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的新家就在這里
位于蘭州市西南方向,距蘭州市區約25公里,現有農戶1587戶,708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55戶,522人。為徹底使后山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改善人居條件,提高生活質量,達到整體脫貧的目的,充分利用鎮政府所在地王官營村近鄰主城區的條件,七里河區將王官營村作為移民安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試驗區,大力實施后山5個行政村精準扶貧整體移民搬遷工程。自該工程啟動以來,經5年多的努力,移民搬遷工作成績喜人。截至目前,黃峪鎮已完成868戶、3759人的搬遷工作,其中第一批769戶3469人(包括建檔立卡戶53戶224人),第二批99戶290人(均為建檔立卡戶)。兩批合計應選房1080套,已選房1046套,有910套已裝修入住。黃峪鎮后山5村的村民們終于改變了過去數十年“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耕生活,走出了大山,住上了新居,過上了與以前截然不同的幸福生活。蘭州晚報記者桑杰才讓申亮/文甘霖/圖
1
村民們住進高樓大廈
在位于白家坪的移民安置和保障性住房安置小區走一走,一片外觀簡潔、美觀的住宅區在藍天下格外引人注目。
黃峪鎮魯家村村民魯作武帶領記者參觀了他在這里的新家——光潔的地板、亮堂的客廳、整潔的廚房,以及嶄新的家具和生活用品讓人眼前一亮。
魯作武帶記者參觀自己的新居時,笑得合不攏嘴。這套房子只交了1.7萬元的入住費和3000元的押金,其余的由政府來掏。“以前家里只有5間土坯房,還是我20多歲剛結婚的時候修的。”魯作武告訴記者。他在魯家村務農30多年,在去年之前,都是住在離王官營數十里遠的魯家村,那里地僻人稀,交通不便。走出大山來到城市,在以前幾乎是魯家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事情,而現在卻成了現實。
據統計,截至目前,整個黃峪鎮5個后山村已完成868戶、3759人的搬遷工作,其中第一批769戶3469人(包括建檔立卡戶53戶224人),第二批99戶290人(均為建檔立卡戶)。兩批合計應選房1080套,已選房1046套,有910套已裝修入住。黃峪鎮移民辦主任魯文紅告訴記者:“建檔立卡戶到3月20日百分百入住。”
“真是做夢都想不到。”魯作武如此形容他的生活變化。如今他不僅有了新居,而且有了穩定的工作。以前在家務農為生,種些小麥、百合等,一年也不過8000-9000元左右的收入。現在他被定為精準扶貧的建檔立卡戶后,被推薦至七里河環衛局工作,這讓他和妻子朱玉梅每人每天能拿到90元的工資,不僅翻了數倍,而且穩定。朱玉梅說,以前在魯家村,根本想象不到有朝一日能夠住上樓房,更想不到能從大山深處走出來。
2
搬出大山才有奔頭
從現在的移民安置點驅車出發,在蒼涼的大山中走山繞梁近1個小時,記者來到魯家村魯作武的老宅。說是老宅,其實是臨公路的5間土坯房,還有一個“后院”,一間簡陋的廁所,一間低矮的雜物間,土崖前挖出個洞,充作地窖。雖然時已至春,但魯作武老宅前冰雪都未融盡,后院里全是爛泥,魯作武說:“平時還好,一到下雨,雨水積滿了院子,根本沒法下腳。”魯作武的這幾間房連磚房都不算,是磚結構的土坯房,后墻的土坯都是他們自己打的,不少地方已經有了裂痕。魯作武說:“墻體老化破損嚴重,房屋已經成了危房,我們也不敢住了。”
魯作武家門口有一口窖井,他指著馬路對面一條通向山谷的小路說:“在挖出這口窖井前,我們每天挑著水桶從這條路下去,一直到那里的井里取水,人挑、牲口馱,吃水非常艱難。”
魯家村村委會主任魯作成表示,現在的情況已經是不搬不行了,百合收入減少,土地耕力不足,年輕人都已經進城務工,只留下老人們在種地,光靠魯家村的耕地,想要致富根本不可能,說實話,在大山里生活的鄉親們確實沒有什么奔頭了。“等到過幾年村民全部搬出去后,我們初步的計劃是,一部分耕地實行還林還草,進行生態恢復建設。”魯作成說。
從魯作武家舉目望去,對面山梁上稀稀落落破舊的房屋已經沒有了人煙,這些遺棄的破舊院落都屬于此次搬遷的人家。據黃峪鎮農辦工作人員張鈺燾介紹,魯家村還不是此次5個搬遷行政村中最遠的一個,最遠的是尖山村,該村距鄉鎮達25公里遠,現有166戶。該村根本沒有什么經濟作物,幾乎全用于自給自足,年輕人全部外出務工,留下的只是一些老人。
3
搬遷更是為了孩子的未來
“這一片只有一所幼兒園和小學,現在小學已經沒有人了。從前年開始,周圍四五個學校合在一起辦學,但孩子越來越少。”魯作成說,如果繼續留守大山,將導致孩子們無法接受好的教育,魯家村也將沒有未來。魯作成介紹,“以前魯家村只有代課教師,一來師資力量有限,二來觀念意識淡薄,直接影響了下一代,并且目前魯家村考上大學的都是在蘭州市區上學的孩子,當地沒有培養出來一位大學生和中專生,這就是住在大山中貧窮的慘重代價。村里條件好一些的家庭在龔家灣一帶租房,供孩子們學習,爺爺奶奶陪讀,照顧起居。但這樣又存在一個問題,高昂的成本,使得好多家庭負債累累。現在好了,整體搬下來了,孩子們就可以就近入學,每天把孩子們送上校車就行啦。”
黃峪鎮移民辦主任魯文紅說,第一批搬遷下來的家庭中,69個小學生已經實現了就近入學,10余名初中生則安排在黃峪中學;第二批的孩子可能比較多,他們已經跟區教育局聯系,希望龔家灣能劃一部分名額。
4
加大勞務輸出解決后顧之憂
搬下來以后怎么辦?拿什么養家糊口是黃峪鎮后山5村必須面臨的挑戰。魯文紅告訴記者,黃峪鎮將加大對建檔立卡戶的扶持政策,從就業崗位、培訓等方面入手。針對貧困戶勞動力技術素質低的實際情況,采取培訓和轉移就業相結合,組織貧困戶勞動力參加各種技術培訓,加強與培訓學校的密切協作,爭取貧困戶技能培訓結束后,在培訓學校和就業局的支持下,提供相應崗位,實現就業。同時,落實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與脫貧政策的有效銜接,加強對低保家庭經濟狀況的核查工作,對符合條件的貧困戶納入保障范圍,確保對無法依靠產業扶貧和就業幫扶脫貧的人口實現政策下兜底脫貧。此外,“蘭州恒大足球小鎮”項目也已落戶黃峪片區,該項目總規劃范圍約7765畝,計劃總投資額約300億元,建設周期約3-5年。魯文紅說,“該項目具備完整的醫院、幼兒園、小學、市場以及商貿區,將大大方便附近居民的生活。”預計該項目建成之后,可年帶動旅游人次過百萬,解決區域就業人口萬人以上,總納稅額近30億元。(來源:蘭州晚報)
原標題:5個村整體移民7000人走出大山
甘公網安備 62010002000486號
Copyright©2006-2019中國甘肅在線(甘肅地方門戶網). All Rights Reserved