  僅“十二五”期間,全縣累計完成治沙造林28.5萬畝,工程壓沙3.5萬畝,封沙育林(草)37.9萬畝,參與治沙造林的干部職工達11萬多人次。

  目前,古浪縣沙區前沿林草植被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治理前的20%恢復到了目前的60%以上,在沙漠前沿形成了喬、灌、草結合的防風固沙林體系,基本上控制了東起海子灘鎮三板灘、西至永豐灘鎮六墩子長約132公里的風沙線,初步治理了八步沙、明沙咀、黃沙梁等10多個危害比較嚴重的內陸沙丘和重點風沙口,使沙進人退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來源:每日甘肅網)


相關文章
中國甘肅在線關于我們|媒體合作|廣告服務|版權聲明|聯系我們|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 友鏈申請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 中國甘肅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